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英

作品数:49 被引量:1,147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4篇小麦
  • 23篇冬小麦
  • 23篇水分
  • 10篇土壤
  • 9篇胁迫
  • 8篇水分胁迫
  • 7篇土壤水
  • 7篇土壤水分
  • 7篇作物
  • 7篇干旱
  • 6篇蒸散
  • 6篇利用效率
  • 6篇根系
  • 5篇蒸散量
  • 5篇水分利用
  • 5篇水分利用效率
  • 5篇温度
  • 4篇作物生长
  • 4篇作物蒸散量
  • 4篇干旱条件

机构

  • 3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2篇中国农业科学...
  • 8篇中国农业大学
  • 7篇韶关学院
  • 3篇惠民县农业局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农学院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北京草业与环...
  • 1篇北京市昌平区...
  • 1篇北京市水科学...

作者

  • 48篇刘晓英
  • 15篇钟秀丽
  • 11篇李玉中
  • 11篇罗远培
  • 8篇梅旭荣
  • 7篇陈晓远
  • 6篇顾峰雪
  • 6篇郭瑞
  • 6篇高志红
  • 5篇李巧珍
  • 5篇严昌荣
  • 5篇黄桂荣
  • 4篇马春森
  • 4篇杨修
  • 4篇曹金峰
  • 4篇林而达
  • 4篇郝卫平
  • 4篇张欣莹
  • 4篇王雅静
  • 3篇徐春英

