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立涛

作品数:49 被引量:690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经济管理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2篇能源
  • 9篇中国能源
  • 6篇可持续发展
  • 5篇水泥
  • 5篇能源安全
  • 5篇物质流
  • 4篇能源供给
  • 4篇情景分析
  • 4篇物质流分析
  • 3篇影响因素
  • 3篇生态
  • 3篇生态环境
  • 3篇水泥生产
  • 3篇区域经济
  • 3篇粮食安全
  • 2篇代谢
  • 2篇中国能源消费
  • 2篇生命周期
  • 2篇石油
  • 2篇实证

机构

  • 49篇中国科学院
  • 2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3篇中国科学院研...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湖南文理学院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东北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49篇刘立涛
  • 37篇沈镭
  • 11篇高天明
  • 10篇薛静静
  • 10篇刘晓洁
  • 9篇钟帅
  • 7篇陈枫楠
  • 7篇沈明
  • 6篇成升魁
  • 6篇张艳
  • 5篇张超
  • 4篇王礼茂
  • 4篇曹植
  • 3篇鲁春霞
  • 3篇刘刚
  • 2篇代涛
  • 2篇赵建安
  • 2篇吴良
  • 2篇彭保发
  • 1篇孔含笑

传媒

  • 16篇资源科学
  • 7篇自然资源学报
  • 3篇地理学报
  • 3篇中国科学院院...
  • 2篇地理研究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Journa...
  • 2篇中国自然资源...
  • 1篇中国能源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经济地理
  • 1篇中国矿业
  • 1篇地理科学
  • 1篇湖北师范学院...
  • 1篇资源与产业
  • 1篇中国自然资源...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自下而上方法的中国水泥生产碳排放强度演变趋势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水泥工业减排是实现中国碳减排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和理解中国水泥工业生产碳排放强度的演变趋势有助于评估和识别中国水泥工业的减排潜力和重点减排技术。水泥是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基础性原材料,但中国水泥生产又是高能耗和高排放行业,使其成为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实施节能减排的重点关注之一。1981—2015年间,中国水泥消耗由8208万t急剧增长到234 800万t,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成为世界第一大水泥生产和消费国。本文利用节能减排成本曲线和技术普及趋势曲线,计算了16项水泥工业节能减排技术的节能减排潜力和普及趋势,并设计三种可能情景(基准情景、经济效率情景和技术情景),模拟了2015—2050年期间中国水泥工业碳排放强度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到2050年,基准情景、经济效率情景和技术情景下中国水泥工业综合碳排放强度将分别下降至491kg CO_2/t、431kg CO_2/t和342kg CO_2/t。相比于IEA制定的2050年目标(420kg CO_2/t水泥),在技术情景下,中国水泥工业的碳排放强度将足够完成既定目标;而在经济效率情景下,中国水泥工业的碳排放强度离减排目标仍有11kg CO_2/t水泥的差距。这意味着,中国水泥工业若要实现IEA制定的减排目标,需要对各个过程的技术进行改进,重点应致力于针对工艺排放的减排技术路径,实施政府调控,能源或碳税机制等政策手段,是促进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曹植沈镭沈镭钟帅刘立涛
关键词:水泥生产碳排放强度
中国水泥熟料排放系数差异性及区域减排策略选择
2017年
水泥熟料是主要的CO_2排放源,其排放系数受原料种类和品质、生产工艺、生产规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分析中国各地区熟料排放的差异性、减排潜力和策略选择,可以为区域降低熟料排放的方法和政策选择提供决策支持。本文以全国22省市中182条新型干法生产线和75条立窑生产线为样本,对中国水泥熟料排放系数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1)生产工艺的排放差异:立窑熟料排放系数高于新型干法;(2)生产规模的差异:随着生产规模的增加,燃料排放、电力排放呈现降低的趋势,而工艺排放则不受此影响;(3)熟料排放系数呈现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加的态势,从熟料排放系数构成来看,熟料高MgO含量将导致高的工艺排放,原料替代减排主要集中在钢铁和磷生产集中的华北和西南地区;高寒区域和西南地区也是高能源强度和高燃料排放的区域。论文进一步分析了工艺替代、规模生产和原料替代三种方式在调研省区的减排潜力,根据各种方法减排量所占份额,将驱动区域减排的方式选择归纳为单因素、双因素和均衡发展三种类型。文章认为调研区域应根据三种方式的份额,有目的地选择减排方式和设计相应的减排政策。
高天明沈镭赵建安赵建安刘立涛王礼茂
关键词:水泥熟料
2050年中国能源消费的情景预测被引量:49
2015年
与全球气候变化紧密相关的能源消费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特别是中国能源消费规模、能源消费峰值和消费结构等更是关注的重点。论文在简要评述中国能源消费峰值、能源消费预测方法和模型的基础上,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对中国能源消费预测研究成果,侧重于人口和经济等驱动中国能源消费的两大主要因素,参考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均能源消耗及人均累计能耗变化规律,对中国未来能源消费趋势进行了定量预测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人均能耗、总量和人均累计消费量均有较大的发展潜力。2050年中国人均能耗大致在4.75~9.31 tce,上限也只相当于美国人均能耗峰值的76%;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还将持续增长,205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在61.91×108~121.33×108tce;1870—2050年,中国人均累计能耗最佳分布区间为207~294 tce,只相当于1870—2012年美国人均累计能耗的46%、德国的56%、英国的57%。