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绍哲
- 作品数:9 被引量:11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大头金蝇的飞行能力被引量:4
- 2008年
- 通过飞行磨测定和扩散观察,研究大头金蝇Chrysomya megacephala(Fabricius)的飞行能力。结果表明:雌、雄虫的平均飞行距离、平均最大飞行速度、平均飞行时间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大头金蝇的平均飞行距离25℃时达最高,为4·4783km,之后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增高而逐渐下降;平均飞行时间20℃时最大,为1·2262h;最大飞行速度25℃最大,为1·2210m/s。50%,60%,70%和80%相对湿度的平均飞行距离有显著差异,分别为5·7475,0·7913,0·3850和0·7575km;50%RH的平均飞行时间最长为2·7868h,平均最大飞行速度中80%RH最高,为2·0792m/s。在塑料大棚(长30m)释放大头金蝇呈扇形扩散,最快速度0·3m/s,从一端扩散到塑料大棚的另一端所需时间平均为(2·52±0·63)min,最长需要3·08min,表现出大头金蝇有较强的飞行能力。
- 王俊刚赵福孙卓黄绍哲雷朝亮
- 关键词:大头金蝇扩散飞行
- 我国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种群时空动态规律研究
- 草地螟, Loxostege sticticalis Linnaeus (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北方农牧业生产的一种重大害虫。在长期适应北纬36°-53°的狭长地带的干旱和寒冷气候带中形成的迁飞和滞育两种重要的生活史对策...
- 黄绍哲
- 关键词:草地螟种群动态大发生
- 文献传递
- 我国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周期性大发生的特征及原因探索
-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华北、东北和西北农牧业生产的重要害虫,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23年暴发成灾,给我国的农牧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揭示我国草地螟周期性大发生...
- 黄绍哲
- 关键词:草地螟周期性大发生种群动态太阳黑子活动气候因子
- 文献传递
- 我国2008年草地螟大发生种群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为进一步认识草地螟大发生规律,更好地开展大尺度草地螟发生预测预报,本文对2008年草地螟大发生种群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8年我国草地螟1代成虫和2代幼虫发生数量与当地温湿度条件进行回归分析,找出影响草地螟种群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结果] 草地螟成虫发生期的环境温湿度对随后幼虫发生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草地螟成虫集中分布在湿度60%~80%的区域内,而在相对湿度为60%~80%的区域内,温度是草地螟成虫和幼虫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成虫主要分布在温度高于21 ℃的区域内,而温度高于27 ℃的区域内草地螟成虫量较少。在成虫盛期温度为19~27 ℃的区域内易形成草地螟幼虫大发生,特别是在温度为21~25 ℃区域内发生程度更重,该温度范围与草地螟成虫产卵适温范围相符。[结论] 成虫发生期的环境温湿度指标应是开展大尺度空间草地螟大发生分布预测预报的重要依据。
- 黄绍哲罗礼智姜玉英唐继洪张蕾
- 关键词:草地螟大发生
- 2009年1代草地螟将为我国发生最重的世代被引量:12
- 2009年
- 本文通过对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发生危害规律、2009年1代幼虫的虫源数量以及温湿条件可能变化趋势的分析,对我国2009年1代幼虫的发生危害程度进行了预测。2009年1代幼虫的有效虫源面积为600万hm2,总量为43 022亿头,为2004年1代幼虫虫源数量的113倍。为此,预测2009年1代幼虫的发生危害面积将超过1 100万hm2,为历年历代最重。到时将有430万亿头幼虫危害,如不防治,将有2.15亿t的植物被吃掉。其中以东北和华北地区受害较重。同时还会波及一些与虫源区相邻、但历史上较少发生草地螟危害的地区。东北地区将会出现发生危害早,本地虫源与外来虫源混合发生,受害十分严重的现象。由于越冬成虫的羽化时期长,蛾蜂多、虫态重叠、作物多次受害的现象将十分突出。最后,本文就如何应对2009年1代幼虫大发生,减少草地螟灾害损失进行了讨论。
