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鑫

作品数:9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霍英东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5篇盆地
  • 5篇珠江口盆地
  • 5篇文昌组
  • 4篇凹陷
  • 3篇地层
  • 3篇潜江凹陷
  • 3篇潜江凹陷潜江...
  • 3篇潜江组
  • 3篇古近系
  • 3篇发育
  • 2篇地层学
  • 2篇油气
  • 2篇油气成藏
  • 2篇源岩
  • 2篇烃源
  • 2篇烃源岩
  • 2篇发育模式
  • 2篇层序
  • 2篇成藏
  • 1篇地层压力

机构

  • 9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海石油(中...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局

作者

  • 9篇付鑫
  • 6篇朱红涛
  • 3篇杨香华
  • 3篇叶加仁
  • 2篇刘强虎
  • 2篇王柯
  • 1篇刘昭茜
  • 1篇康建云
  • 1篇龚丽
  • 1篇施和生
  • 1篇曾智伟
  • 1篇李培军
  • 1篇刘浩冉
  • 1篇贾颖

传媒

  • 3篇地球科学(中...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中国第二届石...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潜江凹陷潜江组地温-地压系统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被引量:6
2012年
基于200余口钻井的实测地温、地压及声波测井等资料,利用地温-地压系统原理,剖析了潜江凹陷潜江组的地温场、压力场及温压系统特征,并从油气生成、保存及分布角度探讨了温压系统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表明:蚌湖和周矶向斜带具有较高的地温梯度,有利于潜江组烃源岩成熟生烃.潜江组砂岩今地层压力多为常压,深部泥岩欠压实发育,强化了深部泥岩的封闭作用.潜江组纵向发育静压型和高压型两类地温-地压系统,其中静压型主要发育于潜北陡坡带、东部斜坡带和西部斜坡带,以自生自储型油气藏为主;高压型发育于蚌湖和周矶向斜带,油气藏集中分布在深层超压体系顶部和浅层常压体系内部.平面上可划分为常温高压、低温高压、高温常压、常温常压、低温常压、高温低压、常温低压和低温低压8个分区,油气多分布于常温常压区.
付鑫叶加仁朱红涛王柯康建云
关键词:油气成藏潜江组潜江凹陷地层学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迁移型层序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9
2015年
迁移型层序是陆相湖盆中一种特殊的层序构型,但是其特征以及主控因素尚不清楚.通过对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文昌组层序地层学研究,发现下文昌组三级层序PSQ1-PSQ4主要发育在凹陷南部,上文昌组三级层序PSQ5-PSQ7主要发育在凹陷北部;三级层序PSQ1-PSQ7逐渐由南东向北西发生跨洼陷迁移.这种迁移型层序是由幕式构造活动差异性造成的,在裂陷IA幕,惠州凹陷南部控凹断裂活动强度大,发育以下文昌组为主的T型层序构型;在裂陷IB幕,北部断裂活动加强,南部的断裂活动减弱,造成沉积、沉降中心迁移到惠州凹陷北部,发育以上文昌组为主的H型层序构型.迁移型层序及其控制下的砂体和烃源岩在侧向迁移、叠加过程中,更利于生、储、盖等油气成藏要素的有效配置,形成多区块、多层段油气藏组合。
刘浩冉朱红涛施和生舒誉付鑫刘依梦
关键词:文昌组惠州凹陷地层学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古近系文昌组相对湖平面变化曲线的定量构建
2014年
珠江口盆地的相对湖平面变化研究主要集中在新近系海相盆地,由于资料限制,很少深入探讨古近系陆相湖盆的湖平面变化。恩平凹陷古近系文昌组发育重要的烃源岩和储层,由于无井钻穿文昌组,只能根据地震资料探讨相对湖平面变化曲线。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结合Wheeler变换,定量重建恩平凹陷古近系文昌组的相对湖平面变化曲线和湖岸线迁移曲线,并与传统上超点法定性重建的相对湖平面变化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者构建的相对湖平面变化曲线总体趋势一致,但是识别精度差别较大。定量构建相对湖平面变化曲线的优势在于:1不仅能反映湖平面总体变化趋势,还能有效反映湖平面的小幅度升降,为识别高级别层序地层单元提供条件;2上超点法定性解释人为主观性较大,造成解释结果的多解性,而Wheeler变换定量解释具有客观性,消除了人为影响,有效降低了多解性;3层序地层定量自动追踪不但有效减少人为解释的工作量,还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根据获取的相对湖平面变化曲线,研究区文昌组可以划分为2期裂陷旋回和7个三级层序。
刘依梦朱红涛施和生舒誉刘强虎付鑫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古近系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空间展布规律及发育模式
通过对恩平凹陷古近系文昌组地层成烃条件、钻井岩芯、油源和地震反射特征的综合分析,确定其烃源岩发育。其中,1)恩平凹陷文昌期处于温暖湿润气候下的半开放性-封闭性深水湖泊环境;2)南部斜坡带上EP17-3-1井揭示文昌组泥岩...
付鑫朱红涛杨香华刘强虎舒誉
关键词:文昌组发育模式
