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宽海

作品数:162 被引量:981H指数:19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5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4篇缺损
  • 32篇骨缺损
  • 29篇细胞
  • 24篇形态发生蛋白
  • 24篇骨髓基质
  • 21篇骨形态
  • 21篇骨形态发生蛋...
  • 20篇骨折
  • 20篇干细胞
  • 18篇血管
  • 18篇肢体
  • 17篇组织工程骨
  • 17篇外科
  • 14篇血管化
  • 13篇基因
  • 12篇肢体火器伤
  • 12篇转染
  • 11篇手术
  • 11篇基质
  • 11篇基质细胞

机构

  • 87篇中国人民解放...
  • 73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第一军医大学
  • 4篇暨南大学
  • 3篇解放军第89...
  • 2篇中山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二六...
  • 1篇解放军第三○...
  • 1篇解放军第15...
  • 1篇南方科技大学

作者

  • 161篇魏宽海
  • 126篇裴国献
  • 82篇金丹
  • 50篇陈滨
  • 30篇王珂
  • 24篇胡罢生
  • 22篇任高宏
  • 20篇胡稷杰
  • 14篇王钢
  • 13篇王前
  • 11篇余斌
  • 11篇黎健伟
  • 10篇郑磊
  • 10篇马忠立
  • 8篇覃昱
  • 8篇林昂如
  • 7篇黄爱文
  • 7篇张元平
  • 6篇任义军
  • 6篇王学明

