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茹
- 作品数:59 被引量:108H指数:6
- 供职机构:福建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 突破传播效果论的网络受众角色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以实证分析为基础的媒介传播效果论是大众传播研究领域的主流范式。数字媒介时代的受众研究也多以大数据等科学测算方法测量传播效果,分析受众使用媒介的情况。随着新型媒介技术传播中“传—受”关系的重构和受众角色的变化,受众研究应突破传播效果论的局限,只有将受众置于新技术发展带动下的政治经济文化语境中加以考察,才能把握媒介融合背景下复杂多元的受众生态。
- 刘桂茹
- 关键词:实证分析数字媒介网络受众
- 品质消费体验与精神文化滋养--文娱新业态高质量发展的双重追求
- 2022年
- 随着文化与科技的深入融合,我国文娱产业进入转型升级的新发展阶段,许多融合了数字技术、IP文化、二次元、虚拟社交和沉浸式体验的文娱新业态应运而生。新业态具有规模化效应、生长动力机制及价值优势,但也不同程度存在高流量化、泛娱乐化、社交圈层化等问题。文娱新业态的高质量发展需着力于双重追求:一是要以高质量文娱新形态新模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消费体验需求;二是要以高质量文娱新内容新产品不断引领文娱精品的精神增强和文化滋养作用。其策略思考包含三个方面:强化内容供给,讲好新业态故事;融入新时代实践,激发新业态活力;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构建新业态良好生态。
- 刘桂茹刘小新
- 五四前后“林译”小说美学的接受与再评价
- 2015年
- 五四前后,"林译"小说在文学谱系中的位置,经历了从赞美到贬低、否定再到重新评价的过程。本文试图从小说美学的角度审视"林译"小说与"新"、"旧"文学的关系,指出五四前后翻译文学的美学规范发生的嬗变,并且透过这种嬗变探究特定语境下文学话语权的更迭。
- 刘桂茹
- 关键词:翻译美学
- 先锋与暧昧
- “戏仿”(Parody)是西方文论的一个范畴,又译为戏拟、滑稽摹仿等等。作为一种叙事方法,“戏仿”往往指作家或艺术家在创作时有意模仿经典范式或传统文本的内容及美学表现形式,将前文本中的人物、故事、情节、文本和语言表现风格...
- 刘桂茹
- 关键词:戏仿后现代先锋小说网络文化
- 文献传递
- 论严歌苓的“文革”叙事被引量:1
- 2015年
- 旅美作家严歌苓热衷于书写中国大陆的"文革经验"。这些小说在历史记忆与文学想象之间建构了其独特的"文革"叙事空间,并塑造了此一空间下生存着的女性群体。这样的写作姿态彰显了离散作家严歌苓的文化身份追寻的写作意图。
- 刘桂茹
- 关键词:严歌苓文革记忆女性想象身份追寻
- 喜剧美学抑或话语暴力——网络“戏仿”现象之观察
- 2013年
- 相较于传统文学领域“严肃”的“戏仿”而言,网络时代的“戏仿”带有更多的喜剧元素与游戏风格,在压抑与解放之间、在经典与世俗的对位之间,形成矛盾而多元的审美倾向。本文所讨论的网络“戏仿”主要指的是以“大话”、“恶搞”等为代表的文学与文化现象。
- 刘桂茹
- 关键词:戏仿暴力美学文学领域审美倾向文化现象
- 在抵抗与畅销之间:亚文化视角下的“戏仿”研究
- 2012年
- 作为网络亚文化的重要现象,"戏仿"再次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无论是解构经典、文本拼贴,还是各种"大话"、"恶搞",都不同程度彰显了网络亚文化中戏仿实践的娱乐化与游戏化。然而,当"戏仿"成为被规训被收编的文化符号,其可能在抵抗与畅销之间演变成一种"暧昧"的抵抗。
- 刘桂茹
- 关键词:戏仿网络文化亚文化
- 心魂之思与视觉之舞——也谈感性素质被引量:1
- 2013年
- 一手中有一本书叫《书店之美——20家文化地标书店的精神向度》。书本的装帧设计简洁大方,其中的文字和图片更令人对这些书店心驰神往。书中有言,"在一个城市,书店应该是灵魂流动和休憩的小地方。因为这些小地方,我们这块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大陆方才显得不那么粗糙和荒凉,而像一块庞大的蛋糕。"的确,一个城市如果没有许多有品位、有风格的书店,那它的城市文化定然是乏味的。
- 刘桂茹
- 关键词:文化地标城市文化精神向度装帧设计
- 深度激情的生命诉求——旅美作家陈谦小说论被引量:6
- 2008年
- 旅美作家陈谦的小说常常有缠绵悱恻的爱情主题。她的小说不是乡愁的言说,也不关乎国族寓言,而是有关个体生命诉求与情感旨归的多维想象。显示了新移民女性写作的另一种可能性趋势。
- 刘桂茹
- 关键词:生命诉求爱情主题
- 网络文艺:高质量发展与全面小康的文化力量
- 刘桂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