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初龙 作品数:26 被引量:222 H指数:8 供职机构: 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水利工程 经济管理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蚯蚓生态功能研究 <正> 蚯蚓是帽儿山林区的主要土壤动物类群。养殖实验表明,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对不同种类、不同腐解程度的木本植物叶片的摄食量不同,对未分解叶的食性偏好依次为:白桦(Betula platyphyl... 黄初龙关键词:蚯蚓 生态效率 森林生态系统 文献传递 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蚯蚓种群动态研究 被引量:3 2004年 帽儿山林区蚯蚓平均种群密度为 19 6 9ind /m2 ,平均生物量为 7 72 g/m2 ,全年蚯蚓的数量变化规律是 :初秋 >夏末 >春末夏初 >仲秋 >盛夏。水热条件的变化是造成蚯蚓数量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蚯蚓对水热因子有一定的耐受限度 ,最适宜温度范围是 15~ 2 0℃ ,最适含水量范围是 5 5 %~ 6 5 %。 黄初龙 张雪萍 黄丽荣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 蚯蚓 种群动态 水热条件 种群密度 生物量 厦门市资源水与虚拟水耦合代谢效率评价 被引量:6 2016年 自然水循环与社会水循环的关联研究是制定系统性水代谢对策的前提。从水资源代谢过程与格局角度,用物质流分析法(MFA)剖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影区缺水城市枯水年份资源水与虚拟水耦合代谢的路径、数量,提取代谢效率评价所需的过程与结构指标,以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最优化为评价原则构建了城市水资源代谢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赋权,评价了近10年来枯水年份厦门市资源水与虚拟水耦合代谢效率。结果表明,厦门水资源代谢效率呈加速提高趋势,主要由用水效率类和水代谢过程与结构类指标驱动。说明提高水资源代谢效率的根本对策在于用水行为和用水过程与结构的改善。采用情景分析法设计主导驱动指标不同组合下水资源代谢效率情景方案,提高了方案的可操作性,可基于这些指标制定水资源管理对策。基于MFA结果提取指标丰富了指标体系构建理论。 黄初龙 于昌平 高兵 黄云凤关键词:资源水 虚拟水 情景分析 区域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2 2009年 以东北区为例,为客观评价区域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SUAWR)水平,确定了新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式: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综合权值,构造标准化特征函数对各指标实际值进行标准化处理,改进相对隶属度函数,以等级中值的相对隶属度为参照标准,采用加权幂平均原则,进行SUAWR水平模糊综合评价。评价表明,海明距离法和欧式距离法、按标准化值直接加权合成法的SUAWR排序结果拟合良好,综合排序结果符合实际状况。SUAWR水平较差的评价单元分布在水资源贫乏的西部及辽河中下游区,或社会经济需水量大而水资源相对紧张的中部平原区。相关分析表明,制约SUAWR区域差异的主要指标有公顷均水资源量、蒸发量与降水量差值、干旱指数、水田比例、单方灌溉水水稻产量、农田供需水平衡率、农业人均农业用水量。 黄初龙 邓伟 卢晓宁关键词:隶属度函数 福建省中长期水资源供需平衡主导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09年 基于水旱灾、水污染实质上是水资源系统供需平衡失调的认识,以福建省为例,依据其水资源复合系统概况分析,从水资源系统供需(Water Resources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WRSDB)流程角度,建立水资源供需平衡评价指标体系,应用SPSS 11.5 for Windows,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各年份WRSDB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从1997年到2015年,闽西山区所受各类WRSDB影响因素的制约作用呈减弱趋势,但影响闽东沿海区WRSDB的各类因素中,人均水资源丰度、供水能力的重要性降低,而用水效率的重要性增强,渐居主导作用。另外,根据第1主成分表征的共性主导因素,用水效率在WRSDB中的作用也增强,成为福建省中长期WRSDB能力的主导因素,是WRSDB对策制定的主要依据。 黄初龙 郑伟民 李建成关键词:水资源供需平衡 指标体系 缺水分类体系与系统性缺水探析 2011年 缺水分类研究有利于制定缺水对策。