传媒

  • 1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1篇中国农业气象
  • 3篇华北农学报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3篇水利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作物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韶关学院学报
  • 1篇Agricu...
  • 1篇植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4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 6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覆膜集雨与限量补灌对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4
2010年
依据北京昌平2005-2006年冬小麦田间试验,探讨覆膜集雨和限量补灌措施对土壤水分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限量补灌明显的增加了田间土壤水分和耗水量,1.6m土层耗水量比对照增加45.8%,比覆膜增加29%~39%,产量是对照的1.63~1.95倍,比单纯覆膜增产32%~58%,结合覆膜比单纯补灌略增加上层土壤水分,但产量效应不明显;在覆膜面积占种植面积40%,降雨是常年水平一半的条件下,覆膜集雨提升上层土壤水分,降低深层土壤水分,1.6m土层耗水量较对照增加3.68%~12.23%,且对深层水的利用是对照的1.55~1.69倍,小麦抗旱能力增强,增产63%~95%,1m土层水分生产效率提高55.8%~73.8%;在都有覆膜的前提下,追肥比早秋施肥和一次基肥更好地保持了苗期土层水分。总体来看,覆膜结合补灌追肥和限量补灌措施抗旱增产效果显著,值得在华北地区旱地农田推广应用。
李巧珍李玉中郭家选刘晓英徐春英
关键词:土壤土壤含水率覆膜集雨冬小麦限量补灌耗水量
水分胁迫效应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9
2004年
利用温室管栽试验,研究水分胁迫效应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水分胁迫,拔节期与开花期复水能激发冬小麦根、茎、叶、冠生物量显著增长,三叶至分蘖期控水的处理绿叶面积日增量最大;前期一直干旱灌浆期复水能明显减缓植株的衰老速率。冬小麦前期经受中度或重度水分胁迫,拔节期复水后增产效果最大,前期经受中度水分胁迫,开花期复水后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确定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55%为冬小麦分蘖期水分胁迫效应增产节水的水分临界指标。
陈晓远高志红罗远培刘晓英
关键词:水分胁迫冬小麦生长发育水分利用效率
田间集雨对冬小麦生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8
2006年
依据在北京昌平2004~2005年冬小麦田间集雨试验,研究了该措施对土壤水分、冬小麦生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集雨面积占总种植面积40%、降雨接近常年水平的条件下.集雨明显改善了田间水分状况,0~160cm土壤冬小麦耗水增加6.5%~9.8%,且对深层水的利用是对照的6.9~7.3倍,小麦抗旱能力增强。集雨处理的冬小麦叶片光合强度和蒸腾强度较对照分别提高10.1%~46.4%和21.5%~60.5%,气孔阻力则降低23.3%~45.3%,光系统PSⅡ的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和潜在活性分别提高2.1%~42.6%和10%~353%。集雨处理的冬小麦生长得到增强,株高和叶面积指数比对照分别增加15%~39%和58.2%~112%,收获时干物质增加27%~44%,最终产量增加36%~42%。耗水深度按1m和1.6m计算时,相应的水分生产效率提高39.5%~50.5%和23.5%~33.5%。尽管保水剂处理的土壤水分和植株生长总体上较单独集雨效果好,但产量效应不明显。
刘晓英李玉中李巧珍徐春英孙晓波
关键词:冬小麦土壤水分生理
土壤水分对冬小麦根、冠干物质动态消长关系的影响被引量:34
2003年
在不同供水条件下 ,研究了冬小麦根、冠干物质积累的动态消长关系。结果表明 ,在水分胁迫条件下 ,冬小麦根系的干物质积累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40 %田间持水量处理植株的最终根重平均不到 80 %田间持水量处理的1/ 4。三叶期至分蘖期水分胁迫对根的抑制作用最大 ,拔节期至孕穗期水分胁迫对冠的抑制作用大于根 ,从分蘖期开始并延续到孕穗阶段的水分胁迫对根和冠的抑制作用较均衡 ,复水后干物质向根系和冠层的分配比例近似。拔节期至孕穗期复水对根的促进作用大于冠 ,干物质向根分配的比例增加 ,R/S提高 ,但提高的程度与复水前水分胁迫的历时有关。水分条件对冬小麦R/S值影响最小的时期是开花期至灌浆期 ,最大的时期是拔节期至抽穗期 ,此阶段 40 %田间持水量处理的R/S分别比 60 %和 80 %田间持水量处理提高 2 0 .93 %和 12 6.0 9%。
陈晓远刘晓英罗远培
关键词:土壤水分冬小麦根系干物质影响因素
植物磷脂酸的特性及其在ABA诱导气孔运动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9年
磷脂酸(PA)是应答多种生理过程的第二信使,其作为一个脂质信号快速积累从而响应多种环境。PA主要通过磷脂酶D (PLD)和磷脂酶C/甘油二酯激酶(PLC/DGK)途径产生。基于PLDs的生化特性、激活机制以及在不同类型胁迫下被激活的特定同种型的差异,不同类型胁迫下会产生特定分子种组成的PA。PA在多种环境下起信号转导作用,在调节气孔运动中,PA的作用模式主要是通过与多种蛋白结合,激活或抑制这些蛋白的活性,进而执行其信使功能。该文主要综述PA的生化特性以及信号途径中PA互作蛋白的研究进展,并提出PA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王雅静张欣莹黄桂荣刘晓英郭瑞顾峰雪钟秀丽梅旭荣
关键词:细胞骨架磷脂酸信号转导气孔运动
四种参考作物蒸散量综合法的比较被引量:16
2015年
