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殿兵

作品数:25 被引量:189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2篇石笋
  • 15篇季风
  • 10篇石笋记录
  • 7篇亚洲季风
  • 6篇洞穴石笋
  • 6篇气候
  • 6篇青天
  • 5篇年纹层
  • 4篇东亚季风
  • 3篇同位素
  • 3篇全新世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指标
  • 2篇东亚季风气候
  • 2篇新仙女木
  • 2篇氧同位素
  • 2篇水文
  • 2篇太阳活动
  • 2篇突变事件

机构

  • 25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5篇刘殿兵
  • 13篇汪永进
  • 4篇张振球
  • 4篇陈仕涛
  • 3篇邓朝
  • 3篇王权
  • 2篇吴江滢
  • 2篇黄伟
  • 1篇邵庆丰
  • 1篇赵侃
  • 1篇蔡演军
  • 1篇程海
  • 1篇孔兴功
  • 1篇崔英方
  • 1篇何尧启

传媒

  • 5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地质论评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地球化学
  • 2篇沉积学报
  • 2篇中国科学(D...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亚热带资源与...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 1篇地理学核心问...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北神农架年纹层石笋记录的YD与8.2ka事件转型模式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基于青天洞两支年纹层石笋QT16和QT40高分辨率δ18O序列,重建了Younger Dryas(YD)和8.2 ka期间季风突变细节过程。结果显示,亚洲季风强度在YD和8.2 ka事件内部并不稳定。在年层时标控制下,季风强度在YD早期最弱,随后缓慢上升,其间叠加三次百年尺度次级振荡;在8.2 ka期间,季风强度整体较弱,内部出现一次持续40 a左右的强季风事件,曲线形态类似"W"结构。运用"方差法"和"RAMPFIT"法分析显示,在两事件开始,季风衰减均表现出缓慢特征(转型时间占据事件整体历时的40%~50%),但在结束期间季风迅速增强,相似变化模式得到了同区其他石笋记录的支持。与格陵兰冰芯记录对比发现,尽管高、低纬气候在两事件结束时段变化特征基本类似,但在两事件开始,亚洲季风衰减过程却显著长于北高纬气温变化。与低纬记录对比显示,热带水文变化在两事件开始阶段均表现出与亚洲季风基本一致的演化趋势,表明亚洲季风的突变过程可能具有鲜明的低纬特色。这些细节差异若得到更多高分辨率地质记录验证,将有利于进一步认识亚洲季风对突变事件的响应方式及其动力学机制。
王权刘殿兵汪永进邓朝
关键词:亚洲季风
石笋记录的百年尺度水文、土壤过程及其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2019年
基于黔西南雾露洞高分辨率石笋同位素记录,重建了62.0~58.2 ka BP和20.9~15.5 ka BP期间亚洲夏季风水文历史和洞穴岩溶环境变化过程。两支石笋(Wu58和Wu60)实测16个^(230)Th年龄和966组氧、碳同位素数据。结果显示,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MIS 3)早期和2阶段(MIS 2)期间,千年尺度δ^(18)O变化非常显著,而δ^(13)C则在稳定的背景值下,呈百年尺度波动。去趋势发现,δ^(18)O指示的百年尺度弱季风事件与δ^(13)C指示的土壤CO_2产率衰减过程变化一致。