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伟

作品数:12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高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气管
  • 5篇插管
  • 4篇气管插管
  • 4篇切除
  • 4篇麻醉
  • 3篇瑞芬太尼
  • 3篇手术
  • 3篇芬太尼
  • 2篇胆囊
  • 2篇胆囊切除
  • 2篇导管插管
  • 2篇镇痛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镜
  • 2篇双腔支气管
  • 2篇双腔支气管导...
  • 2篇双腔支气管导...
  • 2篇气管导管
  • 2篇气管镜
  • 2篇切除术

机构

  • 12篇高州市人民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丁伟
  • 6篇林红
  • 6篇丁耀茂
  • 2篇黄强
  • 1篇杜志斌
  • 1篇朱秀龙
  • 1篇陈冠文
  • 1篇周林荣
  • 1篇冯裕
  • 1篇古妙宁
  • 1篇黄进强
  • 1篇梁金华
  • 1篇黄伯万
  • 1篇梁海丹
  • 1篇刘成森
  • 1篇张小亮

传媒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现代医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芬太尼对全麻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被引量:34
2010年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芬太尼全麻诱导期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以及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肾素活性(PRA)和醛固酮(ALD)水平变化,了解这三种药物对全麻诱导期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为临床上选择全麻诱导期患者气管插管用药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6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每组各20例,分别采用芬太尼、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行麻醉诱导。于诱导前、插管后3min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同时抽取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肾素活性(PRA)和醛固酮(ALD)水平。结果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插管后3min的SBP、DBP、MAP、HR和插管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舒芬太尼组插管后3min的SBP、DBP、MAP、HR和插管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插管后3min的AngⅡ、PRA、ALD和插管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舒芬太尼组插管后3min的AngⅡ、PRA、ALD和插管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抑制插管时应激反应的效果优于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瑞芬太尼和芬太尼抑制插管时应激反应的效果相当,舒芬太尼更有利于血流动力学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稳定。
丁耀茂林红丁伟
关键词: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芬太尼
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麻醉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实施控制性降压,观察组给予异丙酚实施控制性降压,评估降压效果。结果:控制性降压5min及15min后两组患者MA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性降压5min及15min后两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停止控制性降压5min及15min后MA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控制性降压后5min、控制性降压15min、停止降压后5min和停止降压后15min HR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麻醉中具有积极的临床效果,临床医师应合理选择降压药物。
丁耀茂林红丁伟
关键词:控制性降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麻醉
漂浮导管技术在严重急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漂浮导管技术应用于严重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 35例严重急性心力衰竭在漂浮导管检测下给予合理的用药治疗方案,并分析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结果 35例患者经过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1%,治疗后心率(HR)、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和心排血量(CO)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漂浮导管监测可以为严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提供指导,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的一种治疗方法。
冯裕古妙宁朱秀龙丁伟
关键词:漂浮导管
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插管定位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插管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择期胸外科手术患者49例,采用听诊法定位进行定位,然后再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认和调整。结果:本组49例患者中,左侧定位34例,右侧定位15例,所有患者经听诊法确认导管管端已正确到位,但是经纤支镜检查发现确定到位20例(40.8%)。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既可以检查双腔支气管插管定位的正确性,又能直观下进行调整到位,比传统听诊法更准确、更可靠。
丁耀茂林红丁伟黄强
关键词: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纤维支气管镜
