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X线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3篇动脉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2篇造影
  • 2篇主动脉
  • 2篇64层螺旋
  • 2篇64层螺旋C...
  • 1篇低剂量
  • 1篇低剂量CT扫...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胸部
  • 1篇胸部外伤
  • 1篇血管

机构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漳州市医院

作者

  • 6篇黄炎坤
  • 5篇沈庆隆
  • 5篇蔡毅勇
  • 4篇黄睿刚
  • 3篇肖慧君
  • 2篇林伟华
  • 2篇余主花
  • 1篇孙海峰
  • 1篇詹阿来
  • 1篇詹亚来

传媒

  • 3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研究(附23例报告)
2007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疑有或确定有主动脉夹层的31例患者行CT血管造影(CTA)血管成像,使用美国GE lightspeed QX/I型多层螺旋CT(MSCT)行轴位容积扫描,扫描条件:120 kV、300 mA,5 mm准直器,7.5 mm/sec进床速度,HQ或HS扫描模式。重建层厚2.5 mm,重建间隔1.25 mm。用medped envision高压注射器,经静脉团注非离子型造影剂80-100 mm,注射流率为2.8~3.0 ml/s。重建后将数据传至GE advantage windows 4.0工作站进行二维和三维重建,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容积重建(VR)、CT仿真内窥镜重建(CTVE)及电影分析成像。观察主动脉夹层类型、形态、部位、真假两腔及分支血管的关系。结果发现主动脉夹层23例,其中Ⅰ型5例,Ⅱ型2例,Ⅲ型16例。23例主动脉夹层在轴位图像均可见充盈高密度的真腔和假腔,真腔小而密度略高于假腔,真、假两腔之间的低密度弧型影为撕破的内膜。在MIP、CTVE重建中发现18例主动脉夹层破口,附壁血栓9例,发现主动脉外壁溃疡破口5例,主动脉内膜钙化并内移〉5 mm11例。结论MSCT成像技术作为一种非损伤性的血管成像方法,具有安全、可靠和独特的优越性,可作为主动脉夹层治疗前最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价值可以肯定。
沈庆隆黄睿刚蔡毅勇黄炎坤余主花詹亚来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图像处理
64层螺旋CT自动毫安调节技术在腹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应用64层螺旋CT(MSCT),采用适宜噪声指数的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ATCM)获得稳定的腹部CT扫描图像,并降低射线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50例需接受64层MSCT腹部扫描的患者为自动毫安组,采用自动管电流扫描技术检查;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50例,预设噪声指数(NI),A组为8,B组为10,C组为12,管电流设置范围为30~600mA。同期接受常规腹部MSCT(采用固定管电流扫描技术)检查的50例患者为固定毫安组,管电流520mA。其余扫描参数相同。记录各组CT辐射剂量并进行比较,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图像的平均噪声与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各组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毫安组的辐射剂量大于各自动毫安组的辐射剂量。固定毫安组、自动毫安A、B、C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97±0.56、2.94±0.98、2.76±1.02、2.54±1.33,自动毫安A、B组的图像均能达到临床诊断要求。自动毫安组中,噪声指数较低时,不同组织的图像噪声较固定毫安组的图像噪声变异度小,图像更加均匀。固定毫安组图像的平均噪声与BMI呈正相关(R2=0.484 6,P<0.05)。自动毫安组图像的平均噪声与BMI无相关性(R2=0.002 3,P>0.05)。结论 ATCM应用于64层MSCT低剂量腹部扫描时可以在降低射线剂量的基础上获得稳定的图像质量,噪声指数设定在10以内较为适宜。
沈庆隆蔡毅勇肖慧君黄睿刚林伟华黄炎坤孙海峰
关键词:腹部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排螺旋CT对94例临床高度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进行肺动脉造影,并将图像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对38例诊断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进行影像学研究。结果通过CT肺动脉造影成像可充分观察到肺动脉栓塞的部位、形态、范围及栓子的大小。病变共累及肺动脉218支,其中左右肺动脉18支、叶肺动脉43支、段肺动脉82支、亚段肺动脉75支。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为肺动脉栓塞患者提供一种快捷、无创、准确且安全的诊断方法,并可作为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蔡毅勇沈庆隆黄睿刚肖慧君黄炎坤伟林华
关键词:X线计算机肺动脉造影肺动脉栓塞三维重建
使用X线平片技术及CT技术诊断胸部外伤的效果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X线平片技术及CT技术诊断胸部外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胸部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X线平片诊断,观察组行CT诊断,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88.33%(53/60),敏感性为83.33%(50/60),特异性81.67%(49/60),对照组诊断准确率71.67%(43/60),敏感性为67.77%(40/60),特异性为68.33%(41/6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11.063、13.251、12.146)。结论:CT技术诊断胸部外伤的效果理想,与X线平片技术相比准确率、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
黄炎坤詹阿来林伟华
关键词:CT技术胸部外伤特异性
多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瘤的价值探讨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诊断主动脉瘤的价值。方法:使用美国GElightspeed QX/I型多层螺旋CT(MSCT)对疑有或有主动脉疾病的21例患者行轴位容积扫描,扫描条件:120 kV、300 mA,5 mm准直,7.5 mm/sec进床速度,HQ或HS扫描模式。重建层厚2.5 mm,重建间隔1.25 mm。用MEDRAD ENVISION高压注射器,经静脉团注非离子型造影剂100 ml,注射流率为2.8-3.5 ml/s。将横断面图像传至GE advantagewindows 4.0工作站进行二维和三维重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容积再现(VR)、CT、仿真内窥镜重建(CTVE)及电影分析成像。结果:21例中主动脉瘤6例,主动脉夹层13例,其中Ⅰ型4例,Ⅱ型1例,Ⅲ型8例,马凡氏综合征2例。13例主动脉夹层在轴位图像均可见高密度的真腔和假腔,真腔小而密度略高于假腔,真假两腔之间的低密度弧型影为撕破的内膜。MIP、CTVE重建发现6例主动脉夹层破口,附壁血栓6例,发现主动脉外壁溃疡破口2例,主动脉内膜钙化并内移>5 mm7例。结论:MSCT成像技术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的血管成像方法,具有安全、可靠的优越性。
沈庆隆黄睿刚蔡毅勇余主花黄炎坤
关键词:主动脉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64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逆向减影技术被引量:2
2010年
一直以来DSA是诊断头颈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但因其创伤性,神经血管不良反应率高,患者对此项检查依从性差及费用较高,影响了它在头颈血管疾病的应用。近年来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迅速发展,尤其是64层螺旋CT(VCT)的时间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有了空前提高,实现了大范围各向同性容积数据的高速连续采集。配合强大而人性化的图像后处理工作站,CTA图像质量有了很大改善,已成为头颈部血管成像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快速、微创、成像质量好是CTA的几大优点。但由于受颈椎骨及颅底骨的影响,使得常规CTA后处理相对繁琐,时间较长,有时影响血管显示,降低图像质量。随后减影技术的出现基本解决了骨头对血管的影响,极大的提高了后处理速度及图像质量。但在在主动脉弓、椎动脉开口、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开口处常因静脉对比剂干扰产生放射状伪影。本研究利用64层螺旋CT探讨反向减影技术对比常规减影技术的优势及使用方法。
林伟华沈庆隆黄炎坤蔡毅勇肖慧君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