两组同位素变化呈相似的百年尺度波动,共同周期约300 a,说明本区域土壤CO_2产率变化与百年尺度亚洲夏季风变化密切相关。在变化幅度上,δ^(13)C的振幅远大于δ^(18)O(约1.5~3.5倍),表明碳同位素变化对于气候响应具有放大效应,或者δ^(13)C与δ^(18)O变化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行为。通过与大气^(14)C、冰芯^(10)Be记录对比,发现百年尺度季风强弱及岩溶过程变化与太阳活动指标具有相似性,说明太阳活动对百年尺度季风强弱和土壤CO_2产率起到主控作用。可能的途径是,太阳活动通过海-陆热力差,影响夏季风强度和当地土壤湿度水平,并经生态效应进一步放大。然而,在百年尺度上,δ^(18)O振幅仅为0.4‰,远小于千年尺度变化(1.5‰)。因此,千年尺度亚洲夏季风突变的诱发因子可能不直接受控于太阳活动,需要其他驱动因素或者气候系统内部放大机制来解释。
刘树双方一帆刘殿兵
关键词:石笋土壤过程太阳活动
神农架天鹅洞石笋76~58kaB.P.时段DO事件被引量:9
2007年
据神农架高海拔天鹅洞一支石笋9个^230^h年龄和332组氧、碳同位素数据,建立了76~58kaB.P.Dansgaard-Oeschger(DO)事件时间序列,揭示了深海氧同位素4阶段(MIS4)东亚季风降水百年尺度变化过程。天鹅洞和葫芦洞石笋、格陵兰NGRIP冰芯δ^18O对比显示,天鹅洞记录DO18事件暖湿程度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MIS3)水平,其振幅类似于格陵兰冰芯δ^18O记录。起始时间上,天鹅洞记录DO18事件在710年。^230Th测年误差范围内和葫芦洞记录保持一致,并支持了NGRIP冰芯记录对应时标。在全球降温背景下,如此典型DO事件指示了强季风降水过程。70kaB.P.左右,冰芯DO19事件至少老于石笋记录约950年,远大于700年左右的^230Th测年误差,对老于该时段的冰芯时标需高分辨率地质记录进一步验证。69.09~64.64kaB.P.(DO19'~18)期间,冰芯记录的百年尺度峰谷变化和天鹅洞石笋记录一一对应,反映了低纬热带海洋和北大西洋温盐环流之间耦合作用。
刘殿兵汪永进陈仕涛
关键词:氧同位素石笋
洞穴石笋指标量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洞穴石笋因分布广、可精确测年、δ18O信号可进行区域对比等优势逐渐成为重要的陆相地质载体.然而,由于量化研究不足,δ18O气候环境意义解译尚处于经验化阶段,特别是亚洲季风区石笋δ18O指标解释存在诸多争议.本文试通过总结已有石笋δ18O、δ13C、微量元素、年层厚度等指标量化研究成果,石笋生长机理模拟实验及相关技术方法,分析其存在问题.结合其它地质材料量化方法,从现代器测资料校准、多指标开发、集成树轮材料等方面提出加强现代监测,促进机理研究,定量认识现代洞穴石笋年~季节尺度沉积旋回与洞穴环境关系,建立量化经验模型,以发挥石笋年代学优势,推动区域或全球对比.
刘殿兵
关键词:洞穴石笋
YD事件突变特征及其前兆信号被引量:1
2013年
气候突变前兆信号对研究气候突变爆发方式、特征、细节过程以及未来气候预测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及社会意义.青天洞具有年纹层特征的石笋δ18O记录显示,在新仙女木(Younger Dryas,YD)事件结束期间,季风约在11年内完成转型,但在结束前(11.64 ka BP^11.54 ka BP),季风变化存在2个数十年尺度次级波动,历时约97±7年.该期季风强度颤动与此前YD内部季风变化相比呈现低幅、高频特征,在整个过程中季风强度总体保持上升,且在11.59 ka BP后显示出自相关增强.这些特征与最近洱海湖泊生态系统突变前频繁波动特征类似,说明高频、低幅波动可能反映不同动力系统接近其临界值,可作为突变的前兆信号.
黄沁昕刘殿兵
关键词:前兆信号新仙女木事件
神农架高海拔洞穴石笋古气候记录
