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急性
  • 9篇急性期
  • 8篇血性
  • 8篇缺血
  • 8篇缺血性脑卒中
  • 8篇缺血性脑卒中...
  • 8篇卒中
  • 8篇卒中急性期
  • 8篇颅多普勒
  • 8篇脑卒中
  • 8篇脑卒中急性期
  • 8篇经颅多普勒
  • 8篇TCD
  • 7篇超声
  • 5篇多普勒超声
  • 5篇颅多普勒超声
  • 5篇经颅多普勒超...
  • 3篇脑电
  • 3篇CT
  • 3篇MRA

机构

  • 15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南充市中心医...

作者

  • 15篇高平
  • 12篇朱榆红
  • 10篇李燕
  • 6篇陈纯
  • 6篇保明芳
  • 3篇严勇
  • 3篇殷梅
  • 2篇韩剑虹
  • 2篇刘豫霞
  • 1篇孙琰
  • 1篇黄旭
  • 1篇安登峰
  • 1篇刘江
  • 1篇张德芳
  • 1篇贾文姬
  • 1篇杜鑫
  • 1篇尹凤琼
  • 1篇张丽华
  • 1篇赵涛

传媒

  • 3篇昆明医学院学...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哈尔滨医药
  • 1篇现代电生理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第五届全国颅...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1篇199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MRI、MRA、MRS、TCD、CT临床对比和相关性研究
目的综合运用磁共振影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波谱(1H- MRS)及计算机体层摄影(CT)检查技术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脑组织代谢产物和形态学的变化及其临...
王经忠朱榆红李燕高平
文献传递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TCD,EEG,BEAM,SEP,MEP,CT的临床对比和相关性研究
朱榆红高平李燕陈纯严勇保明芳殷梅
该研究采用的前瞻性方法,对61例发病后24小时内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行经颅彩色多普勒(TCD)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病后一月内),并同期EEG、BAEP、SEP、MEP、CT的对比研究。TCD可在缺血性脑卒中24小时...
关键词: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闭塞血管动脉血流速度颅脑超声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经颅多普勒超声指标的动态改变及其评估价值(英文)
2005年
背景:经颅多普勒超声能无创性检测颅内动脉的血流信号,较为客观的反映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助于了解血管闭塞及狭窄的程度、部位、范围、侧支循环以及闭塞后再通的情况,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目的: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经颅超声多普勒动态观察,与脑电图、脑电图地形图、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等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经颅超声多普勒对缺觑性脑卒中早期评估的价值,观察经颅超声多普勒与脑电图、脑电图地形图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之间的相关性以判断病情指导治疗。设计:病例-对照实验。单位: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2001-10/2002-03在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23例患者及同期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门诊健康体检者30人为对照组。方法:①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即刻行床旁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于入院后第2,4,7天复查,所有正常对照者均于体检当天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②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当天行床旁脑电图及脑电图地形图检查。③所有患者于入院后即刻,入院后第3,4,7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最高得分45分,最低得分0分,0-15分为重度神经功能缺损,16-30分为中度神经功能缺损,31-45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主要观察指标:①全部被试对象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电图描记、脑电图地形图描记、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结果。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例和30名健康体检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入院当天经颅多普勒超声异常率91.3%,高于脑电图(65.2%)、脑电图地形图(78.3%)及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17.4%)。入院当天经颅多普勒超声表现为病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34.92±13.25)cm/s (
朱榆红陈纯高平保明芳李燕
关键词:脑缺血脑电描记术脑图
颈扭曲试验加Valsalva's动作强化颈性血管性眩晕的检出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颈扭曲试验加入Valsalva s动作对颈性血管性眩晕检出效果的影响。方法  46例颈性眩晕患者行颈扭曲试验 ,阴性者在颈扭曲试验到位后加做Valsalva s动作。观察阳性症状检出率。在经颅超声多普勒脑血流图检查下重复以上过程 ,计算双侧血流不对称指数。资料与 3 0例正常对照比较。用卡方和卡方直接概率法及t检验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试验组颈扭曲试验阴性 2 9例 ,阳性 17例 ,阳性检出率 3 6.95 %。阴性者加入Valsalva s动作后阳性症状出现率增加 17.3 9% (P <0 .0 5 ) ,与对照组比较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试验组颈扭曲试验加入Valsalva s动作前后双侧椎动脉血流不对称指数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颈性眩晕患者做颈扭曲试验时加入Valsalva s动作能加强扭曲试验效果 。
刘江高平黄旭
