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峰
-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1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蛋白多糖在脱细胞猪肺动脉带瓣管道中抗钙化的作用
- 2012年
- 目的:证实去除细胞外基质蛋白多糖对提高脱细胞猪肺动脉带瓣管道抗钙化性能的作用,为研制组织工程化肺动脉带瓣管道做准备。方法:实验分为3组,即A组:为新鲜猪肺动脉带瓣管道组织,B组:用胰蛋白酶+Triton X-100处理的脱细胞猪肺动脉带瓣管道组织和C组:在B组处理的基础上再经透明质酸酶消化,去除细胞外蛋白多糖基质成分的猪肺动脉带瓣管道组织,每组4份(n=4)。方法:实验室:将3组样本分别进行HE染色后,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肺动脉管壁及瓣膜组织的变化。采用盐酸胍抽提结合阿利新蓝染色法测定蛋白多糖的含量。同时将3组样本包埋于大鼠皮下,于6周后取出标本进行Van Kosaa银染色法(钙盐染色)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分别定性、定量分析组织的钙化程度。结果: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显示,猪肺动脉管壁和瓣膜组织的细胞可以较完整的去除,纤维网架结构可以完整保持。蛋白多糖含量的测定显示,与A、B组相比,C组细胞外基质蛋白多糖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大鼠皮下包埋实验显示,与A、B两组相比,C组的钙化反应更少,管壁组织钙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采用胰蛋白酶+Triton X-100脱细胞方法可以达到去除细胞的目的。通过大鼠皮下包埋实验证明,采用透明质酸酶消化减少细胞外基质蛋白多糖的含量可以进一步减少脱细胞组织的钙化反应,为组织工程肺动脉带瓣管道的构建提供较为理想的脱细胞基质材料。
- 郭海平史海峰李温斌许秀芳郭俊平靳振生张素玲
- 关键词:肺动脉蛋白多糖脱细胞
- 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2004年4月~2008年6月,共19例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在我科接受诊断及治疗,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17~64岁(40.7±12.1岁)。术前临床诊断:心脏占位性病变,原发性恶性肿瘤。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完整切除肿瘤3例,部分切除1例,行同种异体心脏移植1例,开胸探查取活组织检查5例;9例(47.4%)患者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住院时间9~15d(10±7d),均顺利出院。术后发生心包积液2例,发热1例,均经对症治疗治愈。术后病理检查:平滑肌肉瘤1例,恶性间皮瘤1例,血管内皮肉瘤8例。随访14例(73.7%),随访时间1~38个月,死亡14例(73.7%),死于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失访5例(26.3%)。结论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预后差,尽早明确诊断,尽可能完整地切除肿瘤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宋士秋王圣李温斌张健群周其文郭海平史海峰
- 关键词:心脏恶性肿瘤外科治疗
- 碳化二亚胺交联去细胞猪肺动脉带瓣管道物理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碳化二亚胺(carbodiimide,EDC)交联去细胞猪肺动脉带瓣管道体外的物理性能。方法在相对无菌条件下取得20个猪带瓣肺动脉,沿肺动脉瓣膜交界处纵向剪开分成3份(每份样本都由肺动脉管壁及其瓣膜组织组成)。将3份样本用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为新鲜猪肺动脉带瓣管道样本,不再进一步处理;B组为去细胞组织样本,采用胰蛋白酶+去污剂Triton X-100对猪带瓣肺动脉样本进行去细胞处理;C组为EDC交联去细胞组织样本,即在B组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行EDC交联处理。测试肺动脉组织含水量、厚度、抗张强度和热皱缩温度,评价所有样本的物理性能。结果胰蛋白酶+去污剂能完全去除猪肺动脉带瓣管道组织的内膜层内皮细胞和管壁及瓣膜组织的细胞和部分基质成分,保留比较完整的纤维支架成份。与A组相比,B组肺动脉壁样本含水量增加(P=0.000),肺动脉瓣膜含水量变化不明显,肺动脉壁(P=0.000)和瓣膜(P=0.000)的厚度减少、抗张强度下降(P<0.01)、热皱缩温度无明显变化。与B组比较,C组肺动脉管壁样本含水量减少(P=0.000),肺动脉瓣膜样本含水量变化不明显。肺动脉管壁和瓣膜样本的厚度变化不明显、抗张强度增加(P<0.01)、热皱缩温度增加(P=0.000,0.000)。与A组相比,C组肺动脉壁和瓣膜含水量变化不明显,肺动脉壁和瓣膜的厚度减小(P=0.000,0.000),抗张强度无明显差别,热皱缩温度增加(P=0.000,0.000)。结论 EDC交联去细胞方法能够加强去细胞肺动脉带瓣管道的抗张强度、降低去细胞肺动脉管壁的含水量。
- 郭海平李温斌王圣史海峰郭俊平靳振生薛丽霞崔鹤仙梁建国
- 关键词:碳化二亚胺去细胞肺动脉心脏瓣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