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海兰

作品数:37 被引量:277H指数:10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重庆市医疗特色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儿童
  • 11篇肺炎
  • 10篇新生儿
  • 8篇细胞
  • 6篇血清
  • 5篇新生儿感染
  • 5篇新生儿感染性...
  • 5篇免疫
  • 5篇患儿
  • 5篇感染性
  • 5篇感染性肺炎
  • 4篇热性惊厥
  • 4篇惊厥
  • 4篇病毒
  • 3篇单核
  • 3篇蛋白
  • 3篇毒性
  • 3篇球蛋白
  • 3篇疗效
  • 3篇免疫球蛋白

机构

  • 37篇四川省人民医...
  • 7篇成都市妇产科...
  • 5篇成都市妇女儿...
  • 2篇四川省医学科...
  • 1篇四川省肿瘤医...
  • 1篇成都市儿童医...
  • 1篇阿坝州人民医...
  • 1篇四川省肿瘤研...
  • 1篇重庆市巴南区...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37篇何海兰
  • 11篇陈昌辉
  • 9篇李晶
  • 8篇叶长宁
  • 8篇李茂军
  • 8篇陈丽娜
  • 8篇毛晓兰
  • 8篇阳倩
  • 7篇母发光
  • 7篇邱练芬
  • 7篇欧阳颖
  • 5篇李戈
  • 4篇李敏
  • 3篇赖德明
  • 3篇张渝
  • 3篇李兰
  • 2篇李琦智
  • 2篇李波
  • 2篇黄建鸣
  • 2篇谭泰昌

