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志钧

作品数:131 被引量:170H指数:6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1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5篇文学
  • 22篇文化科学
  • 14篇艺术
  • 9篇哲学宗教
  • 4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6篇文艺
  • 24篇文学
  • 19篇审美
  • 19篇文艺消费
  • 17篇文化
  • 12篇小说
  • 11篇媒介
  • 8篇主义
  • 7篇马克思主义
  • 6篇美学
  • 5篇电影
  • 5篇艺术
  • 5篇语境
  • 5篇文化语境
  • 4篇代文
  • 4篇当代审美
  • 4篇当代文艺
  • 4篇数字媒介
  • 4篇作家
  • 4篇网络文学

机构

  • 104篇鲁东大学
  • 23篇四川大学
  • 21篇山东大学
  • 17篇中国社会科学...
  • 5篇聊城大学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广西大学
  • 2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内蒙古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山东工商学院
  • 1篇汕头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央戏剧学院
  • 1篇河北民族师范...
  • 1篇重庆日报报业...

作者

  • 124篇何志钧
  • 14篇秦凤珍
  • 5篇单永军
  • 4篇范美霞
  • 3篇卞友江
  • 3篇孙恒存
  • 2篇吕晓春
  • 2篇李志艳
  • 2篇白晶
  • 2篇周晓燕
  • 2篇马建英
  • 2篇曾长城
  • 2篇仪文卿
  • 2篇王青
  • 2篇刘杰
  • 2篇陈丽虹
  • 1篇毛爱英
  • 1篇李波
  • 1篇王明娟
  • 1篇任真

