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守偈

作品数:36 被引量:378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4篇锆石
  • 13篇定年
  • 10篇太古代
  • 8篇太古宙
  • 8篇同位素
  • 8篇变质
  • 8篇变质作用
  • 7篇元古代
  • 7篇古元古代
  • 6篇新太古代
  • 5篇岩浆
  • 5篇SHRIMP
  • 5篇U-PB定年
  • 5篇超高温变质作...
  • 4篇地质
  • 4篇岩浆作用
  • 4篇碰撞造山
  • 4篇锆石SHRI...
  • 4篇火山
  • 4篇TTG

机构

  • 24篇中国地质科学...
  • 12篇北京大学
  • 6篇山东省地质调...
  • 4篇吉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日本高知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江西应用技术...

作者

  • 36篇刘守偈
  • 23篇董春艳
  • 21篇万渝生
  • 20篇颉颃强
  • 20篇刘敦一
  • 14篇马铭株
  • 10篇李江海
  • 10篇谢士稳
  • 9篇任鹏
  • 9篇白文倩
  • 5篇王世进
  • 4篇贺电
  • 3篇孙会一
  • 3篇李源
  • 3篇侯贵廷
  • 2篇徐仲元
  • 1篇刘文龙
  • 1篇宋志勇
  • 1篇张连昌
  • 1篇王传成