全球古气候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过去气候变化的自然历程,探求其形成机制,预测未来人类环境走向.末次冰期是探索气候变化机制极为关键时段.作者从湖北神农架高海拔洞穴采集了一支发育于末次冰期晚期的石笋,进行高分辨率氧碳同位素气候信...
刘殿兵
关键词:冰消期氧碳同位素古气候
文献传递
“8.2ka”事件的湖北神农架高分辨率年纹层石笋记录被引量:27
2013年
基于湖北神农架青天洞1支长179mm石笋的8个^(230)Th年龄、890条纹层和445个氧同位素数据,建立了早全新世8.8~7.9kaB.P.时段平均分辨率为2a的亚洲季风气候记录。结果显示,8.34~8.10kaB.P.期间石笋δ^(18)O明显正偏,指示了一次持续约240a的弱夏季风事件。该弱夏季风事件与同期格陵兰冰芯记录的中心事件(在8.21kaB.P.,持续70a)及淡水注入模拟结果基本一致,表明"8.2ka"事件与淡水注入导致的大西洋经向翻转流减弱或关闭有关。然而,"8.2ka"事件发生前约120a,亚洲季风已开始逐渐减弱,与太阳活动明显减弱时间相对应,据此推测太阳活动可能对"8.2ka"事件具有一定的触发作用。
邓朝汪永进刘殿兵张振球
关键词:早全新世太阳活动
倒数第三次冰消期亚洲季风气候可能的类Younger Dryas事件被引量:14
2006年
对湖北省神农架两个高海拔洞穴(天鹅洞:海拔1600m;永兴洞:海拔1400m)石笋实测了7个U-Th年龄、560个氧同位素以及年纹层厚度变化序列.天鹅洞石笋十年际分辨率δ18O曲线十分类似于江苏南京和贵州荔波石笋记录的波令暖期和新仙女木事件基本特征,表明本区石笋δ18O反映了区域性亚洲季风经向环流及其降水变化特征.相距天鹅洞约70km的永兴洞石笋高分辨率(平均30a左右)δ18O时间序列揭示了倒数第三次冰消期亚洲季风突变过程.基于3个U-Th年龄和连续5000a左右生长纹层计数结果,在245±5kaBP左右冰消期识别出一个千年级冷事件.这一事件持续时间为1371±59a,并在74±4a内快速向间冰期(MIS7e)突变,δ18O的变幅达2.30‰,相当于冰期/间冰期振幅的1/2强.这些事件特征类似于亚洲季风区石笋δ18O记录的新仙女木事件,说明新仙女木事件不是末次冰消期的一次偶然事件,很可能是第四纪冰盖、大尺度海洋/大气环流耦合作用的产物.
陈仕涛汪永进孔兴功刘殿兵Cheng HaiL. R. Edwards
关键词:石笋亚洲季风
东亚季风气候对Heinrich2事件的响应:来自石笋的高分辨率记录被引量:16
2006年
据湖北省神农架天鹅洞一支石笋11个230Th年龄和254个δ18O数据,建立了28.5~22.0kaB.P.同位素分辨率平均约30a的东亚季风气候变化序列。该石笋δ18O曲线与南京葫芦洞石笋记录在重叠时段基本一致,说明本区石笋δ18O反映了区域性东亚季风经向环流特征。在24.3kaB.P.左右,石笋δ18O明显正偏,持续时间近1ka,指示一次显著的弱夏季风事件,与北大西洋倒数第二次冰漂碎屑事件(Heinrich2)同步发生,可视为东亚季风气候对H2事件的响应。高分辨率的δ18O序列揭示了H2事件的内部结构特征:(1)事件发生的突变性,石笋δ18O记录指示事件发生时在100a内δ18O从-8.59‰迅速正偏为-6.75‰,振幅达1.84‰;(2)事件结束的渐变性,δ18O正偏到-6.75‰后便以阶梯状缓慢负偏到-8.86‰至事件结束,持续时间近900a。这一过程与末次盛冰期东亚季风气候H1事件表现的季风强弱转换方式基本一致,说明末次盛冰期东亚季风气候H型事件具有共同的内部结构特征。研究表明,末次盛冰期东亚季风气候H事件的突变可能受北大西洋驱动并经青藏高原冰川变化放大。
陈仕涛汪永进吴江滢刘殿兵
关键词:东亚季风末次盛冰期石笋
末次冰消期亚洲季风气候事件与格陵兰气温数十年尺度对比
<正>由于缺乏来自低纬地区的高分辨率地质记录, 至今为止,人们对冰消过程中极地涛动/北大西洋涛动(AO/NAO)对中/高纬大陆气候的影响了解甚少。在本项研究中,我们依据采自中国中部青天洞一支
刘殿兵
关键词:亚洲季风末次冰消期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