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
欢迎来到滨州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志杰
作品数:
8
被引量:30
H指数:4
供职机构:
解放军252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军队“十五”杰出人才基金
军队“十一五”面上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王爱民
解放军252医院
王宝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朱志坚
解放军252医院
向英
解放军252医院
李元平
解放军252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8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8篇
医药卫生
主题
5篇
基因
5篇
基因表达
4篇
星状细胞
4篇
细胞
4篇
肝星状细胞
2篇
蛋白
2篇
型胶原
2篇
腺瘤
2篇
间质
2篇
间质胶原
2篇
间质胶原酶
2篇
胶原
2篇
癌组织
2篇
肠癌
2篇
肠腺
1篇
血管
1篇
血管内皮
1篇
血管内皮生长...
1篇
上皮
1篇
上皮内
机构
8篇
解放军252...
5篇
首都医科大学...
1篇
军事医学科学...
作者
8篇
王爱民
8篇
马志杰
5篇
王宝恩
5篇
朱志坚
3篇
张志伟
3篇
李元平
3篇
向英
2篇
任春海
2篇
曹伟
2篇
马红
2篇
李洵
2篇
万灵燕
1篇
楚瑞珏
1篇
樊丽伟
1篇
阴桢宏
1篇
阴赪宏
1篇
杨晓明
1篇
刘艺
1篇
张东娇
1篇
耿焱
传媒
7篇
中华实验外科...
1篇
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3篇
2017
1篇
2013
1篇
2012
3篇
2009
共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表皮生长因子对肝星状细胞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肝星状细胞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株中加入不同浓度的EGF(终质量浓度20、100、500μg/L),于8、24、48、72h四个时间点分别收集细胞,提取肝星状细胞总RNA;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测定c-jun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EGF3组HSC—T6细胞c-jun基因表达水平在8h(1.46±0.16、2.12±0.20、2.78±0.32)、24h(1.32±0.13、1.87±0.17、2.43±0.26)、48h(1.03±0.10、1.51±0.13、2.03±0.20)、72h(0.77±0.09、1.17±0.10、1.66±0.12)四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剂量加大,HSC—T细胞c-jun基因表达水平逐渐升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GF对肝星状细胞c-jun基因表达有明显的上调作用。
王爱民
任春海
马志杰
向英
张志伟
朱志坚
王宝恩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肝星状细胞
C-JUN
基因表达
Mina53蛋白在结肠腺瘤及结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检测Mina53蛋白在结肠腺瘤及结肠癌组织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结肠腺瘤共90例,其中包括管状腺瘤30例,管状绒毛状腺瘤30例,绒毛状腺瘤30例;结肠癌组织60例和癌旁正常组织6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Mina53蛋白的表达,同时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组织中Mina53 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Mina53在结肠正常黏膜、结肠不同类型腺瘤、结肠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0%、35.6%、68.3%(P=0.000);在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6.7%、33.3%、50.0%(P=0.001);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ina53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及结肠癌组织中依次增高,其表达量分别为9.016 8±0.720 3、31.788 5±3.681 6、43.121 4±4.937 8、45.963 4±4.313 7、49.900 5±6.131 1(P=0.016)。 结论结肠癌中Mina5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各型腺瘤和正常黏膜组织,提示Mina53蛋白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朱志坚
李元平
马志杰
张志伟
万灵燕
王爱民
关键词:
结肠腺瘤
结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MINA53
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可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c—fos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对大鼠肝星状细胞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株中加入高(200μg/L)、中(20μg/L)、低(2μg/L)3种浓度的hALR,于8、24、48、72h四个时间点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测定c—fos的基因表达。结果高、中、低浓度的hALR3组肝星状细胞c-fos基因的表达水平在8、24、48、72h四个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低剂量组为对照组的50%~53%,中剂量组为对照组的38%-43%,高剂量组为对照组的26%~30%。结论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对大鼠肝星状细胞c—fos基因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
王爱民
向英
耿焱
杨晓明
马志杰
楚瑞珏
王宝恩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基因表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胃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胃癌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65例胃癌组织和35例癌旁胃组织(距癌灶5cm以上)及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标本中VEGF的表达,分析其过度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正常胃黏膜、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胃癌中,VEGF主要为胞质染色,过度表达率分别为5.7%、36.0%、55.4%;与正常胃黏膜组织比较,VEGF在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胃癌组织中过度表达率明显增加(P=0.001);胃癌组织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过度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胃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程度与胃癌的侵犯深度、TNM分期明显相关(P=0.017).结论 VEGF可能参与了胃黏膜由慢性炎症、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向胃癌发展进程.
