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创面
  • 2篇电击
  • 2篇电击伤
  • 2篇刃厚皮
  • 2篇伤创
  • 2篇烧伤
  • 2篇烧伤创面
  • 2篇深度创面
  • 2篇水动力
  • 2篇清创
  • 2篇人工真皮
  • 2篇自体
  • 2篇自体刃厚皮
  • 2篇自体刃厚皮复...
  • 2篇击伤
  • 1篇胸腔
  • 1篇胸腔积液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技术
  • 1篇杂音

机构

  • 4篇苏州大学
  • 1篇武警上海总队...

作者

  • 5篇于新国
  • 3篇吕大兵
  • 1篇张文奎
  • 1篇曾勇
  • 1篇董肇杨
  • 1篇杨丽英

传媒

  • 2篇感染、炎症、...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水动力清创系统在上肢电弧灼伤创面的应用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水动力清创系统(水刀)用于上肢电弧灼伤创面清创的效果.方法:2014年5月—2015年5月上海电力医院收治的53例上肢电弧灼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传统组(27例).观察组创面采用水刀技术治疗;传统组采用磨痂、削痂技术治疗.两组创面清创后均给予生物敷料(基因转染猪皮)覆盖创面.比较两组患者清创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瘢痕增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与传统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缩短,愈后瘢痕增生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刀技术可缩短上肢电弧灼伤创面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情况良好,瘢痕增生轻.
于新国李梅陈浩杰宋新刚郭瑜峰朱维平吕大兵
关键词:上肢创面
水动力清创技术在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6年
烧伤创面的清创方法有很多种,如自溶清创、酶解清创、削痂术、磨皮术等。如何快速有效清创是烧伤创面愈合的关键。水动力清创系统(以下简称水刀)应用于烧伤清创以来,与传统的清创方法比较,表现出许多优越性,但随着人们对水刀研究的深入,一些问题也显现出来。现就水刀清创技术在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机制进行总结。
于新国李梅陈浩杰宋新刚郭瑜峰朱维平吕大兵
关键词:清创烧伤创面水动力
人工真皮和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电击伤深度创面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人工真皮和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电击伤深度创面的疗效.方法:2011 年1 月-2013 年1 月30 例电击伤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15 例20 个创面.两组创面面积为0.5% ~ 4.0%,Ⅲ~Ⅳ度,创面部位相当.两组创面扩创后,手术分两次进行.第1 次为人工真皮植入,第2 次是在人工真皮血管化后在人工真皮上移植自体刃厚皮,治疗组两次手术均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两组术后均给予抗炎、换药、抗瘢痕、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随访1 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质量及创面感染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组第1次手术后5 ~ 7 d 即达到创面人工真皮血管化,行第2次手术,术后7 ~ 10 d 创面封闭;随访1 年,皮肤弹性、耐磨性及关节活动度好,瘢痕不明显.对照组第1 次手术后10 ~ 14 d 创面人工真皮达到血管化,行第2 次手术,术后10 ~ 16 d 创面封闭;随访感染创面愈合后皮肤色泽暗红,活动度稍差,对压力有阻力,功能部位明显,皮肤易破溃,瘢痕明显,无感染创面愈合后与治疗组愈合质量无明显差异.治疗组第1 次手术后3 个创面发生感染,第2 次手术后无感染创面出现.对照组第1 次手术后6 个创面发生感染,第2 次手术后4 个创面发生感染.结论:人工真皮、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方法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电击伤深度创面,可以提高复合移植后皮片的存活,缩短愈合时间,同时改善愈合质量.
于新国朱维平吕大兵
关键词:电击伤深度创面真皮基质皮片移植
人工真皮和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电击伤深度创面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人工真皮和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电击伤深度创面的疗效。  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共30例电击伤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20个创面。两组创面面积为0...
于新国
关键词:电击伤深度创面人工真皮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热镁粉烧伤并胸腔积液1例
2010年
患者,男,21岁。因热镁粉烧伤面部、胸部、双上肢后1h人院。查体:意识清楚,呼吸平稳,全身未烧伤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率90次/min,律齐,未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未及,神经系统无异常。创面位于面部、胸部、双上肢,总面积约15%,可见烧伤创面皮肤焦黄或呈黑色,质韧,皮肤弹性消失。左手及其余多处可见残余附着冷凝后的镁铝合金,双上肢腕关节处呈环形焦痂烧伤;上颌可见一处长约2cm伤口,深约1cm,可见坏死肌肉;右耳前颞部可见一处长约2cm伤口,其周围为碳化坏死组织;
于新国张文奎杨丽英董肇杨曾勇
关键词:烧伤创面胸腔积液肺呼吸音坏死组织浅表淋巴结病理性杂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