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亚楠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卒中
  • 2篇卒中患者
  • 2篇脑卒中
  • 2篇脑卒中患者
  • 1篇血管
  • 1篇手功能
  • 1篇重复经颅磁刺...
  • 1篇脑血
  • 1篇脑血管
  • 1篇脑血管意外
  • 1篇经颅磁刺激
  • 1篇康复
  • 1篇康复训练
  • 1篇康复训练方法
  • 1篇计算机
  • 1篇肩痛
  • 1篇高频重复经颅...
  • 1篇病因
  • 1篇病因学
  • 1篇并发

机构

  • 2篇郑州人民医院

作者

  • 2篇刘亚楠
  • 1篇车文生
  • 1篇张芬
  • 1篇蔡琛
  • 1篇张智芳
  • 1篇孙秋芳

传媒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脑卒中患者肩痛的原因分析及康复训练方法被引量:8
2012年
肩痛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肩关节并发症,5%~84%的患者偏瘫后出现,并且在偏瘫的各个分期均可存在。通常在中风后较早发生,尤其是在患者弛缓期及无任何主动运动的情况下。偏瘫肩痛的表现是,治疗或检查活动患者手臂时,可能在上肢处于外展或前屈这些特定的姿势下,在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出现的锐痛。还常伴有肩关节活动的受限。
刘亚楠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计算机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联合计算机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采取HF-rTMS治疗;研究组60例,采取HF-rTMS治疗联合计算机运动反馈训练,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上肢感觉功能、手功能、步行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侧手指各项功能评分及FMA评分均增加,腕屈肌MAS评分及触觉阈值、两点辨别觉均减小,研究组变化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患者FAC评分及步幅、步速、步频均增加,研究组增加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患者MoCA、SS-QOL评分均增加,研究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HF-rTMS联合计算机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上肢感觉功能及手功能的改善效果更明显,还有助于患者步行功能、认知功能的改善,提升生活质量。
孙秋芳张芬刘亚楠蔡琛车文生张智芳
关键词:脑卒中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手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