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鲁学良

作品数:14 被引量:115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骨折
  • 3篇细胞
  • 3篇股骨
  • 3篇关节
  • 2篇地中海贫血
  • 2篇凋亡
  • 2篇置换术
  • 2篇头坏死
  • 2篇贫血
  • 2篇群体反应性
  • 2篇群体反应性抗...
  • 2篇椎体
  • 2篇疗效
  • 2篇内固定
  • 2篇坏死
  • 2篇骨头
  • 2篇骨头坏死
  • 2篇股骨头
  • 2篇股骨头坏死
  • 2篇关节置换

机构

  • 12篇河南科技大学...
  • 4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郑州大学第五...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鲁学良
  • 12篇熊明月
  • 6篇刘世琼
  • 4篇刘振辉
  • 3篇石辉辉
  • 2篇崔永光
  • 2篇杨兴鸽
  • 1篇董娜
  • 1篇刘瑞宇
  • 1篇马国瑞
  • 1篇许吕宏
  • 1篇方建培

传媒

  • 2篇颈腰痛杂志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深部持续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主干血管损伤术后创面多重耐药菌感染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比较深部持续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与日常规换药治疗主干血管损伤术后创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例主干血管损伤术后创面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15~65岁[(41.8±12.9)岁]。所有患者主干血管损伤后行血管移植手术,术后微生物培养提示创面发生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杆菌(CRO)或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无敏感抗生素。所有患者每5 d给予手术清创,14例后续治疗采用常规换药(常规换药组),14例后续治疗采用深部持续冲洗联合VSD(冲洗联合VSD组)。清创术后第1天及之后每3 d行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检测,若患者病情有变化,随时复测。每5 d留取患者标本行微生物培养。观察两组创面及感染控制情况。比较两组炎症指标降至正常时间、治疗后创面CRO或VRE培养转阴时间、换冲洗液(换药)前及换冲洗液(换药)后1,2,3 h视觉模拟评分(VAS)、创面植皮或皮瓣修复情况、吻合口瘘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4.3±2.4个月)]。两组创面均无红肿、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感染未复发。冲洗联合VSD组白细胞计数降至正常时间为(9.4±2.4)d,中性粒细胞为(9.6±2.8)d,CRP为(9.8±3.1)d,ESR为(12.2±3.6)d,降钙素原为(7.6±1.9)d,短于常规换药组的(15.2±3.1)d、(13.6±3.4)d、(14.2±3.9)d、(19.9±3.3)d和(12.9±4.1)d(P均<0.01)。冲洗联合VSD组创面CRO或VRE培养转阴时间为(13.9±3.1)d,低于常规换药组的(19.2±6.9)d(P<0.05)。冲洗联合VSD组换冲洗液前及换冲洗液后1,2,3 h VAS为(4.2±0.7)分、(4.1±0.9)分、(4.2±0.9)分、(4.1±0.8)分,常规换药组分别为(4.3±0.6)分、(6.9±0.7)分、(5.4±0.9)分、(4.5±0.9)分。冲洗联合VSD组换冲洗液后1,2 h VAS低于常规换药
刘世琼董娜熊明月梅晰凡吴阳刘振辉鲁学良
关键词:外科伤口感染抗药性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微小核糖核酸、骨形态发生蛋白-2、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672-5p(miR-672-5p)、微小核糖核酸-29b(miR-29b)、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表达水平及其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6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分期标准将其分为Ⅰ期组(41例)、Ⅱ期组(30例)和Ⅲ期组(45例),另选本院同期1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及不同ARCO分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miR-672-5p、miR-29b、BMP-2、PAI-1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清miR-672-5p、miR-29b、PAI-1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BMP-2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组患者血清miR-672-5p、miR-29b、PAI-1水平高于Ⅱ期组和Ⅰ期组,Ⅱ期组高于Ⅰ期组(P<0.05);Ⅲ期组患者血清BMP-2水平低于Ⅱ期组和Ⅰ期组,Ⅱ期组低于Ⅰ期组(P<0.05)。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miR-672-5p、miR-29b、PAI-1水平与ARCO分期呈正相关,BMP-2与ARCO分期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672-5p、miR-29b、BMP-2、PAI-1预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AUC值均大于0.8(P<0.05),表明均具有较高的预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效能。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miR-672-5p、miR-29b、PAI-1呈高表达,而血清BMP-2呈低表达,四者均具有较高的预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效能。
鲁学良熊明月刘世琼吴飞翔王亚飞
关键词: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形态发生蛋白-2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闭合复位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2
2020年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12—2015-11诊治的141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其中72例采用闭合复位DHS内固定治疗(DHS组),69例采用THA手术治疗(THA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DHS组随访时间为(51.6±6.8)个月,THA组随访时间为(52.9±5.3)个月。DHS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TH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TH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与THA组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9)。结论与THA手术相比,闭合复位带螺旋刀片的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为骨折部位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及支撑力,进而能够解剖重建髋关节结构,恢复患肢功能。
鲁学良孙天宇石辉辉高航飞刘世琼王丰耀崔永光熊明月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老年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全髋关节置换术
3D打印截骨导板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外科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3D组与常规组,每组4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置换方式,3D组应用3D打印截骨导板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治疗前后膝骨关节活动度与疼痛感情况。结果3D组患者的手术时间[(84.22±9.30)min]、术中出血量[(364.59±116.58)ml]及术中输血量[(2.27±1.35)U]明显优于常规组[(96.79±12.06)min、(466.05±179.44)ml、(3.54±1.62)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D组与常规组患者的膝骨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2.97±1.24)分]低于常规组[(4.04±1.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截骨导板应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之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后疼痛感,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鲁学良熊明月刘振辉高航飞史小雷
