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峰

作品数:5 被引量:4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力衰竭
  • 2篇衰竭
  • 2篇慢性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消融
  • 1篇导管消融术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端脑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灌注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心律失常患者
  • 1篇心室
  • 1篇心室重构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机构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张帅
  • 5篇俞峰
  • 4篇吴峰
  • 3篇孙俊波
  • 3篇周巍
  • 1篇冯金忠
  • 1篇骆合德
  • 1篇周巍
  • 1篇邱一华
  • 1篇吴峰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新中医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冠心宁片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心肌灌注水平及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2
2021年
目的探讨冠心宁片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心肌灌注水平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均行PCI治疗。采用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前口服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术后均皮下注射依诺肝素注射液4000 u/次,3~5d,术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替格瑞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加用冠心宁,术后继续服用冠心宁片4片/次,3次/d。比较两组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分级(TIMI),治疗前后心功能和炎症因子变化及疗效。结果观察组TIMI血流3级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宁片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疗效良好,可明显改善心肌灌注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俞峰吴峰郑毅敏张帅虞梦轩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心肌灌注炎症反应
右室流出道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消融治疗中LVPs出现的意义
2014年
目的探讨右室流出道起源室性心律失常(VAs)患者消融治疗过程中局部电压电位(LVPs)出现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47例右室流出道起源VAs患者行标测消融靶点时,局部电压电位出现率以及在窦性心律、室性心律失常时局部电压电位与V波的位置关系。结果 47例均消融成功,平均消融(8±6)次,有效消融58次,无效消融318次。有效消融靶点局部心室激动时间为(-28±8)ms,提前于无效消融靶点的(-24±7)ms,P<0.05。有效靶点腔内图发现LVPs 47次(81.0%),多于无效靶点腔内图的22次(6.9%),P<0.01。2例复发者在第一次消融时靶点部位腔内图均未见LVPs,再次消融时成功靶点均标测到LVPs。结论在右室流出道起源的VAs中,LVPs可能是成功消融靶点的特征之一,标测LVPs有利于提高右室流出道起源VAs导管消融的成功率。
俞峰冯金忠吴峰周巍孙俊波张帅邱一华骆合德
关键词:右室流出道标测导管消融术
健心汤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气亏虚血瘀证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健心汤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气亏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22例慢性心力衰竭阳气亏虚血瘀证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健心汤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室重构指标[右心室内径(RV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微小RNA-30a (miR-30a)]、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合酶(NOS)]、心肌损伤指标[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乳酸脱氢酶、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并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16%,高于对照组75.41%(P<0.05)。治疗后,2组NYHA心功能分级轻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NYHA心功能分级较对照组减轻(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LVEDD、miR-30a、ET、H-FABP、乳酸脱氢酶、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RVD、LVEF、NO、CGRP、NOS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LVEDD、miR-30a、ET水平及心肌损伤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RVD、LVEF、NO、CGRP、NO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心汤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气亏虚血瘀证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心室重构和血管内皮功能,减轻心肌损伤,安全性较高。
郑毅敏张帅向科发吴峰周巍俞峰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健心汤心室重构血管内皮功能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炎症和血管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炎症反应及血管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92例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均分为2组,每组96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炎症反应(hs-CRP、TNF-α、IL-6)、血脂(TG、TC、HDL-C、LDL-C)、血压(SBP、DPB)、血流变(Nbh、Nbl、Np、Fh)、内皮功能(NO、H2S、ICAM-1)及斑块情况(IMT值、PV)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炎症反应、血脂(TG、TC、LDL-C)、血压、血流变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联合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HDL-C、NO、H2S水平显著提高(均P<0.05),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ICAM-1水平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IMT、PV水平无明显变化(均P>0.05);联合组IMT、PV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88.5%)显著高于对照组(70.8%),χ2=9.299,P=0.002。结论相比于单用阿托伐他汀,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更为有效地减轻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炎症反应,调节患者血管微循环,治疗效果较显著。
周巍王燕华张帅孙俊波俞峰郑毅敏袁志军吴峰
关键词: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芪苈强心胶囊阿托伐他汀微循环
环磷腺苷葡胺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作用被引量:22
2020年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MAC)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浆miR-423-5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CHF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MAC+培哚普利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MAC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浆miR-423-5p、NT-proBNP及血清IL-6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LVEF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t=3.26,P<0.05),LVEDD、LVESD测定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3.10,-3.53,P<0.05);治疗组的血浆miR-423-5p、NT-proBNP及血清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3.42,-7.15,P<0.0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2,P<0.05)。结论MAC联合培哚普利治疗CHF患者能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浆miR-423-5p、NT-proBNP及血清IL-6水平。
周巍王燕华张帅孙俊波俞峰郑毅敏袁志军吴峰
关键词:环磷腺苷葡胺培哚普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白细胞介素-6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