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立志
- 作品数:54 被引量:297H指数:9
-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龙岗区科技计划项目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型颅脑伤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73例临床分析
- 2000年
- 仪立志尹夕龙张浚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 微创术与传统开颅术在老年脑出血中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护下锥颅软通道置管并血肿外引流术(微创术)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60~100岁老年基底节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传统开颅手术组(对照组),对比分析微创术和传统开颅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结果微创组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1.10±1.2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43±1.87)分(P<0.05)。微创组术后2例并发肺部感染;对照组术后3例并发颅内感染,8例肺部感染,2例再次出血和2例压疮。微创组的手术时间为(20.98±5.33)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4.95±17.08)min;在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微创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压监护下的血肿穿刺手术较传统开颅手术,具有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刘政委尹夕龙仪立志孔文龙彭玉平石小峰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压监护血肿穿刺术
- 脑室出血病人术后轻度低温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应用轻度低温疗法对脑室出血术后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参考冬眠亚低温的治疗方法,对36例有脑室出血的病人,在术后采用轻度低温(35~36℃)进行脑保护,不中断呼吸,应用冬眠合剂I号等配合治疗.结果 29例生存,轻残8例,中残12例,重残 8例,植物生存1例,恢复良好率22.22%;7例死亡,死亡率19.44%.结论本方法较适合于基层医院或条件相对不足的医疗单位,仍然可取得良好效果.
- 仪立志贾军钟天安庄文燕叶宇黄凯雄赖连枪尹夕龙张浚
- 关键词:脑室出血低温疗法低温疗法脑保护神经功能
- 颅脑损伤并脑肿胀81例临床分析
- 2001年
-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并脑肿胀的救治方法。方法:在临床上,分别对颅脑损伤并脑肿胀病例进行手术与保守治疗,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收治病例81例,死亡36例,死亡率44.44%。其中保守组死亡率54.54%,重残率53.33%;手术组死亡率37.50%,重残率33.33%。结论:颅脑损伤并脑肿胀临床救治困难。使其死亡率及重残率有所下降的关键在于早期对病例作出正确的手术选择和采取有效的脑干保护治疗。
- 仪立志黄仕春张浚
- 关键词:脑肿胀脑水肿颅脑损伤
-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S—100B蛋白含量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通过检测亚低温治疗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含量的变化来证实亚低温治疗的脑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0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选取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并分为亚低温治疗组50例和常温治疗组50例.分别于伤后早期(2~6h)及伤后不同时间(1d、3d、5d、7d、10d)采血,检测血清中S-100B蛋白含量,比较其在伤后不同时期的血清S-100B蛋白含量。结果正常体检者血清S-100B蛋白含量测定结果证实,正常人血清S-100B蛋白含量与年龄、性别无关。亚低温治疗组、常温治疗组患者伤后血清S-100B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1d、3d、5d、7d、10d时亚低温治疗组血清S-100B含量明显低于常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100B蛋白在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中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有效的生化指标。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
- 贾军叶宇钟天安尹勇石小峰仪立志尹夕龙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S-100B蛋白
- 神经外科术前护理常见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前护理常见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方法本次研究观察组194例,均为我院神经外科2011-08—2012-08收治的手术患者,在术前针对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应对措施。对照组为2010-07—2011-07收治的未采取风险管理的常规护理患者,共188例。回顾2组相关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记录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神经外科术前护理常见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应对措施,明显降低了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为医疗安全提供了保障。
- 庄文燕仪立志孔文龙龙芝灵周秀红张伟珍
- 关键词:神经外科术前护理
- 重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探讨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重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方法。方法对166例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结合亚低温或轻度低温疗法,重视术后各种并发症并进行有效防治。结果166例中,26例死亡;存活病人中恢复良好105例,重残22例,植物生存13例,疗效满意。结论对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后,采取亚低温或轻度低温治疗并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可取得良好疗效。
- 仪立志尹夕龙黄凯雄庄文燕钟天安贾军赖连枪石小锋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
- 扩大标准大骨瓣并部分内减压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通过对比扩大标准大骨瓣并部分内减压手术与传统单纯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对大面积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探讨扩大标准大骨瓣并部分内减压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11年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5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26)和对照组(n=24),研究组患者均采用扩大标准大骨瓣并部分内减压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单纯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根据两组治疗结果对比其疗效。结果治疗观察10个月,根据Jennett-Bondy预后分级,研究组Ⅰ级2例(7.69%),Ⅱ级2例(7.69%),Ⅲ级5例(19.23%),Ⅳ级13例(50%),Ⅴ级4例(15.39%);对照组Ⅰ级2例(8.33%),Ⅱ级5例(20.84%),Ⅲ级6例(25%),Ⅳ级8例(33.33%),Ⅴ级3例(12.5%)。研究组存活患者恢复好(Ⅳ~Ⅴ级)17例,占65.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例(45.8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扩大标准大骨瓣并部分内减压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相较于传统单纯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虽无法明显降低病死率,但可明显提高治愈好转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叶宇贾军石小峰尹夕龙仪立志
-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标准大骨瓣减压
- 外伤性癫痫的诊断分类及流行病学特点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继发性癫痫的诊断分类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99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颅脑损伤轻重程度及损伤部位与外伤性癫痫发病特点的相关性,不同类型颅脑损伤在发作时间上的差异,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外伤性癫痫发病的诊断类型及流行病学特点.PTE发病率的显著性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颅脑损伤超早期癫痫发生率高达29.8%,1周、1个月及3个月后分别下降至12.4%、6.7%、5.2%,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8分)癫痫发生率为19.5%,明显高于轻中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9~12分、13~15分)患者.穿通伤、手术及非手术患者癫痫发生率分别为36%、15.9%和2.5%,开放性颅脑损伤癫痫发生率为26.5%,未成年组及成年组外伤性癫痫发生率分别为14.1%、3.5%,癫痫发病患者脑损伤大多位于功能区,如额后叶、顶叶、枕叶及弥漫性脑皮层损伤.结论颅脑损伤的超早期、早期、晚期,外伤性癫痫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重型颅脑损伤后癫痫发生率明显高于轻中型;穿通及开放性发生率明显高于闭合性颅脑损伤,年龄越小发生癫痫概率越高,功能区脑损伤癫痫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功能区.
- 孔文龙石小峰蒙剑锋仪立志黄凯雄纠智松贾军
- 关键词:颅脑损伤癫痫流行病学研究特征
- 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自2002年1月-2006年12月间收治的50例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脑梗死的治疗及愈后。结果:按GCS恢复标准评定治疗结果[1]:良好占60%,显效占20%,有效占12%,无效占8%。结论:术中采取预防措施,术后早期发现,早期积极采取扩容、使用钙离子拮抗剂、丹参、停用止血药、高压氧等治疗是良好愈后的关键。
- 尹夕龙张浚赖连枪贾军钟天安仪立志许亦群
-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