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雅普

作品数:10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血管
  • 4篇微血管
  • 4篇颈脊髓
  • 4篇脊髓
  • 3篇三维可视化
  • 3篇前路
  • 3篇人工颈椎间盘
  • 3篇人工颈椎间盘...
  • 3篇椎间盘
  • 3篇椎间盘置换
  • 3篇邻近节段
  • 3篇节段
  • 3篇近节
  • 3篇颈椎
  • 3篇颈椎间盘
  • 3篇颈椎间盘置换
  • 3篇可视化
  • 2篇置换术
  • 2篇枢椎
  • 2篇术后

机构

  • 10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广州军区广州...
  • 3篇漯河医学高等...
  • 2篇广州军区总医...

作者

  • 10篇刘雅普
  • 4篇夏虹
  • 3篇尹庆水
  • 3篇石林
  • 2篇赵卫东
  • 2篇隋文渊
  • 1篇艾福志
  • 1篇陈旭琼
  • 1篇杨庆磊
  • 1篇陈育岳
  • 1篇刘雅普
  • 1篇张涛
  • 1篇朱青安

传媒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广东医学

年份

  • 4篇2019
  • 1篇2016
  • 5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第Ⅲ代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三维稳定性评价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对比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固定系统(TARP)与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的三维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具新鲜上颈椎尸体标本(C0-3),随机分为正常组、TARP组、后路钉棒组。每组标本均利用美国魔神运动分析技术公司步态分析系统(Motion Analysis,co.6Eagle系统)测量屈伸、侧屈、旋转各个方向的运动范围(ROM),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路TARP钢板组与后路椎弓根钉棒组在屈伸、侧屈、旋转各个方向上与完整标本差异显著。前路TARP钢板组与后路椎弓根钉棒组在屈伸、侧屈、旋转各个方向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前路TARP固定系统具有与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相当的三维稳定性,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前路TARP系统可作为寰枢椎可靠内固定的选择方法之一。
石林夏虹赵卫东刘雅普杨庆磊尹庆水
关键词:寰枢椎前路后路内固定生物力学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情况的早中期随访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邻近节段退变情况。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患者39例。其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32~60岁,平均45.7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30个月。其中脊髓型颈椎病2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11例,混合型颈椎病2例(神经根型加脊髓型)。单节段病变27例,双节段病变12例。使用Prestige假体9例、Prodisc-C假体4例、Discover假体26例。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测量置换节段及邻近节段活动度(Cobb角变化),并采用Kellgren X线颈椎退变分级评估法对邻近节段颈椎间盘退变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3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3.1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置换节段及置换节段相邻上、下位节段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Kellgren X线椎间盘退变分级评价结果显示,末次随访时有5例患者出现退变情况改变,其中从无(0级)退变为轻度(1、2级)3例,由轻度1级退变到轻度2级1例,由轻度2级退变到中度(3级)1例,退变发生率为12.8%,但退变情况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93,P=0.406)。术后15个月(32例患者)邻近椎间盘未发生退变情况。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有良好疗效,可较好地保留置换节段及邻近节段活动度,并可能对邻近节段的椎间盘起保护作用。
刘雅普夏虹艾福志石林隋文渊
关键词:颈椎病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邻近节段退变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后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对比被引量:1
2016年
背景:通过前期的临床随访研究发现,前路颈椎融合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速度要快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相较于前路颈椎融合可以保持良好的置换节段活动度,是否置换后邻近椎间盘的应力情况与融合之间存在着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目的:对比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选择1名30岁健康男性志愿者,人工颈椎间盘和颈椎前路钢板实物进行薄层CT扫描,通过Mimics 10.01及Geomagic Studio.v11软件重建出三维图像,将以上三维数据导入Abaqus 6.9有限元分析软件中进行网格划分、赋值、应力分析。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模拟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及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应力变化。结果与结论:(1)在相同的预载荷条件下,前屈、后伸、侧屈等运动状态时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应力明显大于正常人相应节段椎间盘应力;而人工椎间盘植入后与正常人相比,在前屈、后伸、侧屈等运动状态时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应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组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组相比较,融合组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应力较置换组增大10.3%-51.6%;(3)有限元分析方法发现,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后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大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组,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相较于传统前路减压融合,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可能将更好地发挥其对邻近节段椎间盘的保护作用。
