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广生

作品数:4 被引量:13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底层社会
  • 2篇意见领袖
  • 2篇社会抗争
  • 2篇社会网
  • 2篇社会网络
  • 2篇网络意见领袖
  • 2篇抗争
  • 2篇公共政策
  • 1篇农民
  • 1篇企业
  • 1篇企业家
  • 1篇媒体
  • 1篇阶级
  • 1篇互联
  • 1篇互联网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传媒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4篇曾繁旭
  • 4篇黄广生
  • 1篇刘黎明
  • 1篇李艳红

传媒

  • 2篇开放时代
  • 1篇东南学术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媒体抗争的阶级化:农民与中产的比较被引量:21
2012年
以往关于媒体与社会抗争的研究,多以中产阶级的成功个案为研究对象,并得出媒体对社会抗争有积极作用的结论。这些研究时常忽略了抗争主体的阶级分化,对农民、工人阶级鲜有关注。我们的研究发现,不同阶级所在的社会位置导致了其所掌握的媒体资源和媒体素养的差异,进而影响了媒体对社会抗争的报道。我们认为,阶级是影响媒体与社会抗争关系的重要变量。媒体"边缘化"或者积极报道社会抗争,与抗争主体的阶级身份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若干农民和中产阶级环境维权个案的定性比较研究,致力于观察两个阶级新媒体运用能力、传统媒体近用能力和策略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维权抗争的组织、诉求的表达、抗争合法化过程的影响。
曾繁旭黄广生李艳红
关键词:媒体社会抗争
运动企业家的虚拟组织:互联网与当代中国社会抗争的新模式被引量:50
2013年
本文通过对中国业主维权行动的深描,指出依托于互联网平台,一种新的社会运动组织模式正在形成。依托互联网的诸多技术优势,社会运动的参与者(比如维权业主)得以改变传统社会运动中从组织者到参与者的自上向下动员模式。虽然不存在明显的核心组织,但在松散的运动企业家群体的引导之下,通过在线协商和辩论,形成一种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的相对民主的组织、动员和决策模式,这为有效动员和信任的培养提供了契机。而且这群运动企业家还适时运用各种策略,引导运动诉求、调整目标,达成集体认同的建构,从而消解虚拟组织的风险,缓解搭便车困境。透过对这一虚拟组织模式的讨论,本文将对互联网与中国社会抗争的研究有所增进。
曾繁旭黄广生刘黎明
关键词:社会抗争互联网
网络意见领袖社区的构成、联动及其政策影响:以微博为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依托微博、豆瓣、校内网等社交媒体(SNS)的新技术优势,联合传统媒体,在众多公共事件中,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意见领袖社区渐趋出现并形成网络。他们的内部区隔不断被打破,并与底层社会有了沟通。这一群体对于...
曾繁旭黄广生
关键词:网络意见领袖社会网络底层社会公共政策
文献传递
网络意见领袖社区的构成、联动及其政策影响:以微博为例被引量:69
2012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依托微博、豆瓣、校内网等社交媒体(SNS)的新技术优势,联合传统媒体,在众多公共事件中,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意见领袖社区渐趋出现并形成网络。他们的内部区隔不断被打破,并与底层社会有了沟通。这一群体对于互联网的创造性运用,推动了公民参与和政策变迁。本文以"宜黄拆迁"议题和其他若干拆迁维权议题为个案,从社会网络理论视角出发,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基于网络平台的意见领袖群体在公共事件中结成的虚拟社会网络的特征、网络内部的互动机制进行考察,并对该群体的政策影响加以分析。本文认为,是否有意见领袖群体的关注,导致了公共议题发展的差异。
曾繁旭黄广生
关键词:网络意见领袖社会网络底层社会公共政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