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黎利娟

作品数:18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9篇肝移植
  • 6篇器官
  • 3篇药性分析
  • 3篇移植术
  • 3篇移植术后
  • 3篇术后
  • 3篇衰竭
  • 3篇器官捐献
  • 3篇器官移植
  • 3篇耐药
  • 3篇耐药性
  • 3篇耐药性分析
  • 3篇捐献
  • 3篇肝病
  • 3篇肝移植术
  • 3篇肝移植术后
  • 2篇移植受者
  • 2篇手术
  • 2篇受者
  • 2篇脓毒

机构

  • 16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广东药学院附...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广东药科大学

作者

  • 18篇黎利娟
  • 14篇易慧敏
  • 13篇魏绪霞
  • 13篇易小猛
  • 12篇安玉玲
  • 12篇刘剑戎
  • 11篇吕海金
  • 11篇陆平兰
  • 7篇熊亮
  • 7篇周密
  • 5篇杨扬
  • 5篇范明明
  • 2篇陈规划
  • 2篇熊天威
  • 1篇席云
  • 1篇傅斌生
  • 1篇张英才
  • 1篇徐雯
  • 1篇郭煜
  • 1篇吕凌

传媒

  • 8篇中华肝脏外科...
  • 4篇器官移植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移植术后腹腔出血原因分析及防治体会(附82例报告)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腹腔出血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肝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否出现腹腔出血,分为腹腔出血组(12例)和对照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包括年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Plt);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供肝冷缺血时间、无肝期时间、手术时间等参数;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 82例患者中,12例发生腹腔出血(发生率为15%),均需二次手术止血。其中腹腔出血组死亡4例(病死率为33%),对照组70例患者中死亡8例(病死率为11%),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MELD评分、PT、INR、FIB、APTT、PLT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腹腔出血组的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及供肝冷缺血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两组的无肝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腹腔出血与供肝冷缺血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及手术时间长有关。应在术前充分纠正凝血功能,提高外科手术技术,以减少术后腹腔出血发生率。
熊亮黎利娟安玉玲魏绪霞易慧敏
关键词:肝移植腹腔出血冷缺血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
肝移植术后脓毒症:1例报告并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指南解读
2015年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脓毒症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例肝移植术后脓毒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并复习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SSC指南)解读及相关文献。结果 1例50岁男性患者在肝移植术后1 d出现高热、血压下降,诊断为感染性休克,经过适当的目标导向性液体复苏、抗感染、血液净化等治疗获得缓解,患者病情稳定出院。结论肝移植术后患者易发生感染,由感染引起的脓毒症病死率高,因此一旦发生脓毒症,临床医师要积极地按照SSC指南进行早期的目标导向性治疗及集束化治疗,根据病原培养结果选用合适的药物,降低病死率。
易慧敏魏绪霞黎利娟安玉玲吕海金易小猛刘剑戎熊亮周密陆平兰郭煜
关键词:肝移植脓毒症抗感染血液净化
HBx上调lncRNA-HEIH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HBx上调肝细胞癌(肝癌)中高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 NA-HEIH)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标本来源于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30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手术组织。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20~65岁,中位年龄52岁。采用RT-PCR检测30例患者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Bx、lncRNA-HEIH m RNA的表达水平。构建稳定表达HBx的肝癌细胞系SMMC-7721-HBx及Bel-7404-HBx(实验细胞),及其对照细胞SMMC-7721-Vector和Bel-7404-Vector。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株lncRNA-HEIH的表达。根据有否转染s i R N A-H E I H,将实验细胞分别分为干扰组和非干扰组。MTT检测两组吸光度值(A_(490))。实验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lncRNA-HEIH与HBx表达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结果肝癌组织中HBx、lncRNA-HEIH m RNA表达量分别为0.91±0.04、0.93±0.0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0.53±0.01、0.35±0.02(t=7.95,10.42;P<0.05)。lncRNA-HEIH m RNA与HBx m 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40,P<0.05)。实验细胞SMMC-7721-HBx和Bel-7404-HBx中lncRNA-HEIH表达量分别为1.05±0.22、1.20±0.17,明显高于对照细胞的0.45±0.10、0.50±0.12(t=5.69,3.78;P<0.05)。SMMC-7721-HBx和Bel-7404-HBx干扰组48、72、96 h的A_(490)分别为0.26±0.05、0.38±0.04、0.43±0.10和0.27±0.05、0.30±0.12、0.39±0.05,明显低于非干扰组的0.37±0.07、0.59±0.12、0.80±0.10和0.38±0.07、0.62±0.12、0.78±0.11(t=-5.72,-3.47,-3.82和-3.89,-5.57,-8.34;P<0.05)。结论 lncRNA-HEIH高表达可能与HBV相关性肝癌发生有关,HBx基因可通过上调lncRNA-HEIH的表达参与HBx基因促进肝癌细胞增殖。
胡建兰黎利娟易小猛吕凌安玉玲
关键词:肝肿瘤HBX细胞增殖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在中晚期妊娠重症肝病患者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在中晚期妊娠重症肝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诊治的29例中晚期妊娠重症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16例,年龄18~29岁,中位年龄24岁;治疗组13例,年龄21~28岁,中位年龄25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由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患者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对照组患者给予以抗感染、护肝、利胆、补充人血白蛋白和丙种球蛋白、输注凝血物质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6h及治疗后1、3、5d的MELD评分、APACHEⅡ评分及外周静脉血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空腹血糖(FPG)、血清肌酐(Scr)和动脉血乳酸(Lae)等临床指标差异。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两组患者检验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6h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1d的MELD评分、APACHEⅡ评分、TB、ALB、PTA、FPG、Scr、Lac治疗组为(25±6)分、(22±5)分、(197±69)μmol/L、(30±7)g/L、(55±24)%、(5.7±2.4)mmol/L、(111±42)μmol/L、(2.3±0.6)mmol/L;对照组为(33±8)分、(30±7)分、(299±113)μmol/L、(24±6)g/L、(33±11)%、(3.7±1.7)mmol/L、(165±82)μmol/L、(4.4±1.5)mmo]/L。治疗后3、5d的相应临床指标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组有效率92%(12/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9/16)(χ2=4.215,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治疗组产后42d生存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45)。治疗组患者中1例血浆置换后出�
魏绪霞吕海金安玉玲易小猛刘剑戎熊亮黎利娟周密陆平兰杨扬易慧敏
关键词:血浆置换妊娠肝炎脂肪肝
一种改良的气管插管导管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良的气管插管导管,包括带有刻度标识和限位气囊的气管导管;在气管导管的上端套设有咬口牙垫,在咬口牙垫上设有导管限定结构;在气管导管上远离所述咬口牙垫的一端可拆卸设有一用于可视化引导该气管导管插入患者喉...
陆平兰徐雯黎利娟
脓毒症患者B型利钠肽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本课题通过对脓毒症患者血浆BNP升高的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BNP对脓毒症的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价值。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收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救治的脓毒症...
黎利娟
关键词:脓毒症B型钠尿肽降钙素原影响因素
文献传递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移植术后难治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020年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治疗肝移植术后难治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3日至2018年12月20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HUMSCs挽救性治疗的10例难治性中重度ARDS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23~69岁,中位年龄48岁。观察HUMSCs治疗安全性,并比较HUMSCs治疗前后氧合指数、肺损伤评分、肺水肿影像学评分(RALE)改变。治疗后参数变化分析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法检验。结果HUMSCs输注过程中未观察到与输注相关的不良事件。与HUMSCs输注前平均氧合指数(109±29)mmHg(1 mmHg=0.133 kPa)比较,输注后1 d氧合指数(235±132)mmHg明显升高(t=3.00,P<0.017);与输注前肺损伤评分(2.9±0.6)分比较,输注后3 d肺损伤评分(1.8±0.9)分明显降低(t=-4.00,P<0.017);与输注前RALE评分(33±5)分比较,输注后7 d的RALE评分(27±7)分明显降低(t=-4.40,P<0.017)。6例难治性中度ARDS肝移植患者,其中4例均在1周内氧合好转后顺利脱机拔管。另2例中度及4例重度难治性ARDS患者死于原发病进展。结论HUMSCs治疗肝移植术后难治性ARDS患者安全可行,对肺损伤有显著改善。
郭俊易小猛安玉玲魏绪霞范明明黎利娟陆平兰易慧敏吕海金
关键词:肝移植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九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肝移植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诊治的36例DCD供者及26例肝移植受者临床资料。供者男29例,女7例;年龄11~65岁,中位年龄39岁;原发病:重型颅脑外伤14例,脑血管意外16例,缺血缺氧性疾病6例。根据是否接受ECMO支持,将供者分为ECMO组(9例)和非ECMO组(27例)。ECMO组9例均存在明显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所有受者均为初次肝移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供者均符合《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工作指南》,按标准成功完成肝脏和肾脏捐献。两组热缺血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肝肾功能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ECMO组1例供者因ECMO机械故障导致肝、肾丢弃,非ECMO组2例因热缺血时间过长导致肝、肾丢弃。ECMO组供肝热缺血时间(4.8±0.4)min,明显少于非ECMO组的(24.1±8.0)min(t=-7.89,P<0.05)。ECMO组肝移植受者术后5、7 d ALT,术后7 d Scr明显低于非ECMO组(Z=-2.10,-2.14,-2.03;P<0.05)。结论ECMO支持可使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DCD供者肝肾热缺血时间缩短,肝移植受者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安玉玲易小猛吕海金陆平兰刘剑戎魏绪霞黎利娟范明明杨扬易慧敏郭煜
关键词: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体外膜肺氧合预后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发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20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60例,女49例;平均年龄(55±18)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观察鲍曼不动杆菌来源、病区分布及耐药性。耐药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及Bonferroni法。结果全院共分离出236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分离出最多的科室为肝移植科(50株,21.2%),其次是康复科(34株,14.4%)和外科ICU(21株,8.9%)。3个病区中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均为痰标本,分别占各自来源的84%、76%、71%,且均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肝移植科鲍曼不动杆菌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为76%,明显高于外科ICU的33%(χ2=11.60,P<0.017)。结论我院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最多的科室为肝移植科,其次为康复科和外科ICU,痰标本为其主要来源。3个病区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均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刘剑戎吕海金安玉玲易小猛魏绪霞熊亮黎利娟张英才杨扬易慧敏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质类肝移植
外科ICU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了解外科ICU内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确定为ICU院内感染137例患者的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结果 137例患者中分离出感染病原菌223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最多,为120株,占53.8%,前三位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球菌41株,占18.4%,前三位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真菌62株,占27.8%,前三位分别为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季也蒙假丝酵母菌。耐药性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呈现多重耐药或泛耐药趋势,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普遍升高,而敏感性降低,肺炎克雷伯菌表现了相对于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较好的敏感性及较低的耐药性。阳性菌菌株及真菌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耐药性上升,但目前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的阳性菌株及对两性霉素B耐药的真菌菌株。结论该ICU的院内感染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要构成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真菌的感染比例也较高,且耐药性严重。
魏绪霞陆平兰黎利娟安玉玲吕海金易小猛刘剑戎熊亮周密易慧敏
关键词:病原菌耐药性临床用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