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昌松
- 作品数:21 被引量:49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成人胆总管囊肿回盲段间置肝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 1997年
- 为寻求一种良好抗返流的肝肠吻合的方式,在动物试验(狗)的基础上,对4例成人胆总管囊肿行连同囊肿在内的胆总管切除,并行带蒂回盲段间置、肝管十二指肠吻合术。随访5个月至4年,经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无一例间置肠管内返流,而且病人症状全消。提出该术式提供了抗返流的生理性瓣膜,是胆肠吻合中有效的抗返流的较佳术式。
- 施宝民王庆宝于昌松王亚力金培勇刘振中
- 关键词:胆总管囊肿胆道重建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 亲属脾移植治疗血友病甲长期存活的追踪报道被引量:5
- 1996年
- 本文对我所1989年以来施行的4例亲属脾移植治疗血友病甲的长期存活情况作了追踪报道。4例中3例为母亲供脾,1例为父亲供脾,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1年内Ⅷ:C 水平明显上升,1年后仍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出血症状,后3例患者至今移植脾保持有功能,最长者达4年,创下了脾移植最佳世界纪录。
- 陈知水夏穗生于昌松王滔曾凡军刘慎微
- 关键词:血友病甲脾移植长期存活
- 胆结石丝网状结构形成的基本过程
- 于昌松夏穗生
- 关键词:胆结石超微结构实验动物病结石(病理)鼠科粘多糖
- 肝内胆管结石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1989年
- 为研制肝内胆管结石模型,将实验兔分为4组:①正常对照组,②单纯胆总管内注菌组,③单纯胆总管结扎组,④胆总管结扎加注菌组。实验结果显示,第1、2组均未形成结石,第4组的成石率为60.0%,明显高于第3组(25.0%)。结石实验兔的受累肝脏和胆道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化脓性变化,胆汁成分有明显改变,讨论了其对结石的影响。
- 邹声泉裘法祖于昌松
- 关键词:胆管结石胆汁外科
- 粘附分子ICAM-1、VCAM-1的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性的相关研究被引量:21
- 2001年
- 目的 :探讨粘附分子ICAM - 1、VCAM - 1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细胞癌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ABC)探讨二者在正常肝组织、肝海绵状血管瘤和 36例不同侵袭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HCC侵袭性的关系。结果 :ICAM - 1和VCAM - 1在正常肝组织无表达 ,在 6例肝海绵状血管瘤中仅 1例VCAM - 1呈弱阳性表达 ;在 36例肝细胞癌中 ,ICAM - 1、VCAM - 1分别有 2 5例 (6 9.4% )和2 3例 (6 3 .9% )表达 ,且多数呈强阳性表达 ,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 (33 .3%和 2 6 .7% )。高侵袭肝癌组 (2 1例 )中分别有 18例 (85 .7% )和 17例 (80 .9% )表达ICAM - 1和VCAM - 1,而非侵袭组仅分别有 7例(4 6 .7% )和 6例 (4 0 .0 % )表达 ,其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ICAM - 1、VCAM -
- 周文波于昌松戴宗晴袁房均
- 关键词:肝细胞癌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肿瘤侵袭性
- 亲属脾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和移植脾亢的成功治疗经验被引量:2
- 1998年
-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和移植脾亢是脾移植的两个棘手问题。因二者来势凶猛,控制困难,既往治疗常是切除移植脾脏。我们介绍一例父亲供脾移植术后7天和21天发生GVHR和移植脾亢。
- 陈知水夏穗生于昌松曾凡军刘慎微刘敦贵张伟杰
- 关键词:脾移植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 枯否氏细胞在大鼠肝切除后肝再生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实验通过药物灭活枯否氏细胞后 ,观察大鼠肝再生的情况 ,探讨枯否氏细胞在大鼠肝再生调控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切除 6 8%肝脏 ,制备大鼠肝再生模型。实验分对照组、氯化钆 (GdCl)组。术后比较再生肝的重量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实验组血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浓度 ,原位杂交检测TNF αmRNA基因表达及分布 ,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 GdCl组在肝切除后 72h再生肝的重量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血中TNF α浓度在肝切除后 2 4h内各个时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PCNA蛋白在肝切除后 3h即有表达 ,48h达高峰 ,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5 )。结论 枯否氏细胞被GdCl灭活后并不抑制大鼠肝再生 ,反而增强大鼠肝再生。说明枯否氏细胞在肝再生中起有双重作用 。
- 聂勇于昌松
- 关键词:肝再生增殖细胞核抗原原位杂交枯否氏细胞
- 不同的免疫抑制方案对脾移植排斥与存活的影响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通过总结 11例脾移植的免疫抑制治疗的经验 ,分析不同的免疫抑制方案对脾移植排斥反应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GVHR)和移植物存活的影响。方法 分两组 ,Ⅰ组 6例 ,术前无预处理 ,术后采用常规三联用药CsA 6 8mg/ (kg·d) +Aza 2mg/ (kg·d) +Pred 30mg/d ;Ⅱ组 5例 ,术前供受者均行预处理 ,供者用CsA 8mg/ (kg·d) +ALG 5 0 0mg/d ,连用 3d。受者术前 1d给予静脉CsA 3mg/(kg·d) +Aza 10 0mg。术后受者免疫抑制为CsA 6 8mg/ (kg·d) +ALG 5 0 0mg/d +Pred 30mg/d ,10d后改为CsA 5 8mg/ (kg·d) +Pred 2 0mg/d维持。结果 Ⅰ组 6例均发生多次排斥反应和 (或 )GVHR。移植脾功能维持在 1年以内。Ⅱ组仅 1例因供脾过大发生 1次GVHR ,全部病例有功能存活超过 1年 ,但伴随不同程度的移植脾萎缩。结论 脾移植免疫抑制治疗有自己的特色 ,选择合适的免疫抑制方案 ,对抑制排斥反应和防止移植脾萎缩十分重要。
- 陈知水夏穗生于昌松刘慎微曾凡军刘敦贵叶启发
- 关键词:脾移植免疫抑制排斥反应移植物存活
- 巨大肝血管瘤手术切除方法的改进被引量:2
- 1996年
- 介绍一种改良的限制性局部肝切除治疗巨大肝血管瘤的手术方法。其操作要点是确定相对无血管的切肝平面,通常距血管瘤边缘小于1.0cm;切肝时勿需考虑解剖性肝叶或肝段的全部切除。22例病人的临床应用结果表明,这种手术方法合理,操作简便,手术安全可靠。与22例配对病人的解剖性肝切除比较,该法术中出血少,术后主要并发症低,余肝实质保留多。此法可作为解剖性肝切除治疗肝血管瘤的另一术式选择进一步在临床上应用。
- 杨连粤于昌松易继林吕新生夏穗生
- 关键词:肝血管瘤肝切除外科手术
- 调宁蛋白在Oddi括约肌表达及在胆结石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7
- 1997年
- 目的研究平滑肌收缩调控蛋白-调宁蛋白在胆结石动物Oddi括约肌中的表达,从分子水平上阐明胆结石形成的机制。方法饲予豚鼠高胆固醇饮食,分别在30天和60天取出Oddi括约肌,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动物Oddi括约肌调宁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在结石形成过程中,调宁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30天组和60天组的调宁蛋白含量和mRNA水平均比对照组低,且60天组比30天组低,而另一调控蛋白肌球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调宁蛋白表达水平的下降,可能使Oddi括约肌的张力增加,加重胆汁淤滞,促使胆结石的形成。
- 鲁文彤唐大椿曹圣曹圣
- 关键词:平滑肌胆结石ODDI括约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