2文献梳理表明,当前预测中国能源消费峰值的各种研究成果大多认为在62×108~79×108tce,而峰值年份则出现在2035—2045年,论文认为除美国、英国和德国情景将有峰值出现外,其他情景尚不可能出现峰值;3法国情景下中国能源消费"零"增长将于2040年左右出现;日本、韩国以及基准情景预测显示,2035年以后中国能源消费将进入到2%左右的低速增长期。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未来能源消费预测采用法国、日本、韩国情景较为合理,2035年以后,中国能源消费将进入低速增长期。当前,中国人均收入不高,人均能耗尤其人均累计能耗处于较低水平,过早乐观承诺能源消费峰值,易使气候变化谈判陷入被动;从中国国情出发,需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留有能源消耗空间;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集约使用,积极倡导节能型生产生活方式,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能源安全、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
沈镭刘立涛王礼茂陈枫楠张超张超钟帅
关键词:能源消费情景人均能耗
中国能源分区情景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功能定位被引量:12
2011年
论文在综合运用基于IPAT方程的情景分析法,借助ArcG IS空间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分区技术,基于该技术开展了中国能源分区及可持续发展功能定位研究。得到以下结论:①持续到21世纪中叶,能源消费仍集中分布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而能源供给则集中分布在"三北"(东北、华北与西北)地区;②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最高的区域集中分布于东部沿海京津冀、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具体包括上海、浙江、北京、江苏、广东与海南,而能源对外依存度最小的省份则主要分布于"三北"地区;③按能源可持续利用情况把中国划分为五大区,即能源强不可持续区(I)、能源不可持续区(II)、能源弱可持续区(III)、能源可持续区(IV)与能源强可持续区(V)。最大幅度地挖掘能源资源潜力,实现能源资源的本地化、多元化及来源的多元化是强输入区(I区)、次强输入区(II区)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对非可再生能源的替代力度,优化能源结构是自给自足区(III区)的核心所在;作为周边区域能源安全缓冲区是次强输出区(IV区)的主要职责;作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区和能源基地是强输出区(V区)的功能所在。
刘立涛沈镭
关键词:情景分析
中国区域能源效率时空演进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3
2010年
将化石能源消费中产生的环境影响作为投入要素引入到全要素能源效率(Total-Factor En-ergy Efficiency,TFEE)的研究之中,是不断完善能效评价的重要途径。论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选取煤炭、原油、天然气、电力及燃料燃烧工业废气排放量作为投入变量,真实GDP(不变价)作为单一产出变量,借助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刻画了1997—2007年来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时空演进格局。在此基础上,论文利用1998—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建立TFEE固定影响模型进一步解析了中国区域TFEE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作用机理。研究表明:①中国区域TFEE整体水平不断改进,但区间差异持续扩大,区域分异态势显著;②中国TFEE高效区空间分布从南部沿海"线"状向南部片区"面"状格局演进;③全国层面上看,技术进步、经济开放性及能源消费结构与TFEE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产业结构、市场化水平及能源资源禀赋则与之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④区域层面上看,技术进步成为各区域改进TFEE最为关键的一环,与TFEE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产业结构及市场化水平对绝大多数区域TFEE存在显著影响。
刘立涛沈镭
关键词:全要素能源效率DEA
中国区域能源利用效率与经济水平协调发展研究
能源资源的稀缺性和战略性不断增强,社会经济与提高能源效率协调一致发展日益受到重视。论文通过构建多指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八大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2000-2010a)和能源效率水平(2000-2...
薛静静沈镭刘立涛高天明
关键词:区域经济资源利用
文献传递
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关键金属循环利用战略与对策被引量:7
2022年
随着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全球共识和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未来关键金属消费将长期大幅增长,循环利用潜力也将逐渐增大。面对百年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缘冲突交织,加大循环利用对关键金属供应安全的保障作用已成为美国、欧盟等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国家安全层面的战略共识。文章通过梳理关键金属循环利用的潜力、挑战和主要发达国家的应对战略,力图为我国关键金属循环利用战略和对策制定提供借鉴,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低碳转型。
刘刚刘立涛欧阳锌刘仟策李想闫强
关键词:低碳转型循环利用二次资源
A National Accounting Framework for the Petroleum Cycle:A Case Study of China被引量:1
2016年