传媒

  • 9篇岩石学报
  • 4篇地质学报
  • 3篇中国地质
  • 3篇地学前缘
  • 3篇地质通报
  • 2篇地球学报
  • 2篇地球科学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2007'全...
  • 1篇中国地质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北克拉通太古宙TTG岩石的时空分布、组成特征及形成演化:综述被引量:55
2017年
华北克拉通具有3.8Ga以上的演化历史,TTG是其地质记录的最重要载体。华北克拉通太古宙(特别是中太古代以前)地质演化在很大程度上与TTG岩石密切相关。在华北克拉通,始太古代(3.6~4.0Ga)TTG岩石仅在鞍本地区被发现,但冀东地区已在多种变质碎屑沉积岩中发现大量3.6~3.88Ga碎屑锆石;古太古代(3.2~3.6Ga)TTG岩石在鞍本、冀东、信阳地区被识别出来;中太古代(2.8~3.2Ga)TTG岩石在鞍本、冀东、胶东、鲁山等地存在;可把新太古代(2.5~2.8Ga)进一步划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新太古代早期(2.6~2.8Ga)TTG岩石已在10余个地区被发现,新太古代晚期(2.5~2.6Ga)TTG岩石几乎在每一个太古宙基底岩石出露区都存在。野外地质、锆石定年、元素地球化学和Nd-Hf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中太古代以前TTG岩石局部存在,主要分布于Wan et al.(2015)所划分的三个古陆块中;新太古代TTG岩石广泛分布,是陆壳增生最重要时期岩浆作用的产物。TTG岩石类型随时代变化,3.1~3.8Ga和2.7~2.9Ga TTG岩石分别主要为奥长花岗岩和英云闪长岩;2.5~2.6Ga期间花岗闪长岩大规模出现,并有壳源花岗岩广泛分布,表明这时陆壳已有相当的成熟度。奥长花岗岩轻重稀土分异程度从弱到强的时间出现在~3.3Ga;2.5~3.3Ga的TTG岩石轻重稀土分异程度变化很大,表明其形成条件存在很大差异。TTG岩石主要为新生地壳,但也有相当部分为壳内再循环产物或形成过程中受到陆壳物质影响。华北克拉通中太古代以前的主要构造机制是板底垫托或地幔翻转作用,新太古代晚期板块构造体制可能已起作用。
万渝生董春艳任鹏白文倩颉颃强刘守偈谢士稳刘敦一
关键词:TTG太古宙锆石年龄
早期碰撞造山过程与板块构造: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机遇和挑战被引量:12
2006年
普遍认为修正后的板块构造模式仍适用于新太古代地质研究,但是早期板块构造过程与后期有明显差异,包括陆块规模、造山带类型、碰撞造山过程等。典型碰撞造山带在地史上的初次形成具有划时代的构造演化意义,涉及典型板块构造初始发生过程、最早超级大陆拼合、威尔逊旋回及板块碰撞造山过程等方面。华北中部保留一条近南北向的碰撞造山带(2600~2500MaBP),保留特征的巨型复式褶皱、不同层次推覆构造、蛇绿岩混杂带等。围绕华北中部造山带及其25亿年重大构造热事件的研究,对认识华北早期构造演化及其超大陆再造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早期板块构造研究的关键突破口之一,开展其不同地壳层次构造变形及其前陆盆地的研究,将深化早期板块边界及其造山过程的科学认识。
李江海侯贵廷刘守偈
关键词:构造热事件超大陆
内蒙古中南部古元古代高温型双变质带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7
2009年
内蒙古中南部集宁—丰镇—土贵乌拉地区发育了一条超高温变质岩带。通过对土贵乌拉地区超高温变质岩的矿物组合研究,发现其中包含了尖晶石+石英、假蓝宝石+石英、斜方辉石+夕线石+石英的超高温标型矿物组合,并且在超高温变质作用区域内,经历了初始近等压冷却,随后近等温降压的逆时针退变质过程。已有的年代学数据表明,超高温变质作用峰期变质时代为1920Ma左右,降压退变质时代为1850Ma左右。在超高温变质岩带的东南地区,包括怀安—宣化一带,还出露了高压麻粒岩带。高压麻粒岩经历了近等温降压的顺时针退变质过程。年龄数据表明高压麻粒岩峰期变质时代为~1900Ma,退变质时代为1850Ma左右。内蒙古中南部超高温变质岩带和高压麻粒岩带相邻分布、产状相似且变质时代接近,共同构成了类似都城秋穗提出的双变质带;由于其温度偏高,故称为高温型双变质带,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双变质带之一。该高温型双变质带可能反映了内蒙古中南部不同层次地壳物质在早前寒武纪碰撞作用中经历了P-T演化截然不同的变质作用,两条变质带在经历了各自的峰期变质作用后,作为一个共同的地体抬升。对内蒙古中南部古元古代高温型双变质带开展进一步研究,为认识华北克拉通早期构造背景、地壳热演化,特别是板块构造、不同地壳层次的构造作用提供了难得的科学机遇。
刘守偈李江海
关键词:超高温变质作用高压麻粒岩
鲁西七星台地区新太古代基性岩浆作用:变质辉长岩的时代和组成被引量:3
2020年
通过研究鲁西七星台地区新太古代变质辉长岩及相关岩石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组成.它们侵入新太古代表壳岩和TTG岩体.根据12个样品SHRIMP U-Pb锆石定年,可把形成时代划分为3期:2662~>2711 Ma、2608~2618 Ma和2508~2526 Ma.其他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的形成时代是根据岩石空间分布、野外特征及与定年样品所代表岩石的关系来确定的.>2.65 Ga变质辉长岩既有来自于富集地幔源区也有来自亏损地幔源区.~2.6 Ga变质辉长岩具平坦型稀土模式,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Ta、P亏损,来自亏损地幔源区,可能遭受陆壳物质影响,~2.6 Ga变质辉石岩显示中稀土富集,与单斜辉石堆晶作用有关.~2.5 Ga变质辉长岩存在平坦型-轻微亏损轻稀土和轻稀土富集型两种类型稀土模式.与~2.5 Ga变质辉长岩相比,~2.5 Ga变质辉长闪长岩稀土含量更高,轻重稀土分异程度更高,大离子亲石元素更为富集,Nb、Ta亏损更为明显,是~2.5 Ga辉长质岩浆进一步结晶分异产物.结合前人研究,可得出如下结论.(1)七星台地区存在>2.65 Ga、~2.6 Ga和~2.5 Ga 3期变质辉长岩,其中~2.6 Ga变质辉长岩规模最大;(2)不同时代变质辉长岩地球化学组成特征不同,反映了源区组成和形成过程的复杂性;(3)鲁西地区在新太古代早期(>2.7~2.6 Ga)存在长期连续的基性岩浆作用,可能与地幔岩浆板底垫托有关;(4)在七星台地区首次发现~2.5 Ga辉长岩-辉长闪长岩,为鲁西地区A带广泛存在的~2.5 Ga深熔作用提供了热源来自地幔的直接证据.
马铭株万渝生颉颃强刘守偈谢士稳董春艳白文倩李源王宇晴
关键词:地球化学新太古代
华北克拉通太古宙TTG岩石的形成和演化