参考作物蒸散量(ET0)的估算是作物需水量计算的关键,诸多估算方法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适应性。本文利用中国农业主产区6个代表站点的气象数据,以FAO 56 Penman-Monteith(PM)为标准,对常用的1963 Penman(Pen63)、FAO 1979 Penman(FAO 79)、FAO 24 Penman(FAO 24)及1996Kimberly Penman(Kpen)共4种参考作物蒸散量综合方法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1)Pen63、FAO 79及Kpen的日估算值均比PM估算值偏高,FAO 24偏低,其平均偏差分别为0.28、0.52、0和-0.17mm?d-1,相对偏差为16.0%、25.2%、2.4%、-5.3%,相对均方根误差为12.1%、22.4%、14.2%和13.5%。(2)Pen63、FAO79的月估算值显著高于PM值,在高估最大的5月份平均偏高12.5mm(10.8%)和28.2mm(22.6%)。FAO24表现为低估,低估最大的月份平均偏低11.4mm(8.1%),但在南方站点多数月份的估算值与PM估算值无显著差异。Kpen月估算值与PM估算值相比,既有高估(5-10月),也有低估,高估最大的月份平均偏高19.7mm(14.5%),且在南方站点的秋冬季有近6个月与PM无显著差异。(3)Pen63和FAO79的年值均显著大于PM年值,平均偏高103.8mm(11.8%)和191.5mm(21.3%)。FAO24年平均低估PM值60.9mm(6.3%),Kpen则平均高估50.5mm(5.8%)。(4)时间尺度对评价结果具有一定影响,4种综合法依据日、年值的评价效果排序分别为Pen63>FAO24>Kpen>FAO79和Kpen>FAO24>Pen63>FAO79。在日尺度下4种方法更适于湿润气候,但年尺度下仅FAO79和FAO24较适于湿润气候。可见,4种综合法以Pen63普适性最好,FAO79最低,因此使用FAO79前对其进行适应性评价尤为重要。
曹金峰李玉中刘晓英钟秀丽赵叶萌
关键词:FOPNMNPNMONFOMPNMN
干旱条件下冬小麦近等基因系水分利用效率及其与气冠温差的关系被引量:1
2016年
鉴定比较供体亲本京411和轮回亲本晋麦47及其34个近等基因系材料之间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同时测定不同生育期的气冠温差(CTD),分析WUE在这些材料之间的变异范围,筛选WUE与轮回亲本显著差异的材料用于QTL定位,同时探索干旱条件下CTD与产量和WUE的关系及其随生育期进程变化的趋势。利用防雨棚和渗漏池开展模拟干旱试验。结果表明,34个近等基因系及其父母本WUE为1.30~1.92 kg/m^3,其中9个品系WUE显著低于轮回亲本晋麦47,表明WUE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而且存在明显的加性效应。CTD与产量和WUE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的是,随生育期进程推进,CTD与产量的相关性增强,在灌浆期最高,R2达到0.684 9,而与WUE的相关性减弱,R2在拔节-孕穗期最高,达到0.769 8。研究初步表明,CTD可以作为干旱条件下产量和WUE的鉴定指标。
黄桂荣梅旭荣刘晓英严昌荣张欣莹王雅静顾峰雪郭瑞钟秀丽
关键词:水分利用效率近等基因系
不同冠层阻力模型对冬小麦返青-成熟期蒸散量估算的影响
2023年
蒸散量是农田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准确估算对精准灌溉及农业节水具有重要意义。PenmanMonteith(P-M)模型是常用的估算方法之一,但冠层阻力/表面阻力的准确表达一直是应用中的难点。选取常用的7种冠层阻力模型,根据北京市顺义区2a(2020年和2021年)的波文比实测结果,对不同模型模拟的小麦冠层阻力及P-M估算的小麦蒸散量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小麦冠层阻力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7种模型均低估了小麦冠层阻力,同时高估了蒸散量。总体而言,Todorovic模型(TD)模拟效果最好,其模拟的冠层阻力和蒸散量的R2均大于0.605,平均偏差(MBE)分别为-82.8s·m^(-1)和10.4W·m^(-2),相应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254.4s·m^(-1)和33.5W·m^(-2);其余6种模型表现均较差,所模拟的冠层阻力R2仅0.113~0.241,MBE和RMSE在-236.4~-61.3s·m^(-1)、277.2~373.8s·m^(-1);基于6种模型模拟阻力得到的小麦蒸散量与实测值的R2在0.046~0.184,MBE和RMSE分别在44.5~97.4W·m^(-2)、81.4~147.9W·m^(-2)。7种模型模拟效果排序为TD>FAO56-PM>Katerji-Perrier(KP)>Garc?á-Santos(GA)>idso(IS)>Jarvis(JA)>CO。相关分析表明,净辐射(Rn)对小麦冠层阻力的影响最大,气温(Ta)和冠层温度(Tc)对其影响最小,各因子影响力大小表现为Rn>叶面积指数(LAI)>相对湿度(RH)>饱和水汽压(VPD)>土壤水分(θ)>冠气温差(?T)>Tc>Ta。这一结果较好地解释了TD模型的良好普适性,既考虑了Rn、VPD、?T等影响冠层阻力的关键因子,且不含待校正参数,使用方便。
郭仲英吴英楠刘晓英顾峰雪李玉中钟秀丽李巧珍
关键词:冬小麦蒸散量PENMAN-MONTEITH
华北主要作物需水量近50年变化趋势及原因被引量:143
2005年
作物需水量是制定灌溉计划和水资源规划的重要依据,了解其历史变化对于掌握未来农业用水走势并据此做出正确决策至关重要.该文利用FAO推荐的作物系数乘以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方法计算了华北地区6个站点近50年主要作物的需水量,并并分析了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除北京外,华北冬小麦和夏玉米两大作物需水量均呈下降趋势,每10年分别减少0.9~19.2 mm和8.3~24.3 mm.夏玉米需水量下降幅度超过冬小麦.其中以华北南部的郑州减少最多,下降幅度在19.2~24.3 mm/10年.与日照、降雨、温度、湿度和风速的同步分析表明,需水量变化趋势与日照和风速的下降趋势相-致.由于日照减少造成到达地面的能量减少,风速减小可削弱陆地与大气的水分和能量交换强度,故近50年来华北日照与风速的减小是作物需水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刘晓英李玉中郝卫平
关键词:作物需水量冬小麦夏玉米
黑膜覆盖控制黄瓜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效果被引量:18
2004年
从土壤线虫含量、根结级别和黄瓜生长与产量等方面分析了黑膜覆盖控制黄瓜根结线虫的效果。结果显示,黑膜覆盖消毒并经过一个黄瓜生长季以后,土壤5、10、15、20、30cm线虫数量比对照减少26.9%、13.9%、2.9%、1.9%和0.9%。控制效果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同时植物寄生线虫数量减少5%。根结线虫主要分布在0~30cm土层,占总量的97.7%~98.5%。从对根系的危害来看,覆黑膜后黄瓜根结线虫的发病程度比对照明显下降,为害为 级,而对常规药剂消毒的植株根系为害达到 级。黑膜覆盖消毒不仅使黄瓜产量提高6%,畸形瓜率下降(黑膜覆盖下畸形率为10%,对照为60%),而且成本比药剂消毒低57%。尽管黑膜覆盖消毒对土壤线虫含量的控制效果不太理想,但从黄瓜生长和产量以及根结着生来看,其控制效果仍然优于药剂消毒。这说明黑膜覆盖主要以降低线虫活性和侵染能力、推迟侵染时间为特征。初步得出结论,经过40d黑膜覆盖消毒可有效控制黄瓜根结线虫的发生及危害。
刘晓英杨修马春森
关键词:根结线虫黑膜覆盖黄瓜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