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学鲁

作品数:32 被引量:311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沉积物
  • 7篇地球化
  • 7篇地球化学
  • 7篇无机碳
  • 7篇近海
  • 6篇南黄海
  • 6篇海域
  • 5篇表层沉积物
  • 4篇地球化学特征
  • 4篇营养盐
  • 4篇溶解无机碳
  • 4篇近海域
  • 4篇化学特征
  • 3篇中国近海
  • 3篇生物地球
  • 3篇生物地球化学
  • 3篇柱状沉积物
  • 3篇埋藏
  • 3篇河流
  • 3篇痕量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
  • 17篇中国科学院烟...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鲁东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32篇高学鲁
  • 12篇宋金明
  • 11篇李学刚
  • 10篇李宁
  • 10篇袁华茂
  • 7篇李培苗
  • 6篇吕晓霞
  • 6篇詹天荣
  • 5篇周凤霞
  • 5篇庄文
  • 5篇张锦峰
  • 4篇王允周
  • 3篇龙爱民
  • 3篇陈绍勇
  • 3篇杨玉玮
  • 2篇党爱翠
  • 2篇邢前国
  • 2篇赵建民
  • 2篇马福俊
  • 1篇王传远

传媒

  • 6篇海洋环境科学
  • 4篇海洋科学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广西科学院学...
  • 1篇海洋通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7
  • 6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7篇2005
  • 2篇2004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莱州湾西南部海域及其毗邻河流水体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长期变化趋势被引量:19
2015年
根据2012年9月对莱州湾西南部海域及其毗邻10条河流的调查结果,以及近30年来关于莱州湾海域表层水营养盐的调查资料,报道了各条河流和近海海域的营养盐状况及该海域营养盐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10条主要调查河流的总溶解态氮(TDN)平均含量在1.82~10.66mg/L之间,其中有8条河流超过河流总氮劣五类水质标准,6条河流硝态氮(NO3-N)含量高于氨氮(NH4-N)。(2)所调查的5个近海断面中小清河口近海断面、虞河口近海断面及溢洪河口近海断面的DIN平均含量超过海水无机氮第四类水质标准;除小清河口近海断面外其余近海断面活性磷(PO4-P)含量均属一类海水水质。(3)部分断面营养盐含量在河口混合区淡水端升高,可能与咸淡水混合动力作用相关;莱州湾西部区域营养盐含量高于南部区域,南部的堤河氮、磷含量极高;原油开采活动可能是影响附近水体中营养盐含量及形态的重要因素。(4)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莱州湾表层水无机氮平均含量经历了由低到高的变化,到90年代后期已属劣四类海水水质;无机磷平均含量在该时段呈降低趋势,但到90年代后期也保持在较高水平,随后又波动下降。(5)所调查的莱州湾近海区域整体处于磷限制潜在富营养状态;氮磷摩尔比(N∶P)在所考察的大部分时段内高于Redfield阈值(16),净营养盐收支呈磷减少而氮增加的总体变化趋势,近年来磷限制程度有所减缓。
张锦峰高学鲁李培苗庄文周凤霞
关键词:河流年际变化
杜氏盐藻对硫酸盐和镉的吸收及其相互关系被引量:4
2008年
以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的杜氏盐藻(Dunaliella tertiolecta)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硫酸盐与镉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在两种SO24-水平(0.3mmo.lL-1,3mmo.lL-1)条件下,相同浓度镉暴露时其总镉(TCd)含量基本相同,而0.3mmo.lL-1SO24-水平下,细胞内镉(ICd)的含量仅相当于3mmo.lL-1SO24-水平下的含量的40%左右,可能的机制是:在SO24-水平较高的情况下,细胞可以合成较高浓度的络合基团,从而使镉的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大大增强;当镉暴露对杜氏盐藻的生长代谢产生抑制作用时,会诱导其对硫酸盐的吸收.因此,在进行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质量评价时,应当考虑S和Cd的相互作用.
