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鸿遵

作品数:12 被引量:12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水利工程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水资源
  • 5篇地下水
  • 3篇华北平原
  • 3篇补给
  • 2篇水文
  • 2篇水资源供需
  • 2篇降雨入渗
  • 2篇降雨入渗补给
  • 1篇地表
  • 1篇地表径流
  • 1篇地表水资源
  • 1篇地面沉降
  • 1篇地面水
  • 1篇地下水开采
  • 1篇地下水埋深
  • 1篇地下水资源
  • 1篇地下水资源评...
  • 1篇需水
  • 1篇需水量
  • 1篇盐碱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地...
  • 5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2篇任鸿遵
  • 4篇于静洁
  • 3篇魏忠义
  • 2篇姚治君
  • 2篇林耀明
  • 2篇梁季阳
  • 1篇刘昌明
  • 1篇金凤君
  • 1篇陈远生
  • 1篇李林
  • 1篇谢明
  • 1篇郑红星
  • 1篇吴凯
  • 1篇唐登银
  • 1篇王劲峰
  • 1篇李丽娟

传媒

  • 6篇地理研究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我国北方缺水...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0
  • 4篇1985
  • 1篇198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水价与水资源调控被引量:3
1998年
40多年来,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以往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水利事业普遍存在着“重建轻管”的问题,延续至今,尚未妥善解决,从而导致一些地区水资源的极度浪费及出现不良的环境后效。水资源管理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本保证,它涉及到政策、法律、体制、经济及现代科学技术,是一个跨部门、跨学科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在水资源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尚未完全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水价远低于供水成本,不能发挥水费征收的经济杠杆作用,遏制水资源的浪费及合理地调控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同时,偏低的水价也使供水部门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工程运营与维修,造成工程老化,降低供水效率[1]。黄河下游灌区,位于豫鲁两省境内,灌溉面积约2800万亩(186.6×104hm2),多年平均引水量在100×108m3左右,该灌区自50年代末引黄灌溉以来,上述问题表现尤为突出。随着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发展,用水量增加,使黄河下游灌区的用水矛盾越来越突出。此文试图以此为典型,分析供水成本的构成、现行水价确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水资源调控的影响,供水价问题的深入研究及水价政策的制定参考。
任鸿遵唐登银
关键词:水价政策水资源调控黄河下游引黄灌区
中国华北地区水资源变化与调配的研究
刘昌明黄荣辉李丽娟张人禾于静洁姚治君任鸿遵陈建耀王劲峰梁季阳宋正山赵丽辉吕世华金凤君陈远生张寿全张庆云姜兆春郑红星籍国东张广禄
项目组针对所涉及研究内容开展了实地考察、试验研究、数据分析和理论研究,建立了华北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诊断指标体系,应用综合评价方法,对水资源供需矛盾、缺水性质及缺水原因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是华北...
关键词:
关键词:水资源
华北平原农业水资源供需状况评价方法被引量:30
1999年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规模的扩大以及人口的增加,华北平原农业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趋尖锐。人们在进行供需评价时,曾一度停留在水量的供需平衡上,以需定供,缺少对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及不协调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此文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对农业水资源供需现状进行评价。这是一种定量化的评价分析方法,即首先对影响供需状况的因素进行分类,形成一个层次,而每一个因素又由若干个指标组成,构成下一个层次,依次类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层次间互相联系的指标体系。对每个地区,每一个因素和指标用评定系数来表示该因素或指标对供需状况的作用,然后再用综合评价模型对该地区供需状况进行计算和总体评价。
任鸿遵于静洁林耀明
关键词:水资源华北平原
京津唐平原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其合理利用被引量:1
1985年
京津唐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及河北省的廊坊、唐山地区。本区人口密集、交通发达,生产水平较高,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建国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用水量不断地增加,要求保证程度高,所以单纯地表水已不能满足要求,因而地下水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出来,并成为与地表水同等重要的水源。因此,应正确地评价各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使其合理地利用。本文就该地区的地下水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任鸿遵魏忠义
关键词:开采量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埋深补给量
京津渤地区的水资源及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題被引量:3
1985年
作者初步估算了京津渤地区的水资源,全区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129.67亿立方米,可供水资源为87.13亿立方米。进而讨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几个环境问题:供需矛盾突出、旱涝频繁、地面沉降和水源污染。并就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问题提出了建议。
童鼎钊吴凯姚承伟梁季阳任鸿遵魏忠义谢明
关键词:入境水量地表水资源水资源总量浅层地下水环境问题地面沉降
解决海滦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对策
河流域地处黄河以北,由于水资源不丰富,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其它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协调,年降水量集中在7~9三个月,丰、枯水量悬殊较大,洪涝威胁依然存在,水资源受到污染等原因,严重影响该地区的工农业发展。解决上述矛盾的措施是:...
任鸿遵
关键词:水源开发水资源管理水量平衡
华北平原的水土资源平衡研究被引量:43
2000年
采用精确的水土资源平衡计算模型 ,辅以田间观测资料 ,分析计算了华北平原农业水资源量与作物需水量之间的平衡问题。结果显示 :在充分供水的条件下 ,本区农田 (884.8万hm2)需水量为744.36亿m3,相应的作物亏水量为309.37亿m3,有效灌溉面积 (653.2万hm2)上的亏水量为228.73亿m3;而1995年水利工程提供的农业总用水量已达261.78亿m3,但仍有116.16亿m3的亏水量 ;文中同时对评价区内农田的有效降水量、灌溉水的田间利用量、毛管上升水量等进行估算。指出 ,虽然冬小麦的平均水分满足率为82 % ,但关键期的水分满足率 (64 % )仍然制约粮食产量的增长 ,设想通过提高渠系利用系数和优化灌溉等措施 。
林耀明任鸿遵于静洁姚治君
关键词:华北平原作物需水量
平原地区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模拟试验研究方法被引量:1
1983年
降雨入渗补给量在平原地区约占地下水总补给量的50~80%。本文采用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的方法,从分析降雨入渗水分运动特点着手,寻求在不同的土壤和地下水埋深的条件下,入渗总量与降雨量、降雨强度以及土壤前期含水量等要素的关系,并根据蓄满入渗补给的原理,计算入渗总量中补给地下水的部分,同时,又将上述方法得出的结果与其它方法计算的结果及地下水动态资料进行了对比。
任鸿遵杨克定
关键词:降雨入渗补给补给地下水入渗量降雨强度负压力土壤水分运动
地表水与地下水转换关系若干问题的研究
任鸿遵
关键词:地下水地面水水文分析水文成因分析
黄淮海平原地下水开采的水文效应被引量:1
1985年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地下水开发最早,利用程度最高的地区。随着地下水开采量急剧增长,已产生了一系列水文效应变化,其中包括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和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形成;开采浅层地下水对地表径流和降雨入渗补给的地下水量的影响,井灌井排在盐碱土的改良作用等。
魏忠义任鸿遵
关键词:水文效应黄淮海平原地下水开采地表径流降雨入渗补给盐碱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