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卫国

作品数:50 被引量:138H指数:7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3篇哲学
  • 17篇中国哲学
  • 10篇言意
  • 9篇言意之辨
  • 7篇中西哲学
  • 7篇西方哲学
  • 7篇马克思主义哲...
  • 5篇哲学范式
  • 4篇儒家
  • 4篇文化
  • 4篇马克思主义哲...
  • 4篇孔子
  • 4篇范式
  • 3篇中国哲学范式
  • 3篇思维
  • 3篇理学
  • 2篇新论
  • 2篇形上学
  • 2篇玄学
  • 2篇言不尽意

机构

  • 50篇南通大学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作者

  • 50篇余卫国
  • 1篇江云岷
  • 1篇张培培
  • 1篇汪洋
  • 1篇傅佳

传媒

  • 11篇南通大学学报...
  • 3篇理论观察
  • 3篇内蒙古社会科...
  • 3篇云南民族大学...
  • 2篇新疆社会科学
  • 2篇社会科学研究
  • 2篇探索
  • 2篇学术论坛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理论导刊
  • 1篇周易研究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求索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理论月刊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子》之“道”的原创与中国“哲学的突破”被引量:2
2008年
中国哲学是以"道"为本源、本体和境界,以"言道悖论"为其内在性的本质问题或基本问题,以"行道"、"体道"为"得道"的基本路径和思维方法,力图在现象性生活的内在超越中,进入"道"所指示的境界的意义论或价值论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中国"哲学的突破",以"所行之道"向着本源、本体和境界之"道"的理性升华为标志。而"道"作为中国"哲学的突破"的标志,则无疑是《老子》哲学的原创。
余卫国江云岷
关键词:中国哲学《老子》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被引量:7
2015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所以能够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哲学研究的主导范式和推动中国哲学现代转型和创新发展的主导力量,就是因为它不仅实现了对中国传统哲学范式和西方哲学中国化范式的有效超越,而且为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和创新发展提供了世界历史性的理论视域和实践论的思维方式;不仅为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和充分而必要的现实条件,而且为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和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能够真正成为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主导范式和推动中国哲学当代转型和创新发展的主导力量,不仅要有自觉而强烈的中国问题意识、世界历史性的理论视域和实践论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范式,而且必须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和发展。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和发展,必须以"中国问题"、"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的哲学研究为中心,切实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性研究,努力实现中国哲学范式的根本转换。
余卫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哲学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价值和出场路径
全球性生态危机催生全球性生态文明建设。全球性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在吸收和借鉴全人类所创造的生态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综合创新。尤其是当西方思想家将目光转向中国思想,以寻求思想资源和生态智慧的新的历史背景下和新的实践的基础上,深...
余卫国
关键词:儒家生态伦理生态危机生态文明建设
墨家与儒家异同新论被引量:2
2014年
墨家与儒家的关系问题,是墨家思想研究中最为纠结的问题。这是因为它不仅涉及到《墨子》一书的思想主题、价值取向和实践路径的问题,而且更涉及到墨家对历史命运的理解或解释的问题。如果说墨家与儒家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以社会治乱为思想主题、终极关怀和出场路径的话,那么,其不同之处则主要体现在价值取向、实践路径和历史命运三个方面。这是因为他们的理论视域和思维方式不同、对"礼崩乐坏"原因的理解和认识不同。所以,尽管儒墨两家"俱道尧舜",同为"显学",但由于理论视域和思维方式不同,对"礼崩乐坏"原因的理解不同,因而其价值取向不同和实现路径不同、历史命运不同。而这恰恰也正是墨家之所以为墨家,而不同于儒家的内在根据和深层原因。
余卫国
关键词:墨家儒家思想主题思维方式
中国哲学之“道”的内在诠释理路
2010年
哲学既是哲学史,也是诠释史。与"外在诠释"的理路不同,在对"道"的"内在诠释"中完成对"道"的思想内涵的无限追寻和对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不断提升,既是以"道"为本原、本体和境界的中国哲学创新发展的内在逻辑理路,也是以"道"为本原、本体和境界的中国哲学创新发展的"内在诠释"理路,而本原、本体和境界之"道"本身所具有的无限性、流动性和生成性构成了"内在诠释"之所以可能的前提和条件。
余卫国
关键词:中国哲学理路
全球化与当代世界哲学视域中的哲学基本问题被引量:2
2008年
本文认为,全球化与当代世界哲学视域中的哲学基本问题,即主体、语言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依据中西哲学对主体、语言和存在及其关系的不同理解,哲学基本问题具体呈现为两种不同的范式和形态:其一是以"存在论悖论"为表征的西方形态;其一是以"言道悖论"为表征的中国形态。哲学基本问题的两种形态充分显示了哲学基本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复杂性和全面丰富性。
余卫国
关键词:哲学基本问题
言意之辨的方法论意义与宋明理学的综合创新被引量:5
2005年
宋明理学“摆脱汉唐,独言义理”,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时期。它的“新”既体现在“理本论”的哲学形态上,又体现在思维方法上。而之所以能够从“本然之全体”上实现为“性与天道合一”的本体论哲学范式的理论建构,则集中体现在“言意之辨”的方法论的综合运用上。在“体用一源”、“理一分殊”和“存天理”的原则下,以“言意之辨”所蕴涵的“得意忘言”经典解释方法和“圣人体无”的本体直觉方法以及“辨名析理”的逻辑方法,解读儒家经典,重构儒学体系,弘扬儒学精神,则是理学家之所以能够超越汉唐而实现综合创新的深层原因。
余卫国
关键词:新儒学言意之辨
论邓小平全球化战略思维的基本特征
2005年
邓小平全球化战略思维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为基础,以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为根本出发点,贯注强烈的世界历史意识和辩证思维精神,是以全球化系统思维、全球化大局思维、全球化主体思维为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人应对全球化挑战,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余卫国
关键词:邓小平
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被引量:1
2015年
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是中国人民思考中国问题,探索中国道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视域来看,从"整体性"的理论视域出发,通过"学术化"的路径和方法的自觉和运用,以完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体系化"建构,既是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的基本内涵,更是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的本质特征。
余卫国张培培
《易传》“立象以尽意”思想发微被引量:10
2006年
“言”、“象”、“意”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易学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以老庄道家“言不尽意”论立论,《易传》作者不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言不尽意”的命题,而且首创“立象以尽意”之说,不仅实现了《周易》由卜筮之书到哲学之书的整体转换,而且完成了儒道言意思想的创造性整合,从而确立了其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至为重要的地位。至于“象”能否尽“意”,《易传》作者并没有说。没有说并不等于没有问题。而这个问题在其后的提出和讨论,则不仅直接引发了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辨”,实现了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的转换和玄学本体论哲学的理论建构,而且通过玄学“言意之辨”,即按照“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的理论和方法,不仅为佛教的中国化和宋明理学的综合创新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同时也为以“意象”为核心的中国审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而这也正是《易传》“立象以尽意”思想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余卫国
关键词:易经易传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