传媒

  • 6篇四川医学
  • 4篇实用医院临床...
  • 3篇西部医学
  • 2篇中国当代儿科...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新生儿科杂志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小儿急救医学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四川省卫生管...
  • 1篇医学科技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生育健康...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托吡酯与左乙拉西坦用于小儿癫痫添加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索添加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患儿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癫痫患儿在原用药方案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添加左乙拉西坦(LEV组,n=23)和托吡酯(TPM组,n=23)治疗16周,观察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的临床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评估添加治疗后患儿认知功能情况。结果:LEV组与TPM组患儿治疗后1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73.9%和82.6%,治疗后6个月时总体有效率分别为52.2%和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1个月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及总智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LEV组操作智商优于TPM组(P<0.05)。结论: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癫痫患儿总有效率类似,但左乙拉西坦治疗后患儿认知功能优于托吡酯。
肖琴何海兰陈星涛
关键词:儿童癫痫托吡酯
癫痫与热性惊厥患儿血清催乳素及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血清催乳素(PRL)、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NO/NOS)体系用于癫痫与热性惊厥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25例癫痫患儿、20例热性惊厥患儿及15例正常儿的血清PRL和NO/NOS水平。结果癫痫组血清PRL水平显著高于热性惊厥组和对照组(P<0.05),癫痫组与热性惊厥组血清NO/NOS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癫痫组显著高于热性惊厥组(P<0.05)。结论检测癫痫与热性惊厥患儿血清中PRL、NO/NOS水平,可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母发光欧阳颖何海兰房竣徐秀娟
关键词:癫痫热性惊厥催乳素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
ITPKC基因功能性SNPrs28493229与中国人群川崎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分析中国人群中1,4,5三磷酸肌醇3激酶C基因(inositol1,4,5-trisphosphate3kinaseC,ITPKc)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rs28493229(G/C)与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实验组包括206例KD患儿,对照组包含年龄与性别相近的285名非KD婴幼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与DNA测序两种技术对研究对象的ITPKC基因的rs28493229多态进行分型,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中继发与不继发冠状动脉损伤(coronaryarterylesions,CALs)、以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immunoglobulin,IVIG)治疗敏感与不敏感病例中rs28493229等位基因与基因型的频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rs28493229的C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低于日本人群(P〈0.01)。该SNP等位基因、基因型与C等位基因携带者频率在实验组与对照组、继发与不继发CALs患者组以及IVIG治疗敏感与不敏感患者组之间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ITPKC基因rs28493229多态与中国人群川崎病的发生和发展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提示该SNP的C等位基因不能作为判断中国人群川崎病易患性、患者预后及疗效的分子遗传标记。相较于日本人群,中国人群中rs28493229显著偏低的c等位基因频率,可能会削弱其在该人群KD/CALS发病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对ITPKC基因内其它多态位点的研究,不排除发现中国人群中与KD/CALS发生密切相关的功能性SNP的可能。
彭茜陈昌辉吴青李波廖静罗彩丹胡小平郑植何海兰张渝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单核苷酸多态性
右美托咪定目标导向镇静对机械通气患儿应激/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 探索右美托咪定用于ICU目标导向镇静对机械通气患儿应激相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A)及免疫炎症因子TNF-α和IL-1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ICU收治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n=42)、咪达唑仑组(Mid组,n=38)。两组患儿均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Dex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行目标导向镇静;Mid组采用咪达唑仑行目标导向镇静,两组患儿均维持Ramsay评分3~4分。机械通气治疗前(T0)、机械通气及镇静4 h(T1)、8 h(T2)、24 h(T3)、48 h(T4)患儿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T0、T3、T4取患儿静脉血,检测血浆ACTH、NA、TNF-α、IL-1水平;观察两种患儿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患儿机械通气后(T3、T4)血浆ACTH及NA水平均较T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间点Dex组ACTH及NA血浆水平均低于Mid组(P〈0.05);两组患儿T3时TNF-α、IL-1均高于T0和T4,T4时IL-1水平低于T0(P〈0.05);T3时Dex组IL-1水平低于Mi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与Mid组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咪达唑仑相比,右美托咪定用于目标导向镇静治疗可减少ICU患儿机械通气引起的应激相关激素及免疫炎症因子的明显变化,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郑静何海兰
关键词:机械通气应激反应炎症反应
非换血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98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早期诊断,实施早期干预,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方法分析98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干预措施及疗效。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对确诊为ABO溶血病的患儿即给予间隙性蓝光治疗16-40h;输注人血丙种球蛋白600-800 mg/kg.次;对早产儿和血清总胆红素〉340μmol/L者给予人血白蛋白输注,1g/kg.次。结果该组病儿均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患儿早期实施以间隙性蓝光照射和输注人血丙种球蛋白综合治疗,不但疗效肯定,还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邓长秀聂采现何海兰王强
关键词:ABO溶血病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分析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毛细支气管炎中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毛细支气管炎组32例患儿和对照组20例正常儿童血清中IL-4、IL-10、INF-α水平。结果:血清中IL-4、TNF-α水平,毛细支气管炎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L-10水平毛细支气管炎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IL-4与TNF-α水平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教r=0.70(P<0.001)。IL-10与IL-4、TNF-α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IL-4、IL-10、TNF-α水平检测结果与哮喘患儿相近,两者有相似的细胞因子紊乱,细胞因子在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母发光张剑波李敏何海兰翟雪松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
以眼睑浮肿和(或)上呼吸道梗阻起病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观察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中以眼睑浮肿和(或)上呼吸道梗阻起病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该院儿科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62例IM患儿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其中以眼睑浮肿和(或)上呼吸道梗阻症状起病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小儿IM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除典型临床表现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和肝脾肿大以外,以眼睑浮肿和上呼吸道梗阻为首发症状的病例分别占12.9%和19.3%。结论眼睑浮肿、上呼吸道梗阻为小儿IM的早期重要表现之一,给予此类患者足够重视及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
李晶欧阳颖何海兰
关键词:水肿眼睑疾病上呼吸道梗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血药浓度监测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排泄延迟与MTX剂量的关系。方法 30例103例次ALL患儿采用大剂量MTX治疗〔按MTX剂量分为A组(2~3 g/m2)组和B组(3.1~5 g/m2)组〕,后1、24、36、42、48、54、96 h进行药物浓度检测,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四氢叶酸钙(CF)解救次数及剂量,比较其不同时段血药浓度的分布及排泄延迟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及CF的用量。结果①B组较A组MTX稳态血药浓度(24 h血药浓度)高,两组在24 h内浓度下降幅度明显,而24 h以后个体差异很大。两组1 h及24 h血药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96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103例次血浆MTX浓度监测显示,61.2%的患儿48 h血浆MTX浓度<0.25μmol/L,75.8%的患儿<0.5μmol/L,仅12.6%的患儿≥1μmol/L;约65.8%的患儿CF解救次数不超过3次,需解救6~8次的为11.9%,1.5%的患儿需解救超过8次;③有排泄延迟的患儿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黏膜损害及感染较无排泄延迟时增加(P<0.05),CF解救剂量明显增加(P<0.05)。A组和B组排泄延迟发生率分别为4%和2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药浓度监测下使用大剂量MTX安全可行。大剂量较低剂量稳态血药浓度高,但更易出现排泄延迟。大剂量MTX排泄延迟情况下不良反应增加,CF用量增加。MTX个体化用药可以减少排泄延迟的发生。
何海兰李戈李晶陈璐何林
关键词:甲氨蝶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药浓度儿童
儿童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不同时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的改变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在病程不同时期采集30例IM患儿的外周血,肝素抗凝,采用流式细胞术方法分别检测了30例IM患儿急性期、病程1月、病程3月、病程6月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细胞表达率。结果1IM急性期CD4+(14.84±5.03%)及CD4/CD8(0.25±0.13%)明显降低,CD3+(82.55±5.49%)、CD8+(66.17±8.10%)明显增高,与其余各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2随时间推移及感染的控制CD4+及CD4/CD8细胞逐渐升高,但病程1月(CD4+:27.89±6.04%,CD4/CD8:0.66±0.16%)与病程3月(CD4+:29.49±4.49%,CD4/CD8:0.76±0.2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病程6月(CD4+:32.81±6.79%,CD4/CD8:0.93±0.31%)及对照组(CD4+:65.04±6.50%,CD4/CD8:1.18±0.35%)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3病程1月CD3+(76.25±8.33%),CD8+(46.35±9.43%)与病程3月CD3+(71.20±5.32%),CD8+(37.76±8.28%)、病程6月CD3+(67.98±8.01%),CD8+(33.96±7.37%)及对照组CD3+(65.04±6.50%),CD8+(30.72±16.51%)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4实验各组病程3月与病程6月CD3+、CD4+、CD8+及CD4+/CD8+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3月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5实验各组病程病程6月CD3+、CD4+、CD8+及CD4+/CD8+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M急性期CD3+、CD8+明显增高,CD4+及CD4/CD8明显降低,随着时间推移及感染控制,CD3+、CD8+逐渐降低,CD4+及CD4/CD8逐渐增高,6月CD3、CD4、CD8的表达及CD4+/CD8+达正常水平。
王强董巍房俊李晶何海兰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T细胞亚群
甲泼尼龙早期短程冲击疗法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疗效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甲泼尼龙早期短程冲击疗法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0-03—2013-11于我院诊治的6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给予甲泼尼龙早期短程冲击疗法,观察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a后观察组伤残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2χ=7.041,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2χ=0.427,P>0.05)。结论甲泼尼龙早期短程冲击疗法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效果显著,预后良好,安全性高,值得应用与推广。
蒋虹何海兰李波欧阳颖
关键词:甲泼尼龙病毒性脑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