潜江凹陷潜江组膏盐层特征及其对地层压力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潜江凹陷是我国典型的盐湖凹陷,其膏盐岩发育,异常压力普遍存在。基于实际钻井资料,对潜江凹陷潜江组膏盐层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压力发育特征的分析,初步探讨了膏盐发育对地层压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潜江凹陷潜江组膏盐岩分布具有广泛性和差异性,纵向上在各层段均有发育,但以潜四上段分布最广、厚度最大;横向上主要集中分布于蚌湖向斜带;地层压力分布与膏盐岩发育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膏盐岩促进了异常压力的形成,并对异常压力具有较好的封闭和保存作用。
贾颖李培军付鑫叶加仁
关键词:膏盐岩地层压力潜江组潜江凹陷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文昌组层序格架中中——深湖相烃源岩空间展布规律及发育模式被引量:19
2014年
通过对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文昌组成湖条件、钻井岩心、油源对比和地震反射特征的综合分析,推断其满足发育大规模中-深湖相烃源岩条件,进而类比珠江口盆地已证实富烃洼陷(PY4洼、LF13洼)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地震反射特征(低频强振幅连续反射与席状弱振幅-空白反射),揭示研究区中-深湖相烃源岩空间展布规律及其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烃源岩具有低频强振幅连续反射特征和席状弱振幅-空白反射两种地震相特征.低频强振幅连续反射特征的烃源岩,其3级层序均有发育,恩平17洼中平面上主要集中于其中部及西部,上文昌组较下文昌组烃源岩沉积范围小且沉积中心向控凹断层F1侧迁移;恩平18洼中平面上主要位于18洼中部靠控洼断层F2断层一侧,上文昌组较下文昌组烃源岩沉积范围大,沉积中心没有明显迁移.席状弱振幅-空白反射特征的烃源岩,以SQ3~SQ5层序发育为主,恩平17洼中平面上局限于洼陷内部低隆起南部小型负向构造单元中;恩平18洼中平面上位于洼陷深洼带中.研究区发育3种中-深湖相烃源岩发育模式:(1)烃源岩主要发育在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2)恩平17洼上文昌组早期SQ5层序,对应烃源岩在低位体系域发育;(3)恩平17洼中低隆起南部的烃源岩发育,受小型负向构造单元控制.
龚丽朱红涛舒誉付鑫杨香华刘昭茜
关键词:湖相烃源岩发育模式文昌组珠江口
恩平凹陷北部陡坡带文昌组砂砾岩体发育特征及构造沉积响应被引量:5
2014年
综合应用裂谷肩相关理论及联合相带追踪等方法,明确了恩平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发育特征及其与控洼断裂、隆起区古沟谷以及断面古沟谷的成因关系。F1断裂西段控制EP17洼整个文昌组的沉积,其北部陡坡带文昌组砂砾岩体都较发育,但下文昌组砂砾岩体规模比上文昌组大;F1断裂东段主要控制EP12洼下文昌组沉积,其北部以下文昌组砂砾岩体为主;EP18洼北部F2断裂主要在上文昌组沉积时期活动,其北部陡坡带主要发育上文昌组砂砾岩体。恩平凹陷北部F1与F2断裂为控洼控砂断裂,断裂活动强度控制了砂砾岩体的发育规模,断面古沟谷决定扇体展布方向,而断面沟谷与隆起区沟谷对接与否决定砂砾岩体的发育规模。恩平凹陷北部陡坡带文昌组扇三角洲砂砾岩体具有近源成藏、自生自储的优越条件和超压控藏的特点,可形成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而深入到生油岩之中的深水浊积砂体,可形成透镜体油气藏,是研究区的有利勘探目标。
曾智伟杨香华舒誉陈胜红刘强虎吴静付鑫
关键词:砂砾岩体古地貌
潜江凹陷潜江组地温-地压系统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基于135口探井222个实测地温数据与253口探井421个实测地压数据及75口探井声波测井资料等,利用地温一地压系统原理,对潜江凹陷潜江组的地温场、压力场及温压系统特征进行了剖析,并从油气生成、保存及分布角度探讨了温压系...
付鑫叶加仁王柯
关键词:油气成藏潜江组潜江凹陷油气分布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古近系恩平组物源体系及其对滩坝的控制被引量:34
2015年
以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恩平组为研究对象,在有限井控下,基于岩屑、薄片、锆石等测试资料及地球物理响应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区恩平组三级层序格架(SQ1—SQ3)内物源及其控制下滩坝沉积体系特征。采用古地貌宏观区分物源区与沉积区,运用岩屑组成及阴极发光特征明确沉积区原始物质成分,通过碎屑锆石U-Pb定年精细拾取年龄分布特征,从不同角度、层次进行物源示踪分析;同时,依据单井相、地震反射特征与多属性聚类分析刻画盆内的滩坝沉积体系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在恩平组沉积期发育古生代变质岩与中生代火成岩为主、元古代变质岩为辅的复合物源体系,SQ1—SQ3沉积期,北部3条大型断槽输导物源强度递增;滩坝的物源供应模式由SQ1沉积期的基岩-滩坝沉积体系向SQ3沉积期的辫状河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转化,滩坝含砂率与含砾率递减,连片性变差,范围减小。
刘强虎朱红涛舒誉朱筱敏杨香华付鑫
关键词:物源示踪地震多属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