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冰
- 作品数:8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14-2021年急诊老年与非老年患者死亡数据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总结急诊老年与非老年患者的死亡原因分布特点,以提升老龄化城市的急危重症的救治效力。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急诊科2014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1799例急诊科完整死亡病案,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对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死亡原因、变化趋势及季节分布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诊死亡病例中老年组大于非老年组(P<0.01);老年组男性占比小于女性(0.97∶1),非老年组男性占比大于女性(3.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帕累托图分析显示,老年组主要死因顺位为呼吸系统疾病、晚期肿瘤、猝死,非老年组主要死因顺位为猝死、晚期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老年组大于非老年组,猝死老年组小于非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晚期肿瘤死亡率老年组小于非老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前后4年主要死因进行比较,老年组呼吸系统疾病、晚期肿瘤呈上升趋势,非老年组猝死呈下降趋势,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季节分布中,老年组冬季死亡人数最多,夏季死亡人数最少,四季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老年组季节分布特点与老年组的四季分布特点不同,春季死亡人数最多,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老年组主要死亡原因的季节分布特点,冬季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最多(P<0.05)。结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急诊医疗资源面临着重大挑战,急诊科应根据年龄差异、主要死因及季节分布特点等合理优化急诊资源配置,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推动急诊学科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此外,晚期肿瘤占用大量急诊资源值得思考。
- 赵晓丽刘冰范宝军马莹暄格日勒图祝振忠
- 关键词:急诊老年人
-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期间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4例进行开放性观察研究.阿德福韦酯组30例、...
- 陈保生刘宏菊刘冰郭秀英王海英马丽萍
- 关键词:核苷(酸)类似物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临床药理安全性
- 533例急诊内科死亡病例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分析急诊内科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同时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记录完整的急诊内科死亡病案。结果 533例急诊内科死亡病例中,男性显著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22∶1),其中包括中毒、猝死、恶性肿瘤、泌尿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男性和女性死亡病例均以80~89岁组最多(37.90%),≤19岁组最少(0.19%)。60岁以上年龄组死亡原因均以呼吸系统疾病为第一位,其次为心血管疾病。猝死成为40~59岁年龄组中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其他疾病死亡率随年龄呈逐渐上升趋势。死亡率亦与季节相关,秋季死亡率最高。结论急诊死亡患者高龄化趋势明显,猝死患者逐渐年轻化,应加强对死亡危险因素的早期筛查、加快普及公民的急救知识,建立并完善适合本地区特点的急救救治平台,高度重视急诊留观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急诊救治水平。
- 赵晓丽刘冰范宝军祝振忠
- 关键词:急诊死亡病因猝死
- 2型糖尿病与非2型糖尿病急诊死亡患者病例资料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并比较2型糖尿病与非2型糖尿病急诊死亡患者的病例资料分布特点,为制订相关疾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急诊科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记录完整的1799例急诊死亡病案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是否患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对两组的年龄分布、性别构成、死亡原因、季节及月份分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收集1799例急诊死亡患者,其中糖尿病组557例占31%,平均年龄(77.20±11.46)岁,非糖尿病组1242例占69%,平均年龄(76.56±15.37)岁,总体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死亡人数随着年龄增长而明显增多,60~89岁糖尿病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90岁糖尿病组死亡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男女构成比为0.96∶1,非糖尿病组为1.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死亡患者中,死因前4位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猝死、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比较两组患者常见死因,糖尿病组较非糖尿病组循环系统疾病、肾衰竭更常见。四季分布中冬季死亡人数最多,夏季死亡人数最少,总体死亡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分布特点与总体的四季分布特点相似,但糖尿病组四季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按照12个月分组,糖尿病组12月死亡人数最多,非糖尿病组1月死亡人数最多。结论急诊死亡患者中糖尿病组老年患者死亡率更高,且女性高于男性,死亡人数具有季节及月份高峰特点。因此,在今后的糖尿病防控工作中,应加强对老年人群及女性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宣教及慢病管理,合理配置急诊医疗资源。
- 赵晓丽刘冰马莹暄程洁张春燕祝振忠
- 关键词:急诊死亡病例病因2型糖尿病
- 对心血管疾病中、高危成年人进行3年生活方式干预,同期进行标准护理并增强与健康生活质量相关的体力活动符合成本效益
- 2011年
- 无论对个体还是群体健康而言,包含饮食习惯和体力活动在内的生活方式都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致力于维护健康的医疗卫生体系,应考虑采取可行措施来改变目前的局面。然而医疗资源不足,采取这样的措施将与其他潜在促进健康的预防和治疗活动形成竞争。
- Bengt Josson刘冰
- 关键词:生活方式干预心血管疾病生活质量成年人
- 2010—2019年某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死亡病例分析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部地区某三级综合医院住院病人死因情况,为疾病预防和医院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医院电子病案信息系统查找2010—2019年住院期间死亡患者,根据ICD-10国际疾病分类原则对主要死因进行分类,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9年住院患者269 727人次,其中7 202人死亡,死亡患者平均年龄(75.02±12.92)岁,男女比1.5∶1。各季节死亡人数不同,冬季最多,占比26.7%。死亡患者前3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3类疾病占到全部死因的89.4%。死因顺位中居于首位的是恶性肿瘤,前3位病种依次为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结直肠恶性肿瘤、胃恶性肿瘤。结论重视老年人慢性病预防和治疗,尤其应提高对男性身心健康的关注。在季节交替时加强健康宣传,预防疾病发生。恶性肿瘤,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仍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医院应加强心脑血管和肿瘤等疾病的学科建设。
- 刘冰孙建华
- 关键词:住院患者疾病分类死亡统计
- 培美曲塞或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7
- 2019年
-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或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5年4月就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8例进行开放性观察研究,按就诊顺序分为培美曲塞与奈达铂联合化疗组(A组)、多西他赛与奈达铂联合化疗组(B组),每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中位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A、B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17.2%(5/29)、13.8%(4/29),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5.2%(16/29)、48.3%(14/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8、8.7个月,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4.0、3.3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毒性、胃肠道反应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失败的患者,采用培美曲塞或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二线治疗仍可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两种方案的效果相近,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 杜芳刘冰王德林曹玉娟马丽萍
-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培美曲塞多西他赛奈达铂
- PDCA法在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新专业资格认定中的实践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索PDCA法在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新专业资格认定中的作用。方法:将PDCA法用于我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与9个新申请专业的管理中,比较干预前后各专业评价总分,以使其达到药物临床试验专业资格认定标准。结果:通过进行PDCA相关培训、建立新专业资格认定工作组、制订工作目标和计划书等工作后,我院9个新专业全部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专业资格认定审核,干预后每个新申请专业资格认定项目的评价总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改善幅度大于45.57%。结论:在药物临床试验新申请专业资格认定准备工作中采用PDCA方法是可行的,该方法在保障药物临床试验结果科学可靠,保护受试者的权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马丽萍蒋向明刘冰赵同香王宏宇向平超王海英
- 关键词:PDCA法药物临床试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