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蓉萍
- 作品数:10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钦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56例AIDS机会性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AIDS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认知水平和诊疗技能。方法:对56例AIDS机会性感染病例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感染的病原体具有多样性,感染的部位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不同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各种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不同。结论:临床医生要提高对AIDS机会性感染的认识和处理能力,以便及早发现、及时对症、支持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 杨伟荣刘蓉萍黄丽云
- 关键词: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机会性感染
- 20例HIV/AIDS合并肺结核病的临床分析
- 2010年
- 梁翠玲吕善东刘蓉萍
- 关键词: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妊娠57例临床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合并妊娠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分娩的57例乙型肝炎孕妇做为观察组,选择同期57例乙肝表面抗原检测阴性的孕妇做为对照组,观察2组新生儿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率、低出生体重儿数、产后出血孕妇数、孕妇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脐血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率观察组为64.91%,对照组为1.7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观察组为8.77%,对照组为5.26%,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观察组为43.86%,对照组为8.7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孕产妇住院天数观察组为(8±3.2)d,对照组为(3±2.1)d,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可宫内感染胎儿,增加产后出血量,延长孕产妇住院天数。
- 刘蓉萍米建锋
-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妊娠产后出血新生儿宫内感染
- 规范化健康宣教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
- 2023年
- 探讨分析规范化健康宣教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效果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8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组别,每组各有40名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以对照组为基础采取规范化的健康宣教。对两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遵医嘱行为、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遵医嘱行为、生活质量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心理状态得分更低(P<0.05)。结论 对艾滋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的健康宣教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于该疾病的认知程度,还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消除不良心理状态对自身的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蓉萍
- 关键词:艾滋病防治知识生活质量
- 观察乌司他丁+抗感染治疗对脓毒症患者血液感染指标的临床影响
- 2023年
- 明确在脓毒症患者中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对血液感染指标的临床影响。方法 将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诊治的118例脓毒症患者按治疗方式纳入常规组(n=59)和研究组(n=59 ),常规组采取的是一般抗感染,研究组采取的是一般抗感染基础上使用乌司他丁。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液感染指标(PCT、WBC、CRP)、肾功能指标(Cr、BUN)、凝血功能指标(PLT、PT、APTT、FIB、TT)、乳酸、Marshall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评分;并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心悸、颜面潮红、恶心呕吐、皮疹、过敏、腹泻)。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血液感染指标、肾功能指标、凝血功能、乳酸、MODS评分相比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PCT、WBC、CRP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的Cr、BUN、PT、APTT、TT、乳酸水平和MODS评分更低于常规组(P<0.05),而PLT、FIB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无区别(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在常规抗感染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抗感染治疗,炎症控制更加理想,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凝血功能,不会增加并发症。
- 刘蓉萍曾德福苏小霞
- 关键词:乌司他丁抗感染脓毒症血液感染
- 东莨菪碱在吸毒的破伤风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东莨菪碱对吸毒的破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1例吸毒的破伤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及安定微泵持续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加用东莨菪碱(0.05~0.12 mg/kg).比较两组患者痉挛性窒息次数、抽搐好转天数、肌张力好转天数、平均住院天数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每小时痉挛性窒息次数、抽搐好转天数、肌张力好转天数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东莨菪碱治疗吸毒的破伤风患者可减轻临床症状,缩短住院天数,降低死亡率,临床疗效更为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刘蓉萍
- 关键词:破伤风
- 36例HIV/HCV合并感染病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有相同的传播途径,均可通过静脉注射毒品、血液及血制品、性接触及母婴垂直传播,两者合并感染较为常见。合并感染病例中,HIV、HCV互相作用,加速疾病的进展,如:HIV可加速HCV病情的进展,加重肝损害,也可妨碍HCV急性感染者体内HCV的清除,导致发展为慢性感染的危险性增加,发展为肝硬化的概率增加、时间缩短,且能够增加肝炎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 梁翠玲刘蓉萍
- 关键词:HIV/HCV感染病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静脉注射毒品母婴垂直传播
- 抗结核药致肝损害61例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抗结核药物是引起肝功能损害的最常见药物[1]。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药物性肝损害,这种情况在合并有乙肝病毒感染、糖尿病、营养不良、HIV/AIDS患者及老年患者中显得尤为突出。为提高临床医师对抗结核药物导致肝功能损害的认识及防治水平,笔者对2010~2011年我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肺结核患者61例,
- 杨伟荣刘蓉萍
- 关键词:抗结核药肝损害
- HIV/AIDS合并肺结核病临床特征分析49例被引量:2
- 2012年
- 结核病是艾滋病的最常见和最先发生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也是造成艾滋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结核病加重了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病程发展,缩短艾滋病患者的生命,而HIV/AIDS的流行又促进了结核病的传播。随着HIV感染的流行,
- 杨伟荣刘蓉萍
- 关键词:肺结核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机会性感染HIV感染病程发展
- 空洞型肺结核并真菌感染5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空洞型肺结核并真菌感染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提高该病诊治水平.方法:选择我院2010~2013年我院收治的空洞型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58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空洞型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临床上多有合并免疫性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特点,结核病灶广泛空洞形成肺结构改变及慢性消耗性疾病基础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结论:肺结核并肺部真菌感染与患者肺组织结构严重破坏、免疫功能低下和菌群失调有关,易误诊误治,应及时行痰真菌检查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必要时行诊断性抗真菌治疗,以免延误治疗.
- 刘蓉萍张婷婷马春艳
- 关键词:空洞型肺结核真菌感染曲霉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