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钟
- 作品数:43 被引量:297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股腘动脉长段闭塞腔内治疗临床疗效及再狭窄处理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评估股腘动脉长段闭塞(trans 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Ⅱclass D,TASCⅡD)腔内治疗临床疗效及再狭窄处理。方法总结2012-01至2014-01收治的股腘动脉长段闭塞(TASCⅡD)腔内治疗病例64例71条肢体,绘制Ⅰ期、辅助、Ⅱ期通畅率Kaplan-Meier曲线。单因素方差分析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64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53~91岁,平均年龄为(73.6±8.7)岁;病变长度范围在200~500 mm,平均长度为(309.0±58.2)mm,支架平均数目为2.4枚(1~4枚);随访时间范围在7~3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2.1±6.2)个月。所植支架均为裸支架。1、2、3年的Ⅰ期通畅率分别为68%、15%和15%;1、2、3年的辅助通畅率分别为82%、37%和37%;1、2、3年的Ⅱ期通畅率分别为96%、68%和68%。1年的随访中,无大截肢发生。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流出道的数目与支架内再狭窄程度是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腔内治疗股腘动脉长段闭塞(TASCⅡD)中短期临床疗效可以接受,长期随访欠满意;再次腔内治疗可作为再狭窄处理的较好选择。
- 薛冠华郭相江谢辉叶猛张岚黄晓钟
- 关键词:周围动脉疾病腔内治疗通畅率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治疗的疗效分析
- 目的:采用导管直接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CDT)将纤溶酶原激活物集中输入血栓中治疗急性DVT的经验报道。
- 张纪蔚黄晓钟梁卫薛冠华
- 文献传递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直接溶栓疗效分析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评价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8月至200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对21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持续灌注尿激酶(261.26±95.35)万单位溶栓。以静脉通畅评分和静脉通畅率评价疗效,治疗半年以上随访。结果 194例病人治疗后静脉造影复查显示,静脉通畅评分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率(62.24±15.47)%。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53例病人取得大于半年随访(随访率70.51%),随访时间6~28(13.75±7.63)个月。静脉造影显示,静脉通畅评分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率为(68.37±17.54)%。126例深静脉瓣膜得以保存,深静脉瓣膜保存率达82.35%。结论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疗效良好而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 黄晓钟梁卫薛冠华叶猛张纪蔚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直接溶栓尿激酶
- 腔内置管溶栓治疗重症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观察
- 薛冠华郭相江黄晓钟张岚
- 股腘动脉长段闭塞(TASC Ⅱ D)腔内治疗临床疗效及再狭窄处理
- 薛冠华郭相江谢辉叶猛张岚黄晓钟
- 慢性髂静脉阻塞血管腔内治疗术后再狭窄的原因分析
- 叶猛黄晓钟薛冠华陈佳俭郝长宁张岚
- 髂静脉狭窄的腔内治疗(附11例报告)(摘要)
- 目的:研究腔内技术治疗髂静脉狭窄病变的疗效。病例资料:2006年9月~2007年1月,腔内治疗髂静脉狭窄11例。其中左髂静脉狭窄10例,右髂静脉狭窄1例;髂静脉狭窄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例,伴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
- 梁卫叶猛张皓薛冠华张纪蔚张岚黄晓钟
- 文献传递
- 髂静脉狭窄腔内治疗的近期疗效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评价腔内技术治疗髂静脉狭窄的近期疗效。方法2006年9月—2008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接受腔内治疗的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为(55±4)岁。其中左侧髂静脉病变19例,右侧2例。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7例,慢性血栓1例,无下肢DVT3例。所有患者临床均表现为肢体肿胀。17例伴急性DVT的患者先行下肢深静脉导管溶栓。本组行髂静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8例,髂静脉PTA并支架置入治疗13例。结果行PTA治疗的8例患者术后影像学评价示治愈、显效、好转各2例(6/8),无效2例(2/8);肢体肿胀治愈3例(3/8)、有效2例(2/8)、无效3例(3/8)。髂静脉PTA并支架置入治疗的13例患者术后影像学评价示治愈12例(12/13)、显效1例(1/13),肢体肿胀治愈7例(7/13)、有效3例(3/13)、无效3例(3/13)。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的17例患者术后血栓溶解Ⅲ级6例(6/17)、Ⅱ级11例(11/17)。结论PTA并支架置入是治疗髂静脉狭窄的较好方法。导管溶栓可有效地治疗急性下肢DVT,使髂静脉流入、流出道的血流通畅,是维持腔内治疗效果的关键。
- 梁卫黄晓钟薛冠华叶猛张皓张岚张纪蔚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腔内治疗
- 运用双向内膜下技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
- 叶猛黄晓钟郝长宁张皓张岚
- 慢性髂静脉闭塞的血管腔内治疗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总结慢性髂静脉闭塞血管腔内治疗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0年8月15例慢性髂静脉闭塞的患者血管腔内治疗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5~81岁,平均(62±7)岁,病变均位于左下肢。患者临床CEAP分级:3级占33.3%,4级40%,5级13.3%,6级13.3%。患肢深静脉造影显示:15例患者左髂静脉完全闭塞,14例累及股总静脉;9例股浅静脉阻塞;对于股浅静脉阻塞的患者,均可见股深静脉显影。结果术中、术后无重大并发症。1例因股静脉穿刺点不合理导致腔内治疗失败,技术成功率93.3%。支架平均长度(18.4±1.2)cm。12例(80.0%)患者支架延伸至腹股沟韧带远端。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1.6±2.4)个月,术后6个月支架一期通畅率92.9%。其中lO例(66.7%)症状完全缓解;3例(20.O%)改善,1例(6.7%)症状无明显改善,1例(6.7%)症状恶化。结论运用血管腔内技术治疗慢性髂静脉闭塞,方法安全,效果确切,近期通畅率满意。
- 叶猛黄晓钟薛冠华张皓赵意平施娅雪张纪蔚
-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血管成形术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