马福俊龙爱民党爱翠李春娣高学鲁陈绍勇
关键词:杜氏盐藻硫酸盐镉胁迫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循环对海洋酸化的响应
2015年
通过深入分析海洋中碳、营养盐、微量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性对酸化响应的研究进展,指出海洋酸化不仅会影响海洋中的碳化学,而且能影响海洋中营养盐、微量元素等的地球化学特性和过程;海洋酸化一个重要的、但被低估的结果是能大范围地改变海洋碳系统之外的无机和有机化学环境;不同海域的生物和地球化学系统对酸化产生不同的响应,同一物质循环的不同过程对酸化的响应可能截然不同;酸化给海洋带来的影响是极其复杂多变的,而且这些影响之间还存在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对海洋酸化的自然响应是很多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独立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很多单一物种或单一因素酸化响应的简单概括或总结,远不能描述海洋酸化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规律。海洋酸化微量元素响应研究,应该具体到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如碳泵、生物泵、硝化作用、固氮作用以及元素赋存形态转化等)及关键要素(如POM,DOM及CDOM等)等的响应,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更全面地了解海洋酸化对海洋中物质循环的影响。
张锦峰高学鲁李培苗庄文周凤霞
关键词:海洋酸化地球化学营养盐痕量金属海岸带
卡拉胶寡糖与甘露醇衍生物的制备与生物活性
宋金明袁华茂詹天荣李学刚李宁吕晓霞高学鲁
本研究开展了对甘露醇、卡拉胶的高附加值化研究,以甘露醇和卡拉胶为原料,应用酸降解和凝胶渗透色谱制备得到了分子量范围较窄的卡拉胶寡糖,并利用有机合成的方法对甘露醇和卡拉胶寡糖进行化学修饰,首次制备得到了一批新型甘露醇衍生物...
关键词:
关键词:生物活性
海水中痕量铂族元素的赋存形态及螯合树脂富集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海水中铂族元素(PGEs)的含量和赋存形态与其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及生态风险密切相关,但如何确定海水中PGEs的含量和形态一直是研究的难点.螯合树脂对特定元素和特定配体结构的识别特性为突破这一瓶颈提供了可能.因此,本文综述了海水中铂族元素赋存形态的研究现状,讨论了螯合树脂吸附铂族元素的机理,并对比了不同类型螯合树脂对铂族元素的富集.结果表明:海水中PGEs的无机络合形态主要由[MCl_3OH^(2-)]/[MCl_4^(2-)](M=Pt、Pd)及M(OH)_3^(3-n)(n=3~6)(M=Rh)组成;螯合树脂对PGEs的不同络合形态有一定的识别性;氮-硫型螯合树脂是研究实际条件下海水中PGEs的理想树脂.
