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浏

作品数:12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蛛网膜
  • 6篇蛛网膜下
  • 6篇网膜
  • 6篇膜下
  • 6篇出血
  • 5篇蛛网膜下腔
  • 5篇蛛网膜下腔出...
  • 5篇下腔出血
  • 3篇实验性蛛网膜...
  • 3篇脑损伤
  • 2篇血管
  • 2篇血清
  • 2篇炎症
  • 2篇脂氧素
  • 2篇脂氧素A4
  • 2篇神经外科
  • 2篇铁调素
  • 2篇外科
  • 2篇颅脑
  • 2篇颅脑损伤

机构

  • 10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刘浏
  • 6篇何朝晖
  • 4篇孙晓川
  • 3篇陈耀隆
  • 2篇石全红
  • 2篇詹傲
  • 2篇谢延风
  • 2篇郭宗铎
  • 1篇程崇杰
  • 1篇钟建军
  • 1篇柴伟娜
  • 1篇但炜
  • 1篇张超
  • 1篇熊伟茗
  • 1篇王佳
  • 1篇谭赢
  • 1篇黄志坚
  • 1篇师艺峰
  • 1篇李海涛
  • 1篇徐睿

传媒

  • 2篇重庆医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激光杂志
  • 1篇北方药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脂氧素A4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炎症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正>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具有高致死率和致残率的危险疾病,主要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发。既往研究认为脂氧素A4(LXA4)可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组织中的炎症反应...
刘浏张兆斯郭宗铎孙晓川
文献传递
神经外科病人术后ICP增高与高碳酸血症的临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NICU术后持续ICP监测病人发生ICP升高的临床意义及其与术后高碳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对428例行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并安装颅内皮层下颅内压探头的NICU患者,术后给予持续颅内压监测,进行血气分析,判断有无CO2潴留、高碳酸血症。结果:153例患者术后有ICP升高,其中32例患者血气分析结果提示CO2蓄积,占20.91%;改善患者通气情况,及时纠正高碳酸血症可有效降低ICP。结论:术后ICP水平与机体CO2潴留、高碳酸血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师艺峰石全红李海涛刘浏谢延风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颅内压高碳酸血症
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铁调素表达的变化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大鼠海马铁含量及铁调素(Hepcidin)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铁调素参与SAH后早期脑铁代谢紊乱的可能机制。  方法:成年雄性SD大...
刘浏
关键词:铁调素蛛网膜下腔出血脑铁含量
尿酸对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正>目的:尿酸(UA)作为血清中的主要抗氧化剂,曾被视为引起痛风的主要原因。最近研究显示,UA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然而,UA是否能改善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预后,尚未可知。本课题即研究TBI后,尿酸在临床患者和...
刘汉何骏驰钟建军张洪荣张兆斯刘浏黄志坚吴越蒋理郭宗铎徐睿柴伟娜霍钢孙晓川程崇杰
文献传递
LXA4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内皮损伤引起脑血流调节功能变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主要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是神经外科的一种危重疾病,致死率高达50%,致残率高达30%。大量的SAH患者罹患继发性脑缺血和迟发性脑梗塞;迟发...
刘浏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内皮功能损伤炎症反应脂氧素A4
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铁调素表达的变化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海马铁含量及铁调素(Hepcidin)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SAH后早期Hepcidin参与脑铁代谢紊乱的可能机制。方法 9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组。采用视交叉前池单次注血法构建大鼠SAH模型。在SAH后早期12、24、48、72h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SAH后海马组织内Hepcidin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海马组织总铁含量。结果免疫组化实验发现,与假手术对照组(0.19±0.05)比较,大鼠SAH后12h(0.30±0.06)见Hepcidin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至72h(0.56±0.07)呈逐渐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911,P‐0.05);Western blot实验同样发现,与假手术对照组(0.238±0.047)比较,大鼠SAH后12h(0.481±0.065)见Hepcid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至72h(1.627±0.143)呈逐渐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7.314,P‐0.05);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12h海马总铁含量(58.50±9.19)开始增加,至72h(99.34±7.68)呈逐渐增高趋势,与假手术对照组(43.51±4.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799,P‐0.05);大鼠海马组织Hepcidin蛋白的表达量与海马铁含量成正相关(r=0.914,P<0.05)。结论大鼠SAH后脑铁含量的增加可能与Hepcidin表达增高有关。