传媒

  • 30篇中华创伤骨科...
  • 17篇第一军医大学...
  • 12篇中国临床康复
  • 9篇解放军医学杂...
  • 7篇中国创伤骨科...
  • 4篇中华显微外科...
  • 4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华肩肘外科...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骨与关节损伤...
  • 2篇中国骨伤
  • 2篇实用医药杂志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第八届全国显...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 20篇2006
  • 10篇2005
  • 18篇2004
  • 20篇2003
  • 27篇2002
  • 14篇2001
1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骼肌卫星细胞的体外培养与生物学特性(英文)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建立理想的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探讨其生物学特性,以达到应用于组织工程和基因治疗的目的。方法:采用Ⅰ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二步消化法获取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通过生长曲线、细胞融合率研究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能力,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二步消化法适用于骨骼肌卫星细胞的获取。在生长培养基作用下,细胞增殖旺盛;在分化培养基条件下,细胞分化良好,可融合成肌管。α-sarcometric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细胞免疫化学染色,骨骼肌卫星细胞弱阳性,肌管强阳性。结论:体外培养的骨骼肌卫星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与分化能力,适用于组织工程和基因治疗。
魏宽海裴国献金丹
关键词: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培养生物学免疫细胞
山羊胫骨大段骨缺损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及放射性核素显像监测被引量:15
2002年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骨对山羊大段骨缺损的修复能力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在此过程中的监测效果。方法将27只中国青山羊,分为组织工程骨组、人工骨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并分别造成左侧胫骨2cm骨缺损。对组织工程骨组缺损区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CHAP)和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复合体,人工骨组植入CHAP,对照组则不植入任何填充物。采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于术后2、4、8周监测各组骨修复情况。结果通过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测定的感兴趣区(ROI)计数和T/NT比值显示:对照组在各时间点均未见再血管化的表现及明显的成骨活动;人工骨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血管再生的数量和成骨的质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组织工程骨组上升趋势更为显著。结论组织工程骨较人工骨具有更佳的修复大动物大段骨缺损的能力,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修复过程中有比较准确的预测效果。
陈滨裴国献王珂范义湘金丹魏宽海
关键词:骨再生组织学技术胫骨缺损骨修复
成人成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的体外生物相容性被引量:16
2002年
目的研究成人骨髓成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carollinehydroxyapatite,CHA)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抽取健康成人骨髓组织,置于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传代后改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基培养,分为CHA复合细胞组和单纯细胞组,不同时间用倒置相差显微镜、HE染色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MTT法进行细胞增殖测定,并进行细胞微量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的定量检测。结果成人骨髓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时复合或不复合CHA均生长良好,表现出典型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CHA利于细胞的贴附、生长与增殖,并对细胞的功能无不良影响。结论CHA是较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成骨细胞复合CHA用于骨缺损的修复,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任高宏裴国献顾立强王珂金丹魏宽海陈滨莫晓红
关键词:珊瑚羟基磷灰石细胞培养生物相容性材料成骨细胞
引导骨再生技术对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缺损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成骨及表达的影响
2010年
目的 探讨引导骨再生(GBR)技术对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缺损过程中局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成骨量及表达的影响,以明确GBR技术在血管化组织工程骨应用中的作用. 方法 将兔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经诱导后与β-磷酸三钙材料复合,植入制备的兔股骨缺损处并在材料侧槽中植入股动静脉束,其中实验组9例,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用可吸收性GBR屏障膜包裹 对照组9例,单纯植入血管化组织工程骨,分别于术后4、8、12周通过形态学检测新生骨量,ELISA法检测骨缺损局部BMP-2的表达量. 结果 随着时间进展各组成骨量逐渐增加(实验组4、8、12周时新生骨的相对面积比分别为7.31%±0.55%,35.23%±3.07%,76.09%±3.71%,对照组4、8、12周时新生骨的相对面积比分别为17.26%±1.17%,54.50%±4.26%,82.57%±4.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同一时间点实验组成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4、8、12周时实验组骨缺损局部BMP-2 OD值分别为0.334±0.012,0.245±0.008,0.172±0.009,对照组骨缺损局部BMP-2 OD值分别为0.389±0.008,0.289±0.008,0.189±0.009 术后4周时两组骨缺损内BMP-2表达量均达峰值,此后即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术后4、8、12周时骨缺损局部BMP-2表达量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GBR屏障膜会降低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缺损局部的成骨量,并减少骨缺损过程中局部BMP-2的表达量.
张长成张大伟荆小伟赵培冉金丹魏宽海裴国献
关键词:新生血管化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引导骨再生技术
