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鸣山
- 作品数:29 被引量:130H指数:6
-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江苏省科委资助项目江苏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4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管红波倪鸣山李中林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
- 人脑胶质瘤HIF-1αcDNA的克隆及临床意义
-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近年来采取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但总体预后仍不理想。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因治疗胶质瘤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目前大多数基因治疗方案的设计主要基于转化与非转化细胞...
- 于如同孙兵赵惠仁姜曙高立达倪鸣山贺民毛伯镛
- 关键词:人脑胶质瘤HIF-1
- 文献传递
- 海绵窦填塞术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 1991年
- 报告1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采用海绵窦填塞术治疗获得成功。在常温常压下应用甘露醇、地塞米松后暂时阻断颈内动脉血流,切开海绵窦Parkinson’s三角,填入栓塞物封闭瘘口。此手术操作不甚复杂,且较安全,既能完全封闭瘘口,又能维持颈内动脉血流,是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有效方法之一。
- 倪鸣山
- 关键词: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 中央回区附近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方法被引量:27
- 2011年
- 目的 探讨中央回区附近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显微手术治疗中央回区矢状窦旁、大脑镰旁脑膜瘤71例,术中注意保护中央沟静脉、代偿回流静脉,妥善处理受累的矢状窦。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45例,Ⅱ级切除17例,近全切除9例,术后出现偏瘫5例,无于术死亡病例。42例随访1~5年,末见复发。结论 手术过程中以保护中央区皮层功能为总原则,同时注意保护中央沟静脉及失状窦,有利于减少脑重要功能区的损失,改善患者预后。
- 刘勇虞正权李中林范日超王德广倪鸣山漆松涛
- 关键词: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中央回区中央沟静脉
- 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临床分类和手术方式探讨被引量:22
- 2003年
- 目的探讨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临床分类和手术方式。方法对54例Chai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根据脊髓空洞大小,分别采用单纯后颅窝减压术和后颅窝减压术加空洞分流术治疗。结果两种术式均使Chiari患者症状和空洞缩小。结论脊髓空洞大小对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手术有指导意义。
- 刘勇潘昕倪鸣山邹雄伟
- 关键词:CHIARI畸形脊髓空洞症后颅窝减压术
- 矢状窦旁脑膜瘤22例显微手术治疗
- 2004年
- 目的 :分析总结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及要点。方法 :经病理检查证实的矢状窦旁脑膜瘤 2 2例 ,男 10例 ,女 12例 ,年龄 2 1~ 68岁 ,平均年龄 42岁。肿瘤位于矢状窦旁左侧 9例 ,右侧 11例 ,同时累及双侧者 2例 ,位于矢状窦前 1/ 3者 4例 ,中 1/ 3者 15例 ,后 1/ 3者 3例。肿瘤大小 3~ 6.8cm。结果 :采用显微手术治疗 ,按Simpson切除分极标准 :Ⅰ级切除 6例 ,Ⅱ级切除 12例 ,Ⅲ级切除 4例 ,无手术死亡及新的神经功能障碍。随访 6月~ 5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损伤小能很好地保留神经功能 ,肿瘤切除可达SimpsonⅠ~Ⅱ级。
- 王旭光李新文张强穆春雷倪鸣山
- 关键词: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肿瘤切除肿瘤神经功能障碍手术死亡
-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非手术治疗的探讨
- 1990年
- 24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通过非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对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非手术治疗适应症及治疗方法进行了初步讨论。
- 郭克勤倪鸣山邹雄伟赵亚平谢康民
- 关键词:颅内血肿外伤性非手术治疗
- 脑内小脓肿
- 1990年
- 报告6例脑内小脓肿(直径在1.5cm以下),不同于一般脑脓肿。指出其临床特点为:(1)病前无明显的感染史或外伤史。(2)临床表现多以癫痫为首发症状,且多为局灶性癫痫发作。(3)CT扫描具有特征性改变,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本组6例中2例非手术治疗,4例手术治疗,其中1例手术失败,3例脓肿摘除,作者认为术中准确定位是手术能否成功和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关键,作者采用自制多孔测量板术依据病变在CT扫描层面和前后左右的距离进行定位,3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并对术后癫痫发作加以讨论。
- 倪鸣山虞正权
- 关键词:脑脓肿手术
- 15例脑干肿瘤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脑干肿瘤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回顾我院 1 992~ 2 0 0 1年 1 5例脑干肿瘤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 ,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手术入路和手术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9例脑桥肿瘤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 1例中脑、1例延髓肿瘤患者术后症状加重 ,昏迷 ,自动出院。 1例桥-延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严重颅内感染 ,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余 3例脑干肿瘤患者较术前症状无明显改变。结论 对局灶型脑干肿瘤患者直接手术可以明显改善症状。
- 郭克勤倪鸣山李中林高文昌
- 关键词:脑干肿瘤手术治疗适应证手术技巧疗效
- 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形态学的初步观察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 建立简单易行、可靠稳定的大鼠脑胶质瘤模型 ,为研究脑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操作平台。方法 SD大鼠 2 4只 ,采用脑立体定向术将 1× 10 6 个 mlC6大鼠脑胶质瘤细胞接种于SD大鼠的右侧尾壳核区 ,分别于肿瘤细胞种植后 10、15、2 0、2 5天观察大鼠的生存状态、大鼠脑胶质瘤大体标本的体积、苏木精 -伊红染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以及电镜检查。结果 大鼠于接种C6胶质瘤细胞后 15天左右 ,出现较为明显的颅内高压症状 ,2 0~ 2 5天时大多处于濒危状态 ,死亡率为 2 0 .83%。大体标本检查 ,2 4只大鼠成瘤率 10 0 % ,在肿瘤细胞种植后 10、15、2 0、2 5天肿瘤的体积分别为 (15 .2 1± 2 .76 )、(86 .16± 13.33)、(2 5 2 .84± 4 9.85 )、(4 72 .4 5± 6 5 .0 2 )mm3,瘤体随着鼠龄的延长 ,中线结构明显移位 ,占位效应愈来愈明显。苏木精 -伊红染色可见肿瘤组织的病理类型为Ⅱ、Ⅲ级。GFAP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呈阳性表达 ,说明大鼠脑胶质瘤模型的肿瘤标本为胶质源性肿瘤。电镜观察C6大鼠脑胶质瘤细胞有 2种细胞形态。结论 该方法建立的C6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在组织病理学上接近人脑胶质瘤 ,能够满足胶质瘤实验研究的需要。
- 白永文于如同倪鸣山范曰超李学元
- 关键词:脑胶质瘤动物模型形态学C6细胞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