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凌运兰

作品数:77 被引量:850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2篇青光
  • 31篇青光眼
  • 27篇视网膜
  • 27篇网膜
  • 21篇光学相干
  • 20篇光学相干断层
  • 16篇断层扫描
  • 15篇黄斑
  • 14篇成像
  • 13篇光学相干断层...
  • 12篇手术
  • 11篇闭角
  • 11篇闭角型
  • 10篇正常人
  • 10篇内障
  • 10篇相干断层扫描
  • 10篇白内障
  • 10篇超声
  • 10篇超声乳化
  • 9篇原发性

机构

  • 47篇中山大学
  • 28篇中山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福州市第二医...
  • 1篇深圳市眼科医...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76篇凌运兰
  • 29篇葛坚
  • 25篇刘杏
  • 23篇刘杏
  • 16篇林明楷
  • 15篇卓业鸿
  • 15篇郑小平
  • 9篇黄晶晶
  • 8篇郑小平
  • 8篇王梅
  • 7篇蔡小于
  • 7篇魏雁涛
  • 6篇郑小萍
  • 5篇李梅
  • 5篇梁远波
  • 5篇刘奕志
  • 4篇周文炳
  • 4篇张秀兰
  • 3篇于强
  • 3篇李梅

传媒

  • 12篇中华眼科杂志
  • 12篇中华眼底病杂...
  • 11篇中国实用眼科...
  • 7篇眼科学报
  • 6篇中华显微外科...
  • 3篇眼外伤职业眼...
  • 2篇眼科
  • 2篇眼科研究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Chines...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7
  • 10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8篇2001
  • 7篇2000
  • 10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 2篇1994
  • 1篇1993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0
2009年
目的了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眼压控制情况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将PACG分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急性发作期、慢性期及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慢性期和晚期,分别对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APACG与CPACG的眼压控制情况。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手术后患者视力变化及转归情况的等级资料分析采用秩和检验,组间年龄、眼压等定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手术前后不同时期眼压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接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PACG患者共82例(96只眼)。其中APACG患者37例(40只眼),CPACG患者45例(56只眼);术后随访时间(中位数)分别是24个月和25个月,APACG与CPACG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46,P=0.886)。APACG患者术前眼压(53.6±17.9)mmHg(1mmHg=0.133kPa),术后出院时眼压(10.5±4.9)mmHg,最终随访时眼压降至(14.0±10.3)mmHg。CPACG患者的术前眼压(36.8±13.8)mmHg,术后出院时眼压(11.7±4.2)mmHg,最终随访时眼压(13.8±4.5)mmHg。APACG患者(F=100.783)和CPACG患者(F=54.383)手术前与手术后眼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PACG患者中,有38只眼(95.0%)手术后尤需使用降眼压药物,眼压即可控制在21mmHg以下;其中急性发作期33只眼,慢性期5只眼。CPACG患者中有50只眼(89.3%)手术后无需使用降眼压药物,眼压即可控制在21mmHg以下;其中进展期45只眼,晚期6只眼。所有PACG患者在小梁切除术后均以视力下降比例为高,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浅前房。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APACG急性发作期
王梅葛坚林明楷卓业鸿凌运兰方敏刘杏彭寿雄余敏斌
关键词:青光眼闭角型小梁切除术眼内压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性缺血对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的影响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CRAO)性缺血对黄斑区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 :用OCT对单眼CRAO 2 - 3d ,黄斑区视网膜血液循环未完全恢复的患者 14例 (14眼 )和 11例 (11眼 )对侧健眼进行经中心小凹的水平和垂直扫描 ,分别测量及计算中心小凹、中心凹及黄斑的平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 (RNL)厚度。结果 :正常眼中心小凹、中心凹及黄斑平均RNL厚度分别为 (16 9 91± 10 96 ) μm、(176 36± 11 74) μm、(2 5 6 45± 16 95 ) μm ;CRAO黄斑区RNL明显增厚 ,中心小凹、中心凹及黄斑平均RNL厚度分别为 (2 35 6 4± 47 0 2 ) μm、(2 41 84± 49 36 ) μm、(4 0 1 5 7± 5 4 5 3) μm ,与正常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1)。 结论 :CRAO性缺血明显地改变了黄斑区正常视网膜组织结构 。
李梅凌运兰刘杏冯官光易长贤郑小平
关键词:黄斑体层摄影术视网膜神经上皮病理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光相干断层扫描病理形态学改变被引量:16
2005年
目的 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CRAO)的光相干断层扫描 (OCT)病理形态学改变特征。 方法 通过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检查确诊的 CRAO患者 5 3例 (5 3只眼 )进行 OCT检查 ,所有患者发病 2周内。 OCT检查采用水平或垂直线性扫描 ,扫描部位为黄斑区、后极部视网膜、视盘及出血、渗出等相应病灶部位。 结果 CRAO的 OCT活体病理改变的图像特征包括黄斑区及后极部全层视网膜厚度增加、反射增强 ,光感受器暗区增宽 (水肿 ) ;黄斑中心凹水肿或囊样水肿 ;后极部视网膜出血及棉絮斑可有不同的 OCT表现 ;视盘边缘隆起 ,呈水肿改变 ;其中 4例患者伴有睫状视网膜动脉 ,在睫状视网视膜动脉供应区视网膜结构正常。 结论  OCT可以无创伤地在活体上观察 CRAO的视网膜组织病理改变 ,特别适用于不允许进行 FFA检查的高龄或合并全身病的 CRAO患者 ,其独特的 OCT图像病理改变可以为临床即时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刘杏凌运兰李梅黄晶晶郑小平
关键词:OCT光相干断层扫描病理形态学视网膜目的观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被引量:45
1999年
目的 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coherence tom ography,OCT)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及追踪观察的临床使用价值。 方法 对30 例(32 只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分别进行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OCT检查。部分病例进行定期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复查。 结果 32只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OCT图像中,27只眼表现为单纯神经上皮层脱离,2只眼为单纯色素上皮层脱离,3只眼同时存在神经上皮层脱离和色素上皮层脱离。11只眼定期追踪观察的OCT均可动态地观察到液体的吸收和测量到神经上皮层脱离高度的减少。 结论 OCT是一种新的、无损伤性的、非接触性和定量的检查方法。能鉴别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神经上皮层脱离和色素上皮层脱离,并能进行定量的追踪观察。