朱志坚
马志杰
曹伟
张东娇
李元平
万灵燕
王爱民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复方861对肝星状细胞间质胶原酶及I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复方861对HSC.T6细胞间质胶原酶(MMP13)及I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复方861(1.00、0.50、0.25g/L)作用于培养的肝星状细胞株HSC—T6细胞48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MMP13及I型胶原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MMP13基因表达水平在复方8611.00、0.50、0.25g/L3组分别为1.03±0.16、0.60±0.08、0.33±0.04,而空白对照组为0.26±0.04。I型胶原基因表达水平在复方8611.00、0.50、0.25g/L3组分别为0.12±0.01、0.34±0.04、0.67±0.10,而空白对照组为3.12±0.46。结论复方861可明显促进HSC—T6细胞间质胶原酶的基因表达,并明显抑制I型胶原的基因表达;且该作用与剂量有关。
王爱民
阴桢宏
马志杰
马红
李洵
王宝恩
关键词:
复方861
间质胶原酶
I型胶原
基因表达
转化生长因子β对肝星状细胞c-fos基因表达的调节
2009年
目的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TGF)对肝星状细胞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TGF(终浓度0.2、1、5ng/ml),于8、24、48、72h四个时间点分别收集细胞,提取肝星状细胞总RNA;用逆转录定量PCR方法测定c-fos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TGF不同浓度组肝星状细胞c-fos基因表达水平在8、24、48、72h四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剂量加大,c-fos基因表达水平逐渐升高;3组间也有显著差异。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对肝星状细胞c-fos基因表达有明显的上调作用。
王爱民
任春海
马志杰
向英
张志伟
朱志坚
王宝恩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肝星状细胞
C-FOS
基因表达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在大肠癌及大肠腺瘤组织的表达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在正常大肠黏膜、不同病理分型的大肠腺瘤和不同分期的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大肠癌变过程中不同阶段表达的意义。方法收集内镜下切除的不同病理分型的大肠腺瘤标本共80例,其中包括管状腺瘤30例、管状绒毛状腺瘤30例、绒毛状腺瘤20例;以及普通外科手术切除的大肠癌组织60例和癌旁组织4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Claudin-1蛋白的表达。结果Claudin-1在正常大肠组织、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0.0%、46.2%、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表达从大肠腺瘤开始显著升高,到大肠癌逐渐增强。并且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在大肠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3%、43.3%、70.0%,在绒毛状腺瘤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管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Claudin-1的表达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其表达量的改变提示早期大肠癌的发生,和(或)大肠腺瘤的癌变风险。
马志杰
朱志坚
樊丽伟
李元平
曹伟
刘艺
王爱民
关键词:
大肠腺瘤
大肠癌
紧密连接蛋白
CLAUDIN-1
红花对肝星状细胞间质胶原酶及Ⅰ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
2013年
目的观察红花对HSC-T6细胞间质胶原酶及Ⅰ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红花(1.0、0.5g/L)作用于培养的肝星状细胞株HSC.T6细胞48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间质胶原酶(MMP13)及Ⅰ型胶原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MMP13基因表达水平在红花(1.0、0.5g/L)两组分别为0.63±0.10、0.40±0.07,而空白对照组为0.26±0.04。Ⅰ型胶原基因表达水平在红花(1.0、0.5g/L)两组分别为1.30±0.20、1.97±0.36,而空白对照组为3.12±0.46。结论红花可明显促进HSC-T6细胞间质胶原酶的基因表达,并明显抑制Ⅰ型胶原的基因表达;且这些作用与剂量有关。
王爱民
阴赪宏
马志杰
马红
李洵
王宝恩
关键词:
红花
肝星状细胞
间质胶原酶
基因表达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