刘凯高学鲁李力
关键词:痕量铂族元素赋存形态螯合树脂
秋季牟平海洋牧场及其邻近海域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被引量:3
2020年
本研究于2017年11月在牟平海洋牧场及其邻近海域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实验室模拟培养法估算了该季节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的交换通量,并研究了溶解氧与温度对交换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目标海域沉积物水界面NO2-N、NO3-N、NH4-N、PO4-P的交换通量平均值分别为1.01、-181.91、-268.41、-45.69μmol/(m^2·d),沉积物表现为NO2-N的"源",NO3-N、NH4-N、PO4-P的"汇"。溶解氧及温度均对交换通量有较大影响,富氧条件下NO2-N、NH4-N、PO4-P交换通量大于贫氧条件,NO3-N反之;温度升高,NO2-N、NO3-N、NH4-N的交换通量增大,PO4-P反之。
高天赐高学鲁邢前国邢前国
关键词:营养盐沉积物-水界面交换通量
南沙群岛西部海域两柱状沉积物中碳和氮的分布和来源特征及埋藏通量估算被引量:12
2008年
对位于南沙群岛海域西部近大陆架-残留沉积区(NS01站)和深海沉积区(NS02站)的2个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它们的粒度组成、CaCO3含量、总有机碳含量(TOC)、总碳含量(TC)、总有机物含量(TOM)和总氮含量(TN),估算了它们的埋藏通量及陆/海源TOC和TN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该海域沉积物主要是粒径小于63μm的细粒度组分,粒度组成随深度的变化很小。沉积物粒度不是控制CaCO3含量、TOC、TC、TOM、TN和TOC/TN垂向变化的主要因素。NS01站CaCO3含量、TOC、TC、TOM和TN的含量及埋藏通量均低于NS02站。NS01站TOC/TN随深度的变化主要受控于TN的变化,而NS02站则主要受控于TOC的变化。2个研究站位的TOC和TN均以海洋自生为主,NS01站沉积物中海洋自生TOC和TN的平均值分别为53.2%和81.4%,NS02站沉积物中海洋自生TOC和TN的平均值分别为64.5%和87.7%。
高学鲁陈绍勇马福俊党爱翠龙爱民
关键词:柱状沉积物
环境中人为来源的铂族元素及其迁移转化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2年
铂族元素(PGEs)在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VECs)、工业催化剂和制药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致使PGEs尤其是铂(Pt)、钯(Pd)和铑(Rh)在某些区域已经成为新型环境污染物.由于环境样品中Pt/Pd、Pt/Rh与VECs中活性成分比例有较好的相关性,因此PGEs污染主要来源于应用了铂族金属的VECs.研究显示,过去的30年里,气溶胶、水生态系统(河水、雨水、地下水、海水、沉积物)、土壤、路尘和生物有机体等不同环境介质中PGEs浓度均显著增加.人们普遍认为铂族元素是惰性的,暴露于环境中的PGEs的健康风险很小,但PGEs毒性和生物可利用性的研究表明,在多种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作用下,人为排放的PGEs易发生迁移,转化为毒性更大的形态,增加生物可利用性,通过食物链传递对人类产生潜在的健康风险.本文对不同环境介质中PGEs来源、分布及生物地球化学行为的最新成果进行了总结,认为PGEs人体健康风险标准制定、PGEs标准物质的研制、近海沉积物中PGEs的研究、PGEs对滩涂贝类的毒性、食物中PGEs的污染现状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等是今后PGEs研究的重要领域.
李培苗高学鲁
关键词:铂族元素毒性迁移环境风险
中国近海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
宋金明李鹏程李学刚袁华茂吕晓霞李宁李凤业高学鲁马红波赵卫东罗延馨孙云明
该项目属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领域,在提出的“自然粒度下的形态研究”新概念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近海沉积物生源要素的形态及其生态学功能,首次定量揭了沉积物中碳、氮、磷、硅的形态及在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该项目虽然属于基础...
关键词:
关键词:生源要素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沉积物
大亚湾和四十里湾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碳形态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连续浸取法对位于亚热带的大亚湾和温带的四十里湾附近海域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无机碳的赋存形态进行了研究,将无机碳分为可交换态(NaCl相)、弱碱浸取态(NH.3H2O相)、强碱浸取态(NaOH相)、弱酸浸取态(NH2OH.HCl相)和残渣态,测定了相关地球化学参数粒度组成和总有机碳(TOC).结果表明,NH2OH.HCl相无机碳是大亚湾和四十里湾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碳的主要存在形式,其平均含量分别占总无机碳的46.2%和86.8%.沉积物粒度是控制四十里湾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NaCl相、NH.3H2O相和NaOH相无机碳含量空间变化的重要因素;较高含量的粘土组分有利于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NH.3H2O相和NaOH相无机碳的保存.TOC仅与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的NaOH相无机碳和四十里湾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NaCl相无机碳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其总体上对这两个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碳的形态组成影响较弱.
解学良王允周张培玉高学鲁
关键词:海洋沉积物无机碳地球化学形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