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熠 作品数:32 被引量:83 H指数:5 供职机构: 山西省眼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更多>>
壳聚糖在抑制兔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作用 目的:研究壳聚糖在兔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PVR)的防治作用及作用机制。用自体富含血小板血浆玻璃体内注射制备兔外伤性PVR模型,并同时将生理盐水、5﹪... 冯熠关键词:视网膜病变 壳聚糖 动物模型 文献传递 兔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的研究 贺瑞 周迎霞 陈维毅 王晓君 冯熠 渠敏 刘斌 赵炬伟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矫正视力差近视散光眼的矫正 目的:分析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矫正视力差 (等于和低于0.6)的近视散光眼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 57人(97眼)行LASIK手术患者的术前、术后UCVA、 BSCVA。结果: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3~0.6,平... 贺瑞 渠敏 冯熠 余顺文献传递 不同角膜切削深度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兔角膜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 比较不同切削量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眼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及角膜变形的情况.方法 选取成年新西兰白兔16只(32眼)随机分成A、B、C、D四个组.A、B、C组均行LASIK手术,使残留的基质床厚度分别为全层角膜厚度的30%、50%、70%;D组不行切削手术,作为对照组.术后6个月对兔眼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对条状角膜在Instron试验机上进行单向拉伸和拉伸蠕变实验,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出不同切削量的角膜在蠕变实验中的弹性系数.结果 术后6个月,角膜地形图检测结果显示,A组角膜切削区的中央部较周边膨隆;B、C组均未发现角膜膨隆和圆锥角膜.与对照组比较,A、B组LASIK术后角膜的弹性模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SIK术后6个月,角膜刚度系数随角膜切削量的增加而减小,角膜抗拉能力也随之减小,但使剩余的基质床厚度保留至全层角膜厚度的50%时是否会造成继发性圆锥角膜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贺瑞 周迎霞 陈维毅 王晓君 冯熠 渠敏 刘斌 赵炬伟关键词:角膜 应力 圆锥角膜 眼内巨大异物摘出联合晶状体玻璃体切除 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经前房摘出眼内巨大异物联合晶状体玻璃体切除的适应症及术式选择。方法:对7例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眼内巨大异物均成功摘出,对术前视网膜脱离的3例中的2例行硅油注入术,1例C3F8惰性气体注入术,术后4例视力提高,3例视力不变。结论:经前房摘出巨大眼内异物联合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手术安全,有利于术后提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李光玲 冯熠 王宏关键词:眼内异物 晶状体切除术 术式选择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术前检查656例分析 被引量:5 2009年 我们对2008年1月至3月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术前检查的近视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至3月在我院接受准分子激光术前检查的近视患者656例(1312眼),其中男341例(682眼),女315例(630眼);年龄18~48岁,平均(33±4)岁;屈光度球镜为-1.00--16.00D,散光为-0.25--4.00D。 郝秀文 渠敏 贺瑞 冯熠关键词: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术前检查 近视患者 屈光度 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矫正视力差近视散光眼的矫正 目的:分析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矫正视力差 (等于和低于0.6)的近视散光眼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 57人(97眼)行 LASIK 手术患者的术前、术后 UCVA、 BSCVA。结果: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3~0.... 贺瑞 渠敏 冯熠 余顺文献传递 双眼角膜厚度及曲率明显差异一例 2016年 患者,男,24岁,要求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矫正术,于2015年5月19日来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患者无戴接触镜史,无其他眼部疾病及手术史。眼科检查:裸眼视力(UCVA):右眼0.25,左眼0.5,最佳矫正视力(BCVA):右眼1.0, 贺瑞 周迎霞 冯熠 马秋霞关键词:最佳矫正视力 眼科检查 准分子激光 医院就诊 眼部疾病 Pentacam在传统LASIK和飞秒激光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变化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通过Pentacam对传统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LASIK)和飞秒激光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变化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连续病例研究。选取本院2013年2月到2013年7月间行传统LASIK手术患者32例(62只眼)及飞秒激光手术的患者32例(64只眼),分别于术前和术后半个月、3个月对患者进行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查,在角膜中心和四个时钟方位算出术前和术后的角膜后表面高度差。所得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传统LASIK和飞秒激光LASIK,术后半个月和术后3个月,在角膜顶点位置,角膜高度的变化t值分别是2.08和2.06,P<0.05,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鼻上、鼻下、颞上和颞下方位,则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3个月传统LASIK和飞秒激光LASIK的角膜高度差的比较中,二者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角膜中央直径4 mm区域内,LASIK术后各部位各时间点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量均比较小。而飞秒激光和传统LASIK在术后对角膜后表面的高度变化的影响程度无太大差别。 冯熠 贺瑞 渠敏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飞秒激光 PENTACAM 角膜后表面 不同切削厚度的兔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剂的表达 2009年 目的研究不同切削厚度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兔眼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的表达,以探讨LASIK手术的不同切削深度对角膜的胶原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新西兰白兔28只(56眼)。随机分成A(正常对照组)、B、C、D四个组,每组14眼。B、C、D组行LASIK手术,使残留的基质床厚度分别为整体角膜厚度的70%、50%、30%。术后第6个月,用ELISA法检测各组角膜明胶酶(MMP-2和MMP-9)的含量,用RT-PCR法检测TIMP-2的mRNA的表达量。结果术后第6个月,各组均有MMP-2和MMP-9的表达,MMP-2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56,P>0.05),MMP-9表达量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1.676,P>0.05)。各组均有TIMP-2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3,P>0.05)。结论兔眼正常角膜有MMP-2、MMP-9及TIMP-2的表达。LASIK术后第6个月,各组角膜细胞MMP-2、MMP-9及TIMP-2的表达量与正常角膜无差异,这说明LASIK术后第6个月时角膜胶原结构已基本稳定。如有继发性圆锥角膜的发生,并非是由于手术本身引起的主要胶原降解增多所导致,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及生物力学相关,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贺瑞 周迎霞 冯熠 渠敏 史清霞 王建 贾慧关键词:角膜 基质金属蛋白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