刘杏凌运兰李梅胡兆科郑小平
关键词:脉络膜视网膜炎OCT荧光素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2
1999年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是近年发展的一种用光对生物组织进行高分辨横截面成像的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1〕。OCT利用干涉仪、近红外光、低相干光在眼内获得接近10μm高分辨率的图像,是一种非接触性、...
刘杏凌运兰
关键词:眼科影像学诊断
高度近视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手术后视网膜黄斑区的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被引量:16
2005年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手术后视网膜黄斑区的变化。 方法  2 0例眼轴≥ 2 7mm的高度近视患者 ,单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手术前后 1周分别行手术眼和对侧未手术眼的视网膜光相干断层扫描 (OCT)检查 ,对比观察手术眼黄斑区 OCT图像的变化。 结果 高度近视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手术前后 1周时视网膜黄班中心凹的平均厚度分别为 (131.6± 16 .37)、(189.75±4 5 .6 9) μm,二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 .80 5 ,P=0 .0 1)。未手术眼同时测定的视网膜黄班中心凹的平均厚度分别为 (133.5± 15 .12 )、(133.5± 14 .6 3) μm,二者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36 7,P=0 .85 3)。手术后 1周时 ,2 0只手术眼中 ,3只眼发现明显的黄斑周围玻璃体条索牵引并伴有视网膜的增厚 ;1只眼出现黄斑区视网膜劈裂 ;2只眼手术后视网膜增厚明显并伴有轻度视网膜水肿。 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手术后视网膜厚度明显增加 ,部分患者出现玻璃体条索对视网膜的牵拉 ,部分患者出现亚临床状态的视网膜劈裂。
程冰刘杏刘奕志葛坚凌运兰郑小平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高度近视光相干断层扫描目的观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分期手术临床探讨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通过对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期手术治疗的回顾性分析,探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收集2000年至2002年期间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而后再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4例58只眼,对2种手术前后的白内障、视力及眼压进行比较,并对2种手术间隔时间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晶状体混浊程度加重、视力下降,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可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基本回复。短期内白内障手术未影响小梁切除术后的眼压。抗青光眼手术与白内障手术间的间隔时间与患者年龄及青光眼术前眼压无相关性(P>0.05)。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间隔时间短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选择手术治疗方式时须考虑白内障的影响。对于低视力患者,当需要进行滤过性手术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联合治疗可能优于分期手术治疗。
王梅葛坚卓业鸿林明楷凌运兰卢蓉刘杏
关键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分期手术显微外科
超声乳化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现状
<正>Phaco与粘弹剂技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中具有独到的优势。Phaco可用于各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恶性青光眼、巨大薄壁滤过泡、真性小眼球、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等病症的手术治疗。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如房角...
葛坚林明楷刘奕志凌运兰王梅张秀兰
文献传递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比较
<正>探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三种手术方式的适应症和初步临床疗效观察。比较不同适应症下三种手术方式初步的临床疗效:单纯抗青光眼手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青—白联合手术——复合式小梁切除+Phaco+IOL植入术和单纯白...
张秀兰葛坚蔡小于林军凌运兰林明楷
文献传递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儿童的视力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评估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PCG)患儿抗青光眼术后眼压控制后的视力状况并分析视力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在中山眼科中心接受青光眼手术治疗后眼压控制(眼压≤21 mmHg,1 mmHg=0.133 kPa)的45例(72眼)PCG患儿的详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受累眼别、发病年龄、术前眼压/角膜直径/眼轴、首次手术年龄、手术类型/次数、术前及末次随访使用降眼压药情况、视力、末次随访杯盘比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眼部伴随疾病等。按末次随访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将患眼分为3组:较好组(≥0.4)、中等组(0.3~0.1)和较差组(<0.1)。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视力损害(≤0.3)的危险因素。结果:45例患儿在末次随访时的BCVA(logMAR)为0.61±0.60,较好组、中等组及较差组分别占54%、35%和11%;等效球镜度为(-4.07±4.94)D,近视眼占50%。末次随访最常见的眼部伴随疾病是角膜混浊(36%)。发病年龄、术前用降眼压药数、首次手术年龄、手术次数及角膜混浊与视力预后相关(P<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次手术(OR=6.252,95%CI:1.174~33.285,P=0.032)是抗青光眼术后视力预后差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经手术治疗眼压控制的PCG患眼约50%可获得较好的视力;多次手术是影响PCG患儿术后视力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并尽早手术控制眼压,术后治疗伴随症状并及时矫正屈光不正,有可能降低PCG患儿严重视力损害的发生率。
方蕾胡音凌运兰钟毅敏刘萍萍骆静怡魏伟刘杏
关键词:低视力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视力眼压手术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