TCD及转颈试验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TCD及转颈试验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 94例经临床确诊的VBI患者进行TCD及转颈试验检查 ,并与 6 8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 .结果 :94例患者TCD异常 74例 ,异常率78 7% ,加做转颈试验后异常率为 84 1% .主要异常表现为椎基底动脉系血流速度异常、血流频谱改变及PI值增高 .流速异常中流速增高占 34 %、流速降低占 43 6 %、流速正常占 2 2 4% .流速降低组患者平均年龄低于流速增高组 (P <0 0 1)及流速正常组 (P <0 0 5 ) .转颈试验后各流速组的平均血流速度均较转颈前显著降低 (P <0 0 1~ 0 0 5 ) ,而对照组转颈前后血流速度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TCD可无创地检测VBI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异常 ,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
陈纯朱榆红高平李燕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经颅多普勒转颈试验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TCD、EEG、BEAM、SEP、MEP、CT的临床对比和相关性研究
朱榆红高平李燕陈纯严勇保明芳殷梅刘豫霞韩剑虹尹凤琼
该课题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61例对发病24小时内首次发病的单侧MCA供血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入院即、第2、4、7、14、28天进行TCD动态观察,并与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CT、体感诱发电位(SE...
关键词: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神经电生理
经颅多普勒超声及X线检查对12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应用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通过对12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X线摄片、TCD检测资料进行对比性研究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TCD常规检查及部分患者转颈试验检查。X线摄片。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体征较为复杂,有颈椎退变骨质改变本身的症状,有椎基底动脉系统供应不足,缺血所产生的脑部症状。结论X线摄片是诊断椎动脉颈椎病的基本手段。TCD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定性,定位诊断提供了无创伤性的检查手段。
高平
关键词:TCDX线摄片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TCD,EEG,BEAM,CT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TCD动态观察 ,并与EEG ,BEAM ,CT等进行对比研究 ,以探讨TCD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病情判断、治疗指导的价值 .方法 :发病 2 4h内首次发病的单侧MCA供血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2 3例 ,于入院即刻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床旁TCD检查 ,在第 2 ,4 ,7d进行复查 ,入院当天进行EEG ,BEAM及CT检查 .门诊健康体检者 30人为对照组 .结果 :入院当天TCD异常率高于EEG ,BEAM及CT .入院当天病侧MCAVm降低 ,病侧ACAVm升高 ,分别与自身健侧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 .MCA流速不对称指数 (AI)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成正相关 (P <0 0 1) ,与BEAM慢波相对功率值成正相关 (P <0 0 5 ) ,与α波相对功率值成负相关 (P <0 0 1) .动态观察病侧MCAVm逐渐恢复并出现流速增高 ,而病侧ACAVm随之下降 .结论 :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TCD异常率高于BEAM ,EEG及CT ,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动态观察可发现血管再通情况 ,具有较高的早期诊断。
朱榆红陈纯高平保明芳李燕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经颅多普勒超声脑电地形图头颅CT
脑出血急性期TCD、fVEP的临床动态观察与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与颅内压、病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54例首次发病且发病24 h内入院的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于入院第1、7、21天进行床旁TCD检测,并与fVEP、MESSS进行对比研究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脑出血急性期TCD异常以大脑前循环为主,主要表现为高阻力低流速的血流频谱,出血侧更明显,两侧血流明显不对称.连续TCD监测发现,降低的血流速度逐渐增高,同时增高的脉动指数(PI)则逐渐降低,至发病3周后TCD检测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无创颅内压监护仪所得颅内压值与大脑中动脉Vm呈负相关,与PI值呈正相关.MESSS评分与大脑中动脉Vm呈负相关,与PI值呈正相关.结论TCD检查可用于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脑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病情判断.fVEP法无创颅内压监护与TCD两者结合使用有助于判断颅内压的动态变化并指导降颅压治疗.
杜鑫朱榆红高平赵涛李燕
关键词:脑出血经颅多普勒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TCD、EEG、BEAM、CT与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TCd动态观察,与EEG、BEAM、CT等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TCD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的价值,探讨TCD与EEG、BEAM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之间的相关性以判断病情指导治疗。方法:23例...
朱榆红陈纯高平保明芳李燕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经颅多谱勒超声脑电地形图头颅CT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