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琼

作品数:48 被引量:515H指数:15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经济管理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天文地球
  • 5篇历史地理
  • 4篇农业科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生态
  • 9篇生态脆弱
  • 9篇生态脆弱区
  • 9篇气候
  • 7篇气候变化
  • 6篇能源
  • 5篇能源开发
  • 5篇县域
  • 4篇土壤
  • 4篇农业
  • 4篇小波
  • 4篇小波分析
  • 3篇氧化碳
  • 3篇沙尘
  • 3篇沙尘暴
  • 3篇生态环境
  • 3篇生态建设
  • 3篇水资源
  • 3篇全新世
  • 3篇网络

机构

  • 30篇西北大学
  • 19篇陕西师范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西南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水利部黄河水...

作者

  • 48篇刘晓琼
  • 14篇刘彦随
  • 13篇芮旸
  • 12篇李同昇
  • 8篇徐小玲
  • 7篇张红娟
  • 7篇延军平
  • 7篇赵景波
  • 7篇周立花
  • 7篇赵新正
  • 6篇于正松
  • 5篇张健
  • 4篇郝玉芬
  • 4篇童心刚
  • 3篇孟欢欢
  • 3篇龙冬平
  • 2篇雷敏
  • 2篇薛亮
  • 2篇贺辉
  • 2篇杜娟