在总结已有缺水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根据缺水成因,初步建立了由人为成因类、混合成因类、自然成因类三部分组成的缺水分类体系,从而提出了系统性缺水概念。系统性缺水是指在一定评价期某评价区内,人为因素决定的社会经济系统的需水时空结构与自然影响因素决定的水资源时空分布格局不协调所导致的缺水现象,属于混合成因型缺水,具有时空性、尺度性、外部性、整体性等特性,可划分为临界、早期、中期、晚期等系统性缺水阶段。 黄初龙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蚯蚓区系组成研究 被引量:5 2003年 帽儿山林区蚯蚓种类较丰富 ,有 2科 6属 8种 ,正蚓科的赤子爱胜蚓、粉正蚓及微小双胸蚓为优势种 ,从年龄结构上看 ,该地区蚯蚓种群属增长型 ,成蚓少于幼蚓 .对林型系列研究表明白桦林的蚯蚓数量最少 ,对生态系列蚯蚓研究表明 ,蚯蚓生物量和个体密度随着地形坡位的升高而增大 .热量因子对森林生态系统蚯蚓种群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 黄初龙 曹慧聪 张雪萍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 蚯蚓 区系组成 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蚯蚓生态分布研究 被引量:8 2005年 蚯蚓本研究采用大型土壤动物手拣法和器测法 ,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 ,揭示了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蚯蚓的生态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水平分布调查表明 ,白桦林的蚯蚓生物量和个体密度远低于其它 3个林型 ;地上垂直分布调查表明 ,蚯蚓生物量与个体密度从山谷到山顶逐渐增多。地下垂直结构调查表明 ,帽儿山地区蚯蚓分布的垂直结构表聚性明显。各种调查均揭示了蚯蚓种群大小随生境条件不同而变化 ,特别是水分条件 ,适合调查地区蚯蚓生存的土壤含水量范围大致为 4 0 %~ 6 5 %。 黄初龙 黄初齐 张雪萍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 蚯蚓 生态分布 福建省水资源供需平衡区域差异分析 被引量:9 2009年 水循环某环节供需失衡可影响区域水资源系统整体平衡,整体平衡格局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研究以福建省为例,构建指标体系以表征其水循环系统各环节的水资源供需平衡(WRSDB),采用赋权加和法、K-means cluster、Theil Index等方法分析WRSDB区域分异。结果表明:①WRSDB水平区域差异幅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用水效率;②静态WRSDB格局,闽东沿海地区强于闽西北和厦门,其主导因素是用水效率和水资源丰度;③动态WRSDB格局,降水由丰转平,丰水区WRSDB水平的发展快于其他地区;由平转枯,较缺水但水利投入较大地区维持WRSDB能力较强,说明降水充足区WRSDB不能只考虑水量平衡。中长期闽东南经济较发达区WRSDB能力的发展滞后于闽西北。WRSDB动态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用水效率,不过从中长期来看,需水趋势、供水能力对WRSDB的影响将逐渐增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将增大水资源需求压力,为此应着重调控决定需水的人口和GDP的影响因素。 黄初龙 郑朝洪关键词:水资源供需平衡 空间分异 指标体系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水平灰色聚类评价 被引量:10 2006年 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Sustainable Utilization Ability of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灰色聚类法是评价SUAAWR地域分异规律及其主导因素的适用方法。SUAAWR评价是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前期工作。基于评价区概况分析与已有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建立指标体系,并采用三角白化权函数灰色聚类评价法,对评价区SUAAWR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SUAAWR表现为由东北向西南递减的分布格局。水资源与水土配置的时空分异、水资源涵养能力的地域差异、水资源利用效益的地域差别是评价SUAAWR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 黄初龙 邓伟 杨建锋关键词:农业水资源 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