- 罗礼智姜玉英黄绍哲杨宝胜
- 关键词:草地螟大发生迁飞越冬幼虫
- 北半球500hPa高度场遥相关指数对我国草地螟成虫物候期与幼虫发生面积的影响
- 2012年
- 北半球500hPa高度场的遥相关指数(遥相关指数)是一个综合了气温,降水以及气压等众多气象因素的气候变化指数,很多生物学现象都与其有关;为了探究遥相关指数是否对我国的草地螟的发生危害有影响,作者分析了我国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L.成虫物候期及幼虫发生面积的变化趋势及两者与遥相关指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我国草地螟成虫始见期年际间有显著提前的趋势,平均每年提前0.40d,与1—5月极地-欧亚型遥相关指数均值(POL1-5)相关性最大;终见期有显著延后的趋势,平均每年延后1.31d,与6—10月东太平洋型遥相关指数均值(EP-NP6-10)相关性最大;全国草地螟幼虫发生面积年际间有显著增长的趋势,平均每年增长57.07khm2,与1—10月东大西洋型遥相关指数均值(EA1-10)相关性最大。
- 唐继洪罗礼智江幸福张蕾黄绍哲
- 关键词:草地螟始见期
-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周期性大发生与太阳黑子活动的相关性被引量:21
- 2008年
-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是一种周期性大发生的农作物主要害虫,自新中国成立后已经3次大规模暴发成灾,但关于草地螟周期性大发生的原因还未见报道。利用国际通用的太阳黑子活动数据和我国草地螟大发生的历史记载进行相关性和相位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草地螟大发生的周期性与对应的太阳黑子活动的奇数周期相关联。建国以来的3个大发生周期分别与对应的太阳黑子活动的第19、21周和第23周期在时间序列上表现出极高的同步性,尽管草地螟的发生为害程度与太阳黑子的活动强度之间相关性并不显著。根据这些结果,并结合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的预测,草地螟在我国的第4个大发生周期很有可能开始于2017~2020年之间,并在2024—2025年间达到高峰。
- 黄绍哲江幸福雷朝亮罗礼智
- 关键词:草地螟太阳黑子
- 我国2008年草地螟大发生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69
- 2009年
- 为了更好地总结草地螟的发生危害规律,改善和提高草地螟的预测预报水平,本文就我国2008年草地螟的大发生危害特征及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所得的结果表明:1代幼虫发生危害较轻,仅有70万hm2左右。但2代幼虫的危害面积则达到了1106.7万hm2,横跨东西7个省,为历年、历代最重。在多数受害较重的地区,豆类、向日葵等双子叶作物受害最重,损失最大,而其他作物几乎都受到了危害。另外,新疆1、2代幼虫的危害时期均比内陆地区提前了1个月左右,而1代成虫的暴发也影响到了奥运会。对2代幼虫大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1代幼虫滞育比例的下降,1代成虫从俄罗斯亚洲部分及蒙古地区的大量迁入,1代成虫盛发期间降雨量的增加和适宜的气温,是2代幼虫大发生的主要原因。双子叶杂草面积的扩大,也为2代幼虫的大发生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
- 罗礼智黄绍哲江幸福张蕾
- 关键词:草地螟大发生迁飞温度降雨
- 柑橘大实蝇的产卵特性被引量:21
- 2007年
- 通过田间调查,明确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Tetradacus) minax (Enderlein)的产卵特性和在3种寄主植物上产卵的时间动态。柑橘大实蝇对杂柑为害率最高,3个寄主品种均以中层北面果实受害严重。柑橘大实蝇最喜在直径为(3.3±0.2)cm的果实上产卵。
- 张小亚周兴苗黄绍哲韩庆海雷朝亮
- 关键词:柑橘大实蝇产卵寄主危害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