传媒

  • 9篇干旱区资源与...
  • 6篇西北大学学报...
  • 3篇地理研究
  • 2篇地理学报
  • 2篇人文地理
  • 2篇中国沙漠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未来与发展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经济地理
  • 1篇中国岩溶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灾害学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家园林城市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机理被引量:25
2018年
"树典型"的国家治理方式生产出诸多针对特定类型地域的评选项目,将此类项目评定结果抽象为点状地理事物进行空间分析是值得探究的方向。以国家园林城市为例,基于对其政策演进、发展历程及特色模式的宏微观结合分析,选择2003年、2009年、2015年3个时点,采用网格维数、集中度系数、核密度估计、ESDA及叠置分析、矩阵分析、PPCC等方法,探究其时空演变的多维特征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国家园林城市在时间演化上,历经建设探索、生态化发展和宜居性提升3个阶段;(2)在结构特征上,表现出分形状况较复杂的特征和分布集聚程度不断上升的趋势;(3)在分布格局上,与中国的综合自然地理区划高度耦合、与"胡焕庸线"显著相关,呈现为"东南密西北疏"的特征且变化不大;(4)在关联格局上,一直存在全局自相关性,冷热点区域的变动明显;(5)在影响机理上,水热气候条件、历史园林资源、城市发育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分异和部门评审管理权力、地方政府重视程度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其演变的动力。
芮旸唐蓓佩王兴马滕刘晓琼
关键词:国家园林城市
秦岭南麓贫困山区经济与生态“双赢”互动模式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秦岭南麓贫困山区商南县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森林覆盖率达到52.7%,增加了1.5个百分点,林草覆盖率增加了4.6个百分点,但经济增长速度始终比较缓慢。为进一步了解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农村经济及退耕户带来的受益情况,以实地抽样调研为依据,通过对该县生态建设基本情况的深入调查,在初步掌握调查户普遍反映的主要问题基础上,依据该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商南县生态与经济“双赢”互动模式,并对生态与经济互动途径提出了相关建议。
张红娟延军平张志民周立花刘晓琼徐小玲
关键词:退耕还林生态建设互动模式
协同学视角下的村域贫困风险耐受度诊断——以陕西省平利县为例被引量:2
2020年
以陕西省平利县79个贫困村为研究对象,基于协同理论,建立贫困风险耐受度评价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与地理加权回归方法,辨识平利县村域贫困风险因子,评测贫困村风险耐受度,并与贫困发生率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自然本底、区位—生产资料、内外助力和生产生活保障等四个贫困风险因子作用方向有所差别;全县贫困风险耐受度处于中下水平;比对贫困风险耐受指数模型与贫困发生率现状,发现二者分布趋势相似性特征明显,未出现异常现象。后续应建立针对性的风险预测和防范机制,适量减少直接性福利供给,激发农户脱贫的内生动力,提升贫困户风险抵御力和恢复力,构建持续稳定的脱贫—振兴的扶贫新模式,持续监测县域贫困村贫困风险耐受度的时序变动特征。
张健张健芮旸芮旸李同昇刘晓琼
关键词:贫困风险
高强度能源开发区河流径流量演变及其减流成因——以窟野河为例被引量:13
2014年
运用数理统计、Morlet小波分析、累积距平分析、Yamamoto、Mann-Kendall秩相关系数等方法研究了窟野河年平均径流量及其主周期和突变点变化情况,并通过模拟天然径流量求解了人类活动因子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1950-2011年窟野河径流量呈波动下降趋势,存在丰枯位相交替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径流变化的主周期依次为14,31,7,22年,径流量突变发生在1979年,1998年或1999年前后;2)窟野河天然径流量模拟结果显示,1985年以来窟野河人为活动影响程度的平均值明显高于1974-1985年的平均值,且1985年以来年平均径流量明显减少,说明高强度能源开发是导致窟野河减流的重要原因;3)窟野河流域气温、降水量的突变时间发生在1991年,其与径流量突变时间的不一致性再次证实了人类活动特别是大规模能源开发和地下水开采是导致窟野河减流的主要人文因子.
刘晓琼刘彦随李同昇于正松芮旸
关键词:径流量变化小波分析
关中地区旱涝灾害研究被引量:21
2002年
采用关中地区渭南杨刘村、西安肖家村和宝鸡九龙泉3个观测站20世纪50—70年代气温、降水资料和90年代旱涝灾害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旱涝灾害的类型、发生规律及其与降水、气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春旱、春夏连旱、秋旱、夏涝、夏秋涝是关中地区主要的旱涝灾害类型;旱灾的发生具有10年左右的周期,涝灾的发生具有5年左右的周期;50—70年代关中地区涝灾偏多,气温偏低;冬季偏寒常易出现来年夏旱,冬季偏暖常易出现来年夏涝;90年代的旱灾增多,尤以秋旱为特征.
刘晓琼赵景波
关键词:降水距平百分率旱涝灾害灾害类型
生态脆弱区大型能源开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优化调控
榆林市地处晋陕蒙能源金三角的中心腹地,这里矿产资源极其丰富,每平方米地块平均蕴藏6t煤,100m~3天然气,140t盐,被美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后备基地。但是它属于我国北方农牧业交错区,是我国水土流...
刘晓琼
关键词:生态脆弱区能源开发水资源短缺
文献传递
生态脆弱区大型能源开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优化调控——以榆林市为例
榆林市地处晋陕蒙能源金三角的中心腹地,这里矿产资源极其丰富,每平方米地块平均蕴藏6t煤,100m<'3>天然气,140t盐,被美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后备基地。但是它属于我国北方农牧业交错区,是我国水...
刘晓琼
关键词:生态脆弱区能源开发水资源
陕西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被引量:9
2010年
论述了陕北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认为在生态环境脆弱区,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要注意开发与保护双措并举,实施理性开发。针对研究区现存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区域资源开发适宜度等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为我国能源开发重点西移接替地的建设和榆林市能源开发绿色矿区模式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并对实现榆林市能源矿产资源可持续性开发,生态、社会、经济三效"共赢"提供理论支撑。
刘晓琼刘彦随任日照
关键词:环境问题生态脆弱区
生态脆弱区多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以陕西榆林市为例被引量:21
2008年
基于1974—2004年榆林市气温、降水等气象数据,对近30年来区域气候的年际、季节及各年代的气候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榆林市在20世纪70年代属偏冷湿时期,80年代为逐渐转暖的偏暖干时期,90年代为异常暖干时期,21世纪前四年气候较为暖湿。揭示区域气候变化,可以为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产业发展的优化与调控、榆林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能源与矿产资源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理论依据。
刘晓琼刘彦随延军平徐小玲
关键词:全球变化生态脆弱区气候变化
高强度能源开发区气候变化的人文驱动力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被引量:7
2014年
榆林市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是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和能源战略西移的核心区。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扰动等的强烈影响,榆林市气候变化中增温少雨现象较明显,加剧了区域水资源瓶颈的制约和脆弱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增加了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非稳性和敏感性,进而危及到区域能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采用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利用区域气象资料、能源开发系列数据,深入分析了1986年前后榆林市气候变化的人文驱动力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并基于研究结果和地方实际,提出了适应和减缓气候暖干化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水资源优化配置等应对策略。研究结果可为榆林市及同类地区的优化发展提供参考。
刘晓琼刘彦随李同昇于正松
关键词:生态脆弱区气候变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