关键词:3D打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3D模型膝关节置换
斜外侧入路与传统后路手术行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及组织创伤定量分析被引量:26
2020年
目的探讨斜外侧入路(OLIF)与传统后路手术(PLIF)行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定量指标对比其术后早期的组织创伤。方法纳入2015年7月-2017年4月行椎体间融合手术(OLIF手术27例,PLIF手术35例)的62例LSS患者,对比两种术式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创伤定量指标(血清CRP和CK水平)和术后2年的临床疗效(VAS评分和ODI指数、椎间融合率)。结果 OLIF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PLIF组,且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LIF组患者术后1、2、3 d的切口VAS评分均显著低于PLIF组(P<0.05),术后12、24、48 h的血清CRP和CK水平均显著低于PLIF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2年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有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时,两组患者的椎间融合器均获得植骨融合。结论两种融合手术治疗LSS均可获得良好疗效,但OLIF手术的创伤更少,组织创伤应激反应更小。
鲁学良孙天宇王丰耀刘世琼石辉辉熊明月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创伤应激反应
地中海贫血患儿血清群体反应性抗体对脐血CD3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本研究探讨特异性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对脐血CD34+细胞的影响。取含PRA的β地中海贫血患儿血清,与脐血CD34+细胞、补体联合孵育,观察其对CD34+细胞的影响,并以[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DNA合成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表明,PRA血清组细胞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水平高于对照组;PRA血清组脐血CD34+细胞DNA合成能力较对照组下降。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各实验组间脐血CD34+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特异性PRA血清对脐血CD34+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补体可增强上述作用;特异性PRA血清对脐血CD34+细胞的凋亡无明显影响。
杨兴鸽鲁学良许吕宏方建培
关键词:CD34+细胞地中海贫血群体反应性抗体
Ilizarov牵张成骨技术治疗感染性骨折不愈合伴骨缺损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Ilizarov牵张成骨技术治疗感染性骨折不愈合伴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5-2016-10应用Ilizarov牵张成骨技术治疗感染性骨折不愈合33例。结果 3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9~74个月,平均38.2个月,佩戴外固定架时间6~68个月,平均19.7个月。末次随访时33例均实现骨性愈合,平均骨延长长度5.9(3.4~9.6)cm。根据Paley评估标准:优20例,良11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3.9%;功能结果:优8例,良19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1.8%。结论 Ilizarov牵张成骨技术可有效根除骨骼感染,治疗感染性骨折不愈合,且能够在无需植骨情况下修复大段骨缺损,临床疗效满意。
鲁学良石辉辉高航飞刘世琼王丰耀崔永光熊明月
关键词:ILIZAROV技术感染性骨折不愈合骨缺损
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方式及效果的临床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6例,随机将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两组,传统组采用解剖钢板固定治疗;锁定组采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就两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负重时间、Rasmussen评分和治疗优良率、术后并发症率进行比较。结果:锁定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负重时间、Rasmussen评分均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式及临床效果确切,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加速骨折愈合,改善膝关节功能。
熊明月鲁学良刘振辉史小雷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解剖钢板固定
STAT1-Caspase3信号通路在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机制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信号传导子及转录激活子1(STAT1)-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信号通路在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机制,以期能为后期临床治疗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行股骨头穿刺活检手术及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术中获取早期(FicatⅠ~Ⅱ期)、中期(FicatⅢ期)和晚期(FicatⅣ~Ⅴ期)股骨头标本组织各20例,并纳入同期20例正常股骨头标本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组织形态学、骨细胞凋亡情况、STAT1蛋白、Caspase3蛋白、磷酸化信号传导子及转录激活子1(p-STAT1)蛋白以及Caspase3、STAT1 mRN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晚期组骨细胞中的空骨陷窝率和凋亡率高于早期组和中期组,中期组高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的发展,有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晚期组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组织中STAT1、Caspase3和p-STAT1蛋白水平高于早期组和中期组,中期组高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的发展,有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晚期组Caspase3和STAT1 mRNA水平高于早中期组,中期组高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的发展,有上升趋势。结论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与STAT1-Caspase3信号通路有关,该通路可通过促进骨细胞凋亡诱导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和发展,进一步的探索可作为今后治疗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新靶点。
郭宏宇鲁学良刘世琼王丰耀史小雷熊明月刘瑞宇
关键词: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不同骨水泥灌注剂量及其弥散指数对单侧PKP术后早期疗效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骨水泥灌注剂量和弥散情况对单侧PKP术后早期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59例行单侧PKP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第3天评估其腰背痛VAS评分的改善率,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术中骨水泥剂量和骨水泥弥散指数与VAS改善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59例患者均完成PKP手术,术中骨水泥注入量为3~6 mL,平均(4.5±0.9)mL;弥散系数为-0.3~0.9,平均(0.51±0.28)。其中8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发生率13.6%。渗漏组的骨水泥剂量显著高于未渗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弥散指数和VAS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骨水泥剂量与患者术后VAS改善率之间并无明显相关性(r=0.13;P>0.05);而骨水泥弥散指数与术后VAS改善率之间呈现强相关性(r=0.85;P<0.05)。结论单侧PKP术中骨水泥剂量对其术后早期镇痛效果无明显影响,但术中骨水泥在伤椎两侧的弥散越均衡则镇痛效果越好。
王丰耀李家驹郭宏宇鲁学良熊明月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