In a world of climate change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il is the strategic resource that is closely intertwined and interdependent. Tracing the evolution of petroleum resources flow is fundamental to understanding petroleum supply and demand, and can also serve as the basis for assessing CO2 emissions from petroleum products.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a petroleum products flow accounting framework that divides petroleum flow into four phases, three flows, three libraries, and two processes, and summarizes the approach to measure and analyze petroleum resources flows. It takes China as an example for empirical research, and finds that: ①China's petroleum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import hav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increasing demand and limited supply have created an urgent need for China to diversify its petro-leum sources globally to ensure its oil security.②Final consumption accounts for the use of most petroleum products and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losses in the petroleum refining process. ③With the exception of crude oil, petroleum product flows among various sectors has changed greatly. Particularly, the flow of petroleum products into transport and residential consumption has trended upward significantly, whereas the flow to industry is trending downward.④CO2 emission data shows that CO2 emission amounts increased rapidly from 456Mt in 1993 to 1517Mt in 2013. Previously, the top three C02 emitters were the industrial sector, the transport sector including the transport, storage and post segments, and the thermal power sector. Currently, the largest emitters are the transport sector, the industrial sector and the residential consumption sector. Finally, poorly demarcated system boundaries and incomplete databases and models constrain research on industry flows of petroleum resources for non-energy use.
刘晓洁刘立涛成升魁沈镭鲁春霞
中国区域能源利用效率与经济水平协调发展研究被引量:23
2013年
能源资源的稀缺性和战略性不断增强,社会经济与提高能源效率协调一致发展日益受到重视。论文通过构建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八大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2000年-2010年)和能源效率水平(2000年-2009年)进行系统的评价,借助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两者发展过程中的时空差异、演变特征及协调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能源效率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和能源效率高水平区都呈线状分布,两者都具有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递减的趋势;②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能源利用效率的协调性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两者之间的协调度越高,高协调度区域表现出沿海、沿江分布的特点;③高协调度省区由点线状向线状和面状扩展,东部沿海、北部沿海、黄河中游和西北地区省份协调度增长最为明显,东北、长江中游、和西南地区省份也有所增长。
薛静静沈镭刘立涛高天明
关键词:经济发展能源效率全局主成分分析协调发展
能源安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及其主要进展被引量:26
2012年
在能源价格和温室气体减排双重驱动下,能源安全研究再次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加强能源安全理论、方法研究,对于把握能源安全关键要素,识别一国(区域)能源安全状态及演进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为能源安全预警与响应机制的构筑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对国内外能源安全理论、方法及其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结果表明:①国内能源安全定量研究较为薄弱,主要表现为研究成果匮乏、缺乏共识;②国际上,能源安全研究方法大多基于能源安全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WI)与Herfindahl-Hirschman指数(HHI)。其中,又以英国能源供应安全联合研究小组(JESS)、荷兰能源研究中心(ECN)、国际能源署(IEA)以及亚太能源研究中心(APERC)所开发的能源安全模型较具有代表性;③能源安全定量研究在时间尺度、空间尺度、评价内容及不确定性上均有待改进。
刘立涛沈镭刘晓洁
关键词:能源安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