非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加局部麻醉在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非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加局部麻醉在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60例行胸腔镜下双侧交感神经选择切除术的手汗症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气管插管组和非气管插管组,每组80例。气管插管组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完成手术,非气管插管组采用静脉全身麻醉加局部麻醉完成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生理指标、全身麻醉药用量、麻醉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前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气管插管组诱导后5、10、15、20minMAP和诱导后5、10min心率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MAP:(65.83±12.53)mmHg(1mmHg=0.133kPa)比(98.47±13.59)mmHg、(68.19±9.56)mmHg比(93.53±10.16)mmHg、(69.72±8.44)mmHg比(86.13±11.22)mmHg、(68.58±13.42)mmHg比(81.52±9.67)mmHg;心率:(76.36±7.93)次/min比(102.67±10.38)次/min、(78.42±9.13)次/min比(97.66±9.73)次/min],诱导后5、10、15、20min SpO2和PaO2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SpO2:0.93±0.14比1.00±0.13、0.94±0.21比0.99±0.16、0.93±0.34比0.99±0.20、0.94±0.24比0.98±0.13;PaO2:(83.73±8.35)mmHg比(298.65.±25.19)mmHg、(68.57±9.32)mmHg比(328.58±30.61)mmHg、(63.93±10.54)mmHg比(303.26±29.34)mmHg、(65.51±11.72)mmHg比(317.49±28.15)mmHg],PaCO2明显高于气管插管组[(52.93±9.27)mmHg比(36.86±5.52)mmHg、(61.47±7.32)mmHg比(35.73±6.14)mmHg、(71.58±8.23)mmHg比(37.18±7.39)mmHg、(68.13±10.58)mmHg比(36.35±5.8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气管插管组丙�
丁伟黄伯万梁海丹
关键词:多汗症交感神经切除术
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择期胸外科手术患者76例,男50例(65.8%),女26例(34.2%),男女之比1.92:1。年龄16~79岁,平均55.8岁,均静吸复合全麻,借助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插管。结果:76例患者均顺利一次性成功插管,患者变换体位后,纤支镜检查发现双腔管位置发生变动8例(10.5%),其中过深5例,过浅3例,经过纤支镜矫正均达到标准位置。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既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达到准确的位置,使手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丁耀茂林红黄强丁伟
关键词:胸外科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镇痛的效果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PVB)在老年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2月于我院行VATS治疗的74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25)、B组(n=25)、C组(n=24)。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罗哌卡因PVB麻醉,A、B、C组罗哌卡因浓度分别为0.25%、0.50%、0.75%,比较三组不同状态(静息、咳嗽)、不同时间(术后5 min、术后2 h、1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补救镇痛情况、围术期体征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舒芬太尼与间羟胺的使用剂量、麻醉并发症。结果三组术后2 h、12 h VAS评分均有下降,且B组、C组VAS评分低于A组(P<0.05),但B组、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短于C组,而B组、C组补救镇痛情况少于A组(P<0.05);C组围术期HR、MAP水平存在明显波动,且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围术期HR、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使用剂量由高到低依次为B组、A组、C组,间羟胺使用剂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组、A组、B组(P<0.05);C组麻醉并发症高于A组、B组(P<0.05),而A组、B组麻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0%浓度罗哌卡因PVB麻醉在老年患者VATS方案中具有理想效果,其镇痛效果与高浓度相似,但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且药物用量少于低浓度方案,麻醉并发症风险低。
杨小强丁伟张小亮刘成森
关键词:围手术期镇痛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罗哌卡因
一种可视吸痰管
本实用新型属于吸痰管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视吸痰管,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上连接有吸痰管,所述吸痰管远离显示器的一端安装有微型摄像头;内置抽吸管,所述内置抽吸管设置在吸痰管的内部,所述内置吸引管的一端连接有抽吸组件;内置冲...
丁伟李翠周林荣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麻醉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R)组及芬太尼(F)组,R组采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诱导和维持麻醉,F组采用芬太尼和丙泊酚诱导和维持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及维持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术后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等。结果 R组术后苏醒较F组快,气管导管拔管时间也明显短于F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较芬太尼更适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丁伟
关键词:瑞芬太尼丙泊酚胆囊切除腹腔镜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在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2年5月足月孕妇90例,孕妇均为ASAⅠ~Ⅱ级、头位、单胎足月妊娠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三组,A组:0.125%罗哌卡因复合2μg/ml芬太尼组;B组:0.15%罗哌卡因复合2μg/ml芬太尼组;C组:单纯使用0.2%罗哌卡因组。产妇产程进入活跃期,宫口开至2~3cm时进行硬膜外穿刺(L2~L3间隙)向头侧置管,注入镇痛混合液10ml作为首量,连接镇痛泵,采用自控镇痛模式,初始设定3ml/h,由陪护助产士观察镇痛效果调整速度,至宫口开全时停用镇痛药。结果不同浓度的镇痛药其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A组用药总量最多,C组产妇的感觉和运动有明显影响,产程延长,器械助产率增高。结论 0.15%罗哌卡因复合2μg/ml芬太尼混合液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良好,药量适中,基本无运动及感觉阻滞,对产程及新生儿无明显影响,是较为适合用于分娩镇痛的浓度。
梁金华林红丁耀茂丁伟杜志斌黄进强
关键词:罗哌卡因分娩镇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