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斌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黄石广播电视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诗赋欲丽”与文学观念认知的转向被引量:4
- 2008年
- "诗赋欲丽"是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的一个对于后世文学发展进程具有积极而且重要影响的意见。这一意见给其后的理论继承人最大的启发,更多体现在人们对于文学观念认知的心理转向方面。它消解了文人游移与文道冲突中的心理障碍或者说是心理上的疑虑,迎合甚或说是感发了文学家对于词藻美的兴趣。重视词藻成为了诗文创作的一个正当的理由,而不必担心遭到过多的思想攻击。"诗赋欲丽"含蕴的文学作品的声情美、节奏美的主张,同样也触动感发了文学创作对于声律的追求。骈文的兴起,诗歌声律的追求和理论探讨,不能说没有曹丕"诗赋欲丽"说暗藏其中的影响。
- 刘国斌
- 关键词:节奏美
- 兴的解说
- 1999年
- 《诗经》中的起兴和自然描摹诗的内容没有必然联系。《诗经》中全部起兴的例子证明:兴不过是当时诗歌创作中一种习惯性的呈现手段,它唯一的作用只是为着起韵,并不带有物情观照的主观感情投射色彩。
- 刘国斌
- 关键词:《诗经》赋比兴
- 汉赋与思想冲突
- 2004年
- 汉赋发展历程中,一个特别的现象很值得关注,即赋家在写赋的同时又在批评着赋。它体现了赋家内心的思想冲突。传统文化思维程式的提醒和新的文化思想实验结果所产生的诱惑,使得赋家处于矛盾痛苦的境地。赋家的内省和自我谴责实际上昭示着观念形态的重大变革。当人们逐渐消解传统政治道德观念对文字表述的唯一把持地位时,文学散文产生了。而更为重要的是,个人的志趣得到了肯定和重视。虽然这一思想没有达到理想的启蒙主义高度而终于为唐宋人扼杀,但它的影响仍然不可低估。
- 刘国斌
- 关键词:汉赋文道关系
- 《论语》中的“兴”被引量:1
- 2002年
- “兴”的术语解说经历了错综复杂过程,它直接导致了对于《论语》中“诗,可以兴”的错误判断。“诗,可以兴”无涉于艺术或美学问题,而仅仅指特定场合下对于诗句的引用。今天的美学家诠释兴、观、群、怨,不过是以“六经注我”的方法来表达某种善良的愿望,并不出于对《论语》及其“兴”这一语词的准确理解。
- 刘国斌
- 关键词:《论语》美学诗歌艺术
- 文化秩序和物欲观念——“休闲文学”引出的两个问题被引量:1
- 2001年
- 休闲文学的讨论更多集中于主流意识和自由个体的冲突;物质欲求观念和传统思想的冲突两个方面。随着经济活动市场化而导致的“新意识形态”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如何在建立公共文化秩序的同时保障个人的文化自由权利,如何看待物质利益追求活动中形成的意识形态观念并肯定其积极意义是本文极为关注的问题。
- 刘国斌
- 关键词:休闲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