刘雅普侯秀伟吴广良夏虹
关键词:颈椎椎间盘数字化骨科人工颈椎间盘置换
硫酸钡灌注联合micro-CT扫描实现大鼠颈脊髓微血管的三维可视化和量化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背景:血管结构是维持颈脊髓功能的重要基础,为了评估微血管在颈脊髓损伤及治疗过程中的参与程度,首先需要对正常颈脊髓微血管结构进行良好的三维可视化和精确的量化分析,但目前相关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硫酸钡灌注联合micro-CT扫描对大鼠正常颈脊髓微血管结构的三维可视化和量化分析效果,为后期评估微血管在颈脊髓损伤中的参与程度及衡量治疗效果奠定基础。方法:实验纳入5只成年雄性SD大鼠,体质量280-320g,所有动物操作程序均根据国家相关实验动物使用准则施行,并获得南方医科大学动物使用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大鼠深度麻醉后,经心脏穿刺使用温肝素生理盐水、多聚甲醛、硫酸钡灌注剂进行血管灌注,取颈脊髓组织置于micro-CT中进行扫描及三维重建,量化分析血管体积与组织体积比值、血管表面积与组织体积比值、血管数目、血管直径、血管分离度、连接密度、结构模型指数以及不同直径微血管的数量、百分比及体积等指数。结果与结论:①颈脊髓微血管经三维重建可视化后,颈脊髓内微血管结构清晰可见,可以清晰显示出颈脊髓的前、后动脉以及几级分支动脉;②通过量化分析微血管指数,结果显示,血管体积与组织体积比值为0.022±0.002,血管表面积与组织体积比值为(52.370±6.271)mm-1、血管数目为(0.604±0.076)mm-1、血管直径为(0.040±0.005)μm、血管分离度为(1.762±0.255)μm、连接密度为(2.661±0.757)mm-3、结构模型指数为4.400±0.129,并成功量化了不同直径颈脊髓微血管的数量、百分比及体积等;③结果表明,硫酸钡灌注联合micro-CT扫描可实现对大鼠正常颈脊髓微血管结构良好的三维可视化和精确的量化分析,为后期评估微血管在颈脊髓损伤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及衡量治疗效果奠定了良好基础。
刘雅普刘雅普杨舟吴秀华吴晓亮朱青安
关键词:微血管颈脊髓三维可视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ACDF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情况的对比与分析
一、研究目的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是外科治疗颈椎病的经典手术方式,大量的临床研究报道了其优良的应用效果,现已广泛应用于治...
刘雅普
关键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退变机制神经功能
文献传递
大鼠颈脊髓微血管的三维可视化和量化分析研究
<正>探讨硫酸钡灌注联合micro-CT扫描对大鼠正常颈脊髓微血管结构的三维可视化和量化分析效果,为后期评估微血管在颈脊髓损伤中的参与程度及衡量治疗效果奠定基础。将5只成年雄性SD大鼠(体质量280~320 g)深度麻醉...
刘雅普朱青安林俊育杨舟吴秀华吴晓亮
文献传递
寰枢椎前、后路固定对枢椎及齿突拉力的比较研究
2012年
目的比较前路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transor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TARP)系统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对枢椎及齿突的最大下位力,为临床选择固定方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6个男性新鲜尸体寰枢椎标本(C1、2)制备寰枢椎不稳模型后,分别采用TARP系统(TARP组)和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椎弓根钉棒组)固定,采用材料试验机测量前、后路固定系统对枢椎及齿突的最大下拉力。结果 TARP组和椎弓根钉棒组最大下拉力分别为(77.38±16.10)N和(39.31±17.27)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06,P=0.000)。结论前路固定系统较后路固定系统对枢椎及齿突下拉力大,提示对于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从前路进行复位具有更可靠的复位效能。
石林夏虹赵卫东刘雅普刘明怀尹庆水
关键词:寰枢椎前路后路
动物体内镁合金的降解和毒性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动物股骨髁上植入镁合金圆销后,在镁合金降解过程中骨-金属界面的变化及肝肾组织毒性情况。方法在新西兰大白兔股骨髁上横向植入镁合金圆销,术后抗炎处理,自由活动,12周后处死动物取材;X线及microCT观察镁合金圆销大概降解情况以及骨-金属界面情况,组织切片观察肝肾组织结构以判断有无肝肾毒性,血生化检查血中镁离子变化。结果 X线以及CT显示手术结束时镁合金圆销植入位置良好,随着镁合金材料在体内的降解,8周时骨-金属界面首先出现一定空隙,12周时观察到空隙消失,圆销周围未出现骨质吸收溶解。动物体内镁离子各时段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肾组织切片组织形态与正常肝肾组织一致。结论镁合金降解过程中骨-金属界面的变化符合骨质的正常生长状态,且不产生肝肾毒性。
隋文渊尹庆水陈旭琼刘雅普张涛陈育岳
关键词:镁合金降解毒性
三羟乙基芦丁对大鼠颈脊髓损伤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芦丁对中枢神经疾病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对脊髓损伤的作用鲜有报道。三羟乙基芦丁(THR,Trihydroxyethylrutin)是在芦丁分子结构基础上添加了三个羟乙基基团,促进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和利用,达到更好的药效。TH...
刘雅普
关键词:脊髓损伤微血管电生理行为学组织学
颈脊髓半侧挫伤慢性期的微血管三维可视化与量化分析研究
<正>通过血管灌注联合micro-CT扫描对正常大鼠和半侧挫伤大鼠的颈脊髓微血管进行三维可视化和量化分析研究,评价大鼠颈脊髓半侧挫伤后慢性期的微血管改变情况。将12只SD大鼠进行硫酸钡或氧化铅进行灌注,通过低分辨率和高分...
刘雅普朱青安林俊育杨舟吴秀华吴晓亮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