刘浏谭关平陈耀隆詹傲熊伟茗何朝晖
关键词:铁调素蛛网膜下腔出血脑铁含量
多媒体辅助技术在神经外科留学生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2年
近年来,中国同国际之间的交流不断扩大,来华学习医学的留学生逐渐增加。重庆医科大学于2001年开始成建制招收海外留学生,留学生主要来自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家,这些留学生的入学基础存在差异,汉语只接受了短期培训。在神经外科全英语临床教学中,针对留学生的实际情况,
何朝晖孙晓川刘浏
关键词:留学生教学神经外科多媒体临床教学成建制
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IL-10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急性颅脑损伤后不同严重程度、不同时间段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77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时GCS评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组,分别于伤后1d、2d、3d、4d、5d抽取静脉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10含量,根据IL-10的动态变化,分析急性颅脑损伤程度与血清IL-10含量之间关系。结果:不同程度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10含量在伤后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增高较轻型和中型损伤更为明显(P<0.05)。结论:血清IL-10含量与急性颅脑损伤程度存在相关性,可作为评估急性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客观指标。
陈耀隆何朝晖刘浏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IL-10
急性颅脑损伤后胰岛素抵抗、血清IL-6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不同时间段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胰岛素水平关系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10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时GCS评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组,分别于伤后1、2、3、4、5d测定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值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急性颅脑损伤程度与HOMA-IR之间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IL-6含量,根据IL-6的动态变化,分析急性颅脑损伤程度与血清IL-6含量之间关系。结果不同程度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胰岛素水平及HOMA-I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血清胰岛素和HOMA-IR越高,急性颅脑损伤的程度越重,同时血清IL-6含量在伤后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增高较轻型和中型颅脑损伤更为明显(P<0.05)。结论空腹血糖值、HOMA-IR及血清IL-6含量与急性颅脑损伤程度存在相关性,可作为评估急性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客观指标。
陈耀隆何朝晖刘浏
关键词:胰岛素抗药性白细胞介素6
Fascin-1在颞叶癫痫大鼠中表达的变化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肌成束蛋白Fascin-1在颞叶癫痫模型大鼠颞叶皮质及海马中的表达变化,探讨Fascin-1与颞叶癫痫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56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5只)、实验组(35只)以及用于行为学观察的干预组(8只)和模型组(8只)。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匹鲁卡品建立颞叶癫痫模型,并在模型点燃后的不同时间点(6 h、24 h、72 h、1周、2周、1个月、2个月)断头取脑;干预组进行外源性Fascin-1干预后,观察其造模后行为学的改变。最后分别运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颞叶皮质和海马中Fascin-1蛋白的动态变化;用免疫荧光双标对Fascin-1进行定位。结果行为学结果示干预组癫痫发作的潜伏期及达到4/5级所需的时间较模型组明显延长(P<0.05),但发作程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颞叶皮质和海马中的Fascin-1表达水平在各个时间点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6 h时间点除外)。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同样显示实验组Fascin-1蛋白表达水平在各个时间点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6 h时间点除外)。免疫荧光双标检测结果显示,Fascin-1主要表达于神经元上而不是星形胶质细胞。结论 Fascin-1蛋白的水平在颞叶癫痫大鼠模型中显著下调,外源性给予Fascin-1多肽后,发现对癫痫的发作有延缓作用。提示Fascin-1蛋白的降低可能与颞叶癫痫的病理过程有着密切关系。
詹傲石全红张超谭赢刘浏谢延风但炜王佳
关键词:FASCIN-1颞叶癫痫大脑皮质海马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