华北克拉通具有3.8 Ga以上的演化历史,TTG是其地质记录的最重要载体。华北克拉通太古宙(特别是中太古代以前)地质演化在很大程度上与TTG岩石形成演化有关。在华北克拉通,始太古代(3.6.1 Ga)TTG岩石仅在鞍本地...
万渝生董春艳任鹏白文倩颉颃强谢世稳刘守偈马铭株刘敦一
高级变质作用对锆石U-Pb同位素体系的影响:胶东栖霞地区变质闪长岩锆石定年被引量:18
2011年
文中对高级变质作用(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条件下"干的"岩石体系中锆石U、Th、Pb行为进行了研究。样品为胶东栖霞地区太古宙变质基底的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闪长岩。矿物组合为单斜辉石+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石英。锆石呈近短轴状、等轴状和不规则状,阴极发光下具板状、杉树叶状、扇形结构,部分具封闭环带结构。锆石中存在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石英+角闪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等矿物包体。在34颗锆石上进行了50个数据点分析。锆石Th/U值普遍大于0.5,仅个别小于0.1。在U-Pb年龄谐和图上,数据点沿谐和线连续分布于2.25~2.54 Ga,最年轻锆石年龄约为1.95 Ga。同一锆石的不同位置,锆石年龄和组成也可存在很大变化。研究表明:(1)岩石遭受过两期高级变质作用,时间分别为新太古代晚期(大约2.50 Ga)和古元古代晚期(大约1.95 Ga或稍晚);(2)"干的"岩石体系发生高级变质作用,可引起锆石U-Th-Pb体系部分开放,数据点沿谐和线分散分布,在这种情况下,位于中间的数据点的年龄无地质意义;(3)高Th/U值是高级变质锆石的组成特征。
万渝生刘敦一董春艳刘守偈王世进杨恩秀
关键词:锆石SHRIMP定年早前寒武纪
华北克拉通南缘鲁山太古宙基底的形成和演化被引量:8
2016年
鲁山地区保存和出露很好的太古宙基底岩石。文章报道了2件魏庄片麻岩的原岩年龄分别为(2867±5)Ma和(2768±5)Ma,变质作用时代分别为(2775±6)Ma和(2775±56)Ma。结合已发表数据,魏庄片麻岩原岩形成时代可大致分为2867~2928Ma和2765~2768Ma两个阶段;榆树庄片麻岩原岩形成于2829~2897Ma、2752~2778Ma和2723Ma;斜长角闪岩原岩形成于2838~2845Ma、2747~2794Ma和2730Ma。尽管三者岩性上存在差异,但原岩形成的期次和时代相当,指示它们在成因上可能存在联系。鲁山多地陆续发现2.8~2.9Ga的岩石,表明该地区存在一定规模的中太古代基底。通过与胶东、霍邱等地对比,笔者认为华北克拉通南缘可能存在中太古代的古老陆块,其重要的初生地壳生长事件发生在2.9~3.0Ga。
谢士稳颉颃强刘守偈董春艳
关键词:锆石定年中太古代
华北克拉通乌拉山地区早前寒武纪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乌拉山地区位于大青山地区西侧,变泥砂质岩石大范围出露,并有一定数量变质岩浆侵入岩存在。本文对6个变质岩浆侵入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片麻状闪长岩、片麻状英云闪长岩、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和片麻状紫苏花岗岩等4个样品的锆石U-Pb数据点沿谐和线分散分布,n(^(207)Pb)/n(^(206)Pb)年龄从约2.5Ga到约1.8 Ga。变质辉长岩和眼球状石英二长岩锆石U-Pb数据点在谐和线上较集中分布,n(^(207)Pb)/n(^(206)Pb)年龄从约2.0Ga到约1.8 Ga。n(^(207)Pb)/n(^(206)Pb)年龄越小的锆石域通常显示越强烈的重结晶。结合已有研究和地球化学资料,可得出如下结论。(1)乌拉山地区存在新太古代晚期(约2.5 Ga)和古元古代中晚期(约2.0 Ga)岩浆侵入岩,后者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2)乌拉山地区遭受新太古代晚期一古元古代早期和古元古代晚期两期构造热事件叠加改造。(3)乌拉山地区部分变泥砂质岩石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大青山地区原认为形成于古元古代早期的"大青山表壳岩"很可能也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4)乌拉山地区和大青山具有类似或相同的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历史。
张琳董春艳刘守偈白文倩任鹏万渝生
关键词: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早前寒武纪锆石SHRIMPU-PB定年
华北中部古元古代末期构造-热事件性质及其构造成因模式被引量:7
2006年
古元古代末期为华北克拉通演化的重大转折时期,但这一时期重大构造热事件序列及其构造格局的研究较薄弱。笔者在区域构造分析基础上,结合最新的同位素年龄制约,探讨古元古代末期区域构造演化过程及其成因模式。太行山—恒山基性岩墙群对应于燕辽坳拉谷与太行坳拉谷的夭折支,它们共同构成非对称的三叉坳拉谷系。非造山的岩浆活动序次依次为:花岗岩、伟晶岩(1.85~1.80 Ga)、基性岩墙群侵位(1.80~1.77 Ga)、斜长岩、碱性花岗岩、环斑花岗岩(1.71~1.70 Ga)、火山岩喷发(1.68 Ga)等。下伏基底性质对比及其同位素年龄表明,18亿年前后燕辽—太行山地区发生大规模隆升,隆升范围达上千千米,核心区处于燕辽—太行山坳拉谷系中心位置。基底隆升事件与浅表层伸展构造-非造山岩浆活动在时空上相吻合,表明地幔柱模式可以合理解释上述区域隆升及其伸展裂解事件。
李江海刘守偈侯贵廷
关键词:古元古代碰撞造山地幔柱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大型破火山口的发现被引量:13
2008年
破火山口的形成是火山物质喷发量最大、破坏力最强的一种火山作用现象,因此,探寻破火山口存在的证据是明晰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下白垩统营城组火山喷发规律和叠置关系的关键。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地层中徐东破火山口呈一个长轴约17km,短轴约10km的椭圆形、塌陷深度近3km的大型破火山口,其天窗式塌陷是下方岩浆房的不对称形态或岩浆房的不对称抽空导致。徐东破火山口内被厚层流纹质凝灰岩和熔岩填充,剖面上显示一对发育完整的正、逆断层,指示徐东破火山口经历了完整的沉降、塌陷、火山喷发过程。徐东破火山口形成于大陆裂谷背景下,是岩石圈减薄,大规模岩浆作用的产物。受区域NNW向构造格架控制,形成破火山口南北延伸的椭圆形态。
贺电李江海刘守偈韩亮
关键词:徐家围子断陷破火山口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