骨形成蛋白对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与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骨形成蛋白 (BMP)对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与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 方法 体外获取与培养 Wistar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 ,分别用含 BMP浓度为 0、50、1 0 0、50 0和 1 0 0 0 ng/ml的诱导培养基培养 72小时。通过 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 ,光镜观察细胞融合率 ,3 H-脯氨酸掺入法测定细胞胶原蛋白合成量。 结果  BMP可促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 ,降低其细胞融合率 ,同时增加胶原蛋白的合成量。这种作用在 BMP浓度为 50 0 ng/ml即可表现出来 ,并随着浓度的增加越明显。 结论  BMP可促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 。
魏宽海裴国献金丹王珂陈滨马忠立胡罢生
关键词:细胞增殖骨形成蛋白骨骼肌卫星细胞胶原蛋白
成年恒河猴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被引量:20
2004年
目的对猴骨髓基质干细胞BIJK1HC进行体外培养及扩增,观察其原代及传代细胞的生长特点及生物学特点。方法抽取/只成年猴髂骨骨髓,用全骨髓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获得IJK1H,胰酶消化传代,用条件培养基培养传代细胞。逐日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对传代细胞进行RQ染色及碱性磷酸酶B?STC染色。结果成年雄性恒河猴IJK1H体外培养生长良好,原代细胞A.LA>U汇成单层,传代后/L!U长满瓶底。RQ染色光镜下观察见IJK1H为单核细胞9细胞呈梭形、多角形,传代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呈强阳性。结论猴IJK&的体外培养增殖能力强,可诱导为成骨细胞,可作为灵长类动物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汪群力裴国献曾宪利金丹魏宽海任高宏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
影像学技术在组织工程骨修复山羊大段骨缺损长时间观察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ECT)、X线、CT等影像学技术在组织工程骨修复山羊大段负重骨骨缺损远近期实验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中国青山羊15只,制备单侧胫骨2cm的骨膜与骨缺损,缺损内植入组织工程骨犤CHAP珊瑚羟基磷灰石+经诱导分化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cells,BMSCs)犦,术后ECT、X线、CT等影像学手段检查,评价骨缺损修复情况及各种手段的应用价值。其中在早期术后2、4、8周行ECT检查,4、8、12周行X线检查。远期在术后2、3、6个月行CT检查,术后6、12、18个月行X线。结果术后影像学手段检测表明,组织工程骨组可以修复2cm的骨缺损,ECT显示在术后2个月内骨再生和再血管化进展顺利,X线和CT显示术后组织工程骨成骨呈渐进性和偏心性,12个月以后组织工程骨与山羊胫骨牢固愈合,并开始塑形。结论组织工程骨具有良好的修复山羊大段骨缺损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影像学技术提供了理想的直观依据。
陈滨裴国献王珂唐光辉金丹魏宽海任高宏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山羊成骨影像学
保护锁骨上神经在锁骨骨折固定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保护锁骨上神经在锁骨骨折复位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广东省河源市中医院骨科采用手术治疗的68例锁骨骨折患者资料。男35例,女33例;年龄25~45岁,平均34.8岁。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保护组(锁骨骨折复位固定术中保护锁骨上神经,32例)和对照组(锁骨骨折复位固定术中不保护锁骨上神经,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耐受程度、感觉(参照英国医学研究会评定标准)、患肩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麻木对生活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68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5个月)。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72.6±7.2)min]长于对照组[(47.3±7.4)min],术后当天止痛药使用率[6.3%(2/32)]低于对照组[91.7%(33/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觉参照英国医学研究会评定标准:保护组4、3级占93.8%(30/32),高于对照组的72.2%(26/36);保护组患肩的Constant-Murley评分[100.0(93.5,100.0)分]高于对照组[87.0(81.0,89.0)分],麻木对生活的影响率(0)低于对照组(50.0%,18/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锁骨骨折手术治疗中,与不保护锁骨上神经比较,保护锁骨上神经的疗效是肯定的,且可以明显减轻术后术区疼痛及麻木对生活的影响。
潘希彬魏宽海官龙洲蔡国雄陈滨钟云祥黄少泉张俭谢延华
关键词:锁骨骨折锁骨上神经
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后细胞免疫学变化被引量:10
2003年
为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后的细胞免疫学变化 ,将 18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高温高湿组、热习服组 ,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抗体技术检测犬肢体枪伤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4 + 、CD8+ 、CD11a+ 、CD11b+ 亚群及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a、CD11b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 ,高温高湿组伤后 1h淋巴细胞CD4 + 亚群表达水平短暂升高 ,随后下降 ,10h后明显降低 ;CD8+ 亚群 4h后表达水平显著增高 ,相应导致CD4 + /CD8+ 比值 8h后持续降低 ;CD11a+ 亚群 8h后降低 ,而CD11b+ 亚群的变化轻微 ;热习服能够增加CD4 + 的表达值 ,抑制CD8+ 大量表达。常温常湿组CD11a、CD11b在致伤后即刻以及伤后 4h显著增高 ;与常温常湿组比较 ,高温高湿组第 2峰表达水平显著增高 ,但下降时间提前 ;犬热习服后可以降低第 2峰的高度并且延长其平台期。提示高温高湿环境及火器伤等复合因素共同抑制了机体免疫功能 ,热习服则能减轻这些不利因素造成的损害 。
周祥吉裴国献魏宽海张旭辉罗炳德孙鸿涛胡罢生
关键词:高温高湿环境肢体火器伤细胞免疫学
恒河猴骨髓基质干细胞与新型可吸收羟基磷灰石及β-磷酸三钙体外相容性的观察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恒河猴骨髓基质干细胞(rBMSC)与新型可吸收羟基磷灰石(HA)及AO人工骨茁-磷酸三钙(茁-TCP)的体外相容性。为在灵长类动物体内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作材料方面的准备。方法取第三代恒河猴骨髓基质细胞与材料复合培养。实验分3组:A组将rBMSC与HA复合培养;B组rBMSC与茁-TCP复合培养;C组为对照,只有细胞不加材料。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及增殖情况,MTT法半定量检测细胞增殖。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见HA组细胞生长良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茁-TCP组有一些细小颗粒脱落散在分布于板底或细胞表面,有少量细胞脱落死亡。扫描电镜见HA组细胞贴附、增殖良好,茁-TCP组细胞贴附率不高。MTT法显示HA组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接近,而茁-TCP组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新型HA与恒河猴BMSc生物相容性好,可用作恒河猴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AO人工骨需要作性能上的改进。
汪群力裴国献曾宪利金丹魏宽海刘晓霞钟世镇欧阳钧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