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朝秀
- 作品数:32 被引量:437H指数:13
-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兰花远缘杂交育种技术研究被引量:24
- 2007年
- 选择了兰科六个属的兰花为试材,并以兰属的六个种为重点进行远缘杂交育种技术研究,培育出了四个杂交种试管苗。结果表明:建立兰花资源圃是杂交育种的基础,种间杂交结实较易而属间杂交较难,种子萌发是杂交育种的技术关键,选用适当培养基是种子无菌萌发的有效途径。
- 李枝林王玉英王卜琼余朝秀程利霞
- 关键词:兰花远缘杂交
- 兰属植物种子无菌萌发与植株培育方法
- 本发明是一种兰属植物种子无菌萌发与植株培育方法。采得沉香虎头兰兰株、黄蝉兰兰株、碧玉兰兰株在资源圃内培育至兰花果实到九成熟。培养方法:经外植体处理,改良的培养基对种子进行培养,待种子萌发后长出芽和长出带根毛的幼根时,转接...
- 李枝林余朝秀王卜琼王玉英黄丽萍
- 文献传递
- 烟草品种“红花大金元”变异株的快速繁殖技术被引量:5
- 2009年
- 采用烟草"红花大金元"变异植株嫩叶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愈伤组织形成和再生芽萌生的培养基是:MS+6-BA 2.0 mg/L+IAA 0.5 mg/L+蔗糖20.0 g/L;而MS+KT 0.3 mg/L+NAA 0.2 mg/L培养基对丛芽的增殖效果最佳;最佳生根培养基是1/2MS+6-BA 0.1 mg/L+NAA 0.5 mg/L,根多且壮。
- 任建青李枝林李鹏余朝秀程丽霞刘丽萍
- 关键词:红花大金元变异株快繁技术
- 不同化学药剂预处理对小苍兰切花的保鲜效应被引量:12
- 2004年
- 实验研究了STS、BA、8-HQ、蔗糖等化学药剂不同配方对小苍兰切花预处理的保鲜效果。对预处理的切花经置于鲜花专用箱内模拟贮运24小时后,取出于自来水中瓶插,观测其鲜重变化、瓶插寿命、单朵花期以及开花率。结果表明,处理E(BA1 0Mm+8-HQ250mg/L+蔗糖10%),能明显提高小苍兰切花的瓶插品质其保鲜效果较好。
- 余朝秀关文灵
- 关键词:化学药剂预处理保鲜效应
- 百合商品切花生产技术规程被引量:12
- 2003年
- 在多年工厂化优质百合鲜切花规范技术研究与生产示范基础上,总结出各个生长环节的标准生产技术:百合种球出土前的温、湿度控制,出土后与现蕾期的水肥管理、现蕾至开花期的水肥协调,鲜切花的采收及包装,不同生长季节的温、光、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
- 董伟殷小冬李技林裴作斌吴建祥杨晓琴张翠兰余朝秀
- 关键词:园艺学百合鲜切花技术规程
- 百合鳞茎可持续利用研究
- 2004年
- 东方系列切花百合鳞茎栽培一次后退化严重,往往失去商品价值。而利用云南的特殊气候,选择适宜的栽植地再次培养6~8个月,能使种球围径增大5~10cm,个体重量增加8~69g,有的感官紧实度好,能形成品质较好的商品开花母球。 通过探寻东方百合种球的可持续利用技术和应用于生产,对于促进我国百合花卉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李枝林余朝秀董伟凌鸿单燕
- 关键词:百合鳞茎可持续利用复壮栽培
- 兰花育种研究进展被引量:51
- 2005年
- 综述了兰花资源、育种研究进展,阐明种质资源和组织培养是兰花育种的基础,多种育种途径有效结合是今后培育兰花的主要方法。
- 王卜琼李枝林余朝秀
- 关键词:兰花种质资源育种
- 沉香虎头兰、大雪兰正反交及种子无菌萌发研究被引量:10
- 2007年
- 以沉香虎头兰(Cymbidium tracyanum)(黄色素花)与大雪兰(C.mastersii)为父、母本进行正反交,用杂交种子进行无菌萌发研究和种胚发育观察。结果表明:这两种杂交兰花的结实率为60-100%;大雪兰和沉香虎头兰(黄素)杂交种子在1/2MS+6-BA1.0-3.0 mg/L+NAA0.5-2.0 mg/L无菌条件下的萌发率约为70%;正反交对种子的萌发率没有明显影响;在沉香虎头兰×大雪兰、大雪兰×沉香虎头兰的种子萌发过程中,种胚的发育有两种方式:一是在胚还未转绿时就突破种皮,另一种是胚转绿后再突破种皮,形成原球茎。
- 程利霞黄丽萍王玉英王卜琼余朝秀李枝林
- 关键词:兰花杂交种子无菌萌发种胚发育
- 四种兰花辐射育种研究初报被引量:31
- 2007年
- 以冬凤兰[Cymbidium dayanum Rchb.],竹叶兰[Arundian graminifolia(D.Don)Hochr.],碧玉兰[C.lowia-num(Rchb.f.)Rchb.],西藏虎头兰(C.tracyanumL.)组培苗为材料,进行60Coγ射线不同剂量处理,统计各处理植株死亡率、成活率及成活植株增殖率,并观察当代表型变异率和进行回归模型分析,初步结果表明:冬凤兰、竹叶兰、碧玉兰、西藏虎头兰组培苗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20.72 Gy,26.31 Gy,29.88 Gy,41.04 Gy,出现了植株矮化、变粗、叶变宽、叶尖分叉、叶上有淡绿斑,叶扭曲等较明显的表型变化。
- 彭绿春黄丽萍余朝秀王玉英李枝林
- 关键词:兰花辐射诱变表型变化
- 百合无症病毒的RT-PCR和IC-RT-PCR检测被引量:54
- 2004年
- 应用DAS-ELISA,RT-PCR和IC-RT-PCR技术检测百合无症病毒(LSV)。结果表明:RT-PCR和IC-RT-PCR分别可从2ng和200ng百合叶片组织中检测出LSV,分别是DAS-ELISA敏感度的1000倍和10倍。百合鳞茎的不同取样部位对PCR检测结果的影响较大,RT-PCR难以从鳞片和根部检测出病毒,但IC-RT-PCR可以检测出病毒。
- 王继华瞿素萍孔宝华陆琳余朝秀
- 关键词:RT-PCRIC-RT-PCR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