传媒

  • 17篇廊坊师范学院...
  • 8篇廊坊师范学院...
  • 4篇四川教育学院...
  • 4篇百家评论
  • 3篇四川戏剧
  • 3篇当代文坛
  • 3篇山东科技大学...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3篇鲁东大学学报...
  • 3篇视听
  • 3篇新闻研究导刊
  • 3篇中外文论
  • 2篇学习与探索
  • 2篇东岳论丛
  • 2篇中州学刊
  • 2篇理论与创作
  • 2篇社会科学家
  • 2篇电影评介
  • 2篇艺术广角
  • 2篇天中学刊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10篇2015
  • 4篇2014
  • 14篇2013
  • 9篇2012
  • 4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9
  • 10篇2008
  • 18篇2007
  • 10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 7篇2003
  • 1篇2002
1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悲美人生——解读王家卫电影
2003年
作为20世纪90年代香港作者电影的代表,王家卫的电影作品具有极强的个性特征,从《旺角卡门》(1988年)、《阿飞正传》(1990年)到《重庆森林》(1994年)、《东邪西毒》(1994年)、《堕落天使》(1995年),再至于《春光乍泄》(1997年)、《花样年华》(1999年),其作品无论是影像语汇、叙事策略还是主题意向,都表现出了极强的整合创新才力,具有着极强的抗模拟性,堪称是“个人魅力表达”(托尼·瑞思语)。
何志钧刘希磊
关键词:电影作品审美特征
文化生态与文艺生态危机探因
文艺生态系统是整个精神文化生态系统的子系统,而精神文化生态系统又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畸形的文化生态结构常常导致文艺生态系统的生态变异。现代社会的生产本位主义、生存压力的加剧、精神心理的亚健康状态、民族文化不...
何志钧
关键词:文化生态文艺生态
文献传递
穿行在影像世界中的德勒兹——从德勒兹对柏格森的四个注解看其电影理论
2011年
德勒兹的电影理论主要是在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加以注解并深入阐发的过程中形成的,它主要涉及运动、运动影像及其三个变体、回忆与梦幻、现在尖点与过去时面四个论题。在四评柏格森的过程中,德勒兹重新认识电影并建立了一种以时间—影像为核心的电影哲学观,他宣称电影影像是一类符号,但不是语言符号,并将"辖域化—解辖域化—再辖域化"的哲学美学概念运用于电影的分析中,建构了一种对于影像符号的"再符码化"构想,德勒兹的这些理论主张对审视中国当代国产贺岁片具有一定的学理意义和现实意义。
贺滟波何志钧
关键词:德勒兹运动影像
《理解媒介》与北美媒介生态学的承传流转被引量:1
2015年
《理解媒介》是北美媒介生态学发展历程中承上启下的巨著。《理解媒介》诞生半个世纪以来,产生了世界性的深远影响。《理解媒介》接通了麦克卢汉和哈罗德·伊尼斯、刘易斯·芒福德等先驱的思想,也对众多后继者产生了深刻影响。《理解媒介》留给众多媒介生态学家的不仅是研究的方法论和理论框架、基本命题、一整套概念范畴,而且是无尽的启迪,众多后来者正是沿着麦克卢汉开启的道路不断挺进、探索、开拓,不断生发出新的洞见,实现对《理解媒介》的引申、发挥、超越、扬弃,甚至质疑、重构。
何志钧
关键词:媒介生态学麦克卢汉
电子游戏与当代电影的审美新变被引量:9
2008年
在电子游戏的冲击和影响下,当代电影已经和正在发生艺术和审美的新的裂变。电子游戏进一步推进和加剧了电影的视觉转向。当代电影深受电子游戏灵境的时尚化、风格化、奇观化、仿象化审美取向的影响。电子游戏也促使当代电影的结构模式进一步向多线性、交互性转变。随着交互式电影的开发,人们体验和看待电影的方式、电影观念、审美理想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电子游戏也进一步强化了当代电影的商业意识,给当代电影打下了深深的商业美学烙印。
何志钧秦凤珍
关键词:电子游戏当代电影审美
新媒介文化语境与文艺、审美研究的革新被引量:5
2012年
媒介演进显示出了从硬媒介向软媒介,从原子材质媒介向比特媒介转变的嬗变趋势。后信息社会的文化范式是一种混融转换式、集成整合式、去中心化、多元共生的范式。多元并存、立体伸展的媒介融合集成的"全媒体"格局和文艺跨媒体运营的实践经验为当代文艺、审美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阈,开启了新的问题意识。20世纪以来,经过"语言学转向"、"文化转向",文艺理论和文艺美学范式正面临着一次新的转换,一种"数字媒介转向"正在深刻影响今日的文艺与审美研究。这种情况客观上要求当代文艺学因应时势,积极转型,从传统文艺学的语言学思维模式转换到数字媒介学文论研究模式。传统的线性思维、链状模式文艺美学是与文字思维、印刷文化、作者—文本—读者的主从单向度顺接关系相适应的,而与数字化生存、全媒体、超文本、网络传播时代文艺审美实践的去中心多维动态交互关系相适应的则是非线性、立体化的网络状模式的文艺美学。
何志钧
关键词:数字媒介文艺审美研究
理解文艺消费
2007年
文艺消费不单纯是一个文艺学问题,客观上要求综合运用文艺学、美学、经济学、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知识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国内外当代的文化社会学、大众文化研究等盛行的整体性的研究范式和哲学、科学发展史上的“整体论”的方法论成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论武器。今日的文艺消费研究应转换思路,以整体论的方法包容和超越近代以来的分析方法,以整体有机论取代机械还原论,以揭橥文艺消费问题的玄奥。
何志钧秦凤珍
关键词:文艺消费
文艺生态建设的多维透视被引量:2
2008年
在文艺消费中必须处理好宏观消费与微观消费、整个社会的消费和个体消费的关系、整个消费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文艺生态建设必须发挥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家主体、市场主体、文艺生产者(机构)主体、消费者公民主体、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机构)等多种社会主体的作用和文艺市场的自调节能力,文艺生态系统、文艺消费系统的自调节、净化能力。提高消费者权益意识,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建立和健全文艺消费社会保护系统。
何志钧秦凤珍
关键词:文艺消费文艺生态
狂欢化诗学与逍遥游思想再比较
2008年
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和庄子"逍遥游"思想,在对待程式化、定型化真理的态度上,对待世俗人生及其生存方式的态度上,有着不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取向。社会文化语境造就了二者不同的理论品格。但在对所谓正统的、定型化的真理的否定取向上,二者又有一些相似之处。在巴赫金的理论中,这种否定取向叛逆性地表现为对民间笑谑文化的关注与认可。而在庄子的理论中,它则表现为无所肯定、无所"作为",同时又入世顺物的"逍遥游"态度。
任真何志钧
关键词:狂欢逍遥笑谑真理世俗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传承和发展国学
<正>国学者,一国固有之学也。当年章太炎先生在旅居日本,主编《民报》时就曾倡言:"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也。"按照他的说法,国学的内容为:"一,中国语言文字制作之原;一,典章制度所以设施之旨趣;一,古来人物事迹之可为...
何志钧范美霞
文献传递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