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创兴

作品数:94 被引量:458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6篇生物学
  • 29篇农业科学
  • 10篇医药卫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3篇山茶
  • 19篇山茶属
  • 14篇植物
  • 11篇红山茶
  • 9篇CAMELL...
  • 7篇山茶科
  • 6篇野生
  • 6篇金花茶
  • 5篇栽培
  • 5篇生物碱
  • 5篇四甲基
  • 5篇尿酸
  • 5篇嘌呤生物碱
  • 5篇柃属
  • 5篇系统发育
  • 5篇甲基
  • 5篇GC-MS
  • 5篇茶树
  • 4篇野生茶
  • 4篇野生茶树

机构

  • 93篇中山大学
  • 6篇广东省农业科...
  • 4篇广州市园林科...
  • 3篇广西林业科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广东省职业病...
  • 1篇伊犁师范学院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广东教育学院
  • 1篇不列颠哥伦比...
  • 1篇棕榈园林股份...
  • 1篇广州市林业和...

作者

  • 94篇叶创兴
  • 34篇石祥刚
  • 23篇宋晓虹
  • 16篇李成仁
  • 11篇李凯凯
  • 9篇郑新强
  • 9篇张宏达
  • 6篇卢嘉丽
  • 6篇彭力
  • 6篇李家贤
  • 6篇王园园
  • 5篇杨晓绒
  • 5篇王冬梅
  • 5篇黄华林
  • 5篇何玉媚
  • 5篇袁长春
  • 5篇王冬梅
  • 4篇李小艳
  • 4篇仰晓莉
  • 4篇高昆

传媒

  • 28篇中山大学学报...
  • 8篇广西植物
  • 6篇生态科学
  • 6篇广东园林
  • 5篇广东农业科学
  • 5篇天然产物研究...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广东省植物学...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植物分类学报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国油脂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热带农业科学
  • 1篇植物研究
  • 1篇中国园艺文摘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14篇2010
  • 9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 4篇1997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可可茶种群分化及其与近缘种的亲缘关系被引量:10
1999年
利用随机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茶Cameliasinensis(L)OKtze、普洱茶Casamica(Mast)Chang和可可茶CptilophylaChang含不同类型嘌呤生物碱(含可可碱、含可可碱+咖啡碱、含咖啡碱)的3个类群进行了分析.选用16个引物(10bp)扩增出401个DNA片段,用于遗传相似性分析,构建树系图.分析结果表明:①可可茶种群可分为含可可碱和含可可碱+咖啡碱两个类群,而含咖啡碱性状的类群应归并到茶Csinensis(L)OKtze类;②可可茶含可可碱和含可可碱+咖啡碱两个类群之间亲缘关系较近,来自同一起源,后者可能是由于可可茶与近缘种杂交所致;③可可茶与近缘种茶、普洱茶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
袁长春施苏华叶创兴
关键词:种群分化RAPD亲缘关系近缘种
苦茶Camellia assamica var kucha Chang et Wang的嘌呤生物碱被引量:24
1999年
用重量法和柱层析法从苦茶Camellia assamica varkucha Chang et Wang 的嫩梢中分离出3 种嘌呤生物碱, 经薄层层析、熔点测定、元素分析、核磁共振和质谱等对其结构的测定,鉴定为咖啡碱、1 , 3 , 7 , 9四甲基尿酸和可可碱, 其百分含量分别为088% , 084 % 和029 % . 样品水提物经氯仿萃取后直接由高压液相色谱分析, 测得苦茶含咖啡碱1932 9% ,四甲基尿酸1294 1 % , 可可碱0585 5 % , 茶叶碱0012 8% .
叶创兴林永成苏建业宋晓虹张宏达
关键词:嘌呤生物碱咖啡碱山茶属
山茶科系统发育诠释Ⅸ.山茶属的原始特征及其演化趋向被引量:11
1997年
讨论和比较了关于山茶属演化趋向的两种观点,认为根据现存种类及目前发现的化石资料,花无梗,苞被不分化为苞片和萼片,代表了山茶属的原始特征;而花梗伸长,引起了苞萼分化,苞片在花梗上疏离,宿存,脱落或减少,演化出更加进步的类群;而苞被保持不分化,多数状态下也可能在花和果等方面得到演化。
叶创兴张宏达
关键词:山茶属个体发育山茶科系统发育
假鹰爪鲜花挥发油成分研究
分别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了黄色假鹰爪鲜花的挥发油成分,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
宋晓虹熊原周钶达易啸曾维妙彭力石祥刚叶创兴
关键词:鲜花挥发油GC-MS
文献传递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分析毛药山茶花香气成分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了毛药山茶鲜花的香气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50种香气成分,鉴定出19种,占总香气含量的71.72%。毛药山茶花香气成分主要为芳香族化合物、倍半萜、烷烃、烯烃和脂肪酸酯,其中倍半萜在总香气中的比例最高,为46.31%,其次为烷烃,为19.79%。
宋晓虹彭力石祥刚戴盛桃叶创兴
关键词:香气HS-SPME
苦茶碱在制备消炎镇痛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苦茶碱(1,3,7,9-四甲基尿酸)在制备消炎镇痛药物中的应用。苦茶碱系从野生苦茶C.Kucha(Chang et Wang)Chang中提取得到。新鲜苦茶经杀青锅炒干燥后,以水提取,碱式醋酸铅沉淀茶多酚、氯...
宋晓虹王园园叶创兴石祥刚王冬梅李成仁杨晓绒王金发仰晓莉李凯凯李琳琳
文献传递
肿节风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建立肿节风中主要有效成分反丁烯二酸、异嗪皮啶和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在初步筛选提取方法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实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确定肿节风中三类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各提取条件对反丁烯二酸和异嗪皮啶的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各提取方法对总黄酮的影响。结果:30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的提取方法为同时提取三类有效成分的最佳方法。结论:建立了肿节风中主要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条件中乙醇浓度对三者提取率的影响均最大。
王园园李成仁李小艳韦琪生蒋林叶创兴宋晓虹
关键词:肿节风异嗪皮啶总黄酮
山茶属地理分布特征
山茶属(Camellia)是东亚分布的特有属,绝大多数种类分布在中国.该属280种中仅有42种分布在中南半岛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以及日本.在中国北回归线两侧集中了最多的种类,由此向南在中南半岛迅速递减,到...
叶创兴石祥刚
关键词:山茶属地理分布物种起源
文献传递
应用HPLC色谱技术进行柃属植物化学分类学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24种1变种柃属植物28份样品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并以各样品中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对柃属植物的特征化学成分进行标记,最终统计到23个特征色谱峰用于化学分类研究。结果显示,柃属植物色谱峰在种内稳定出现,在种间则呈现多样性,可用于物种的鉴别。为进一步探讨种间亲缘关系及部分种的具体分类学地位,研究同时还采用UPGMA法和NJ法对色谱峰进行聚类分析,并根据两种聚类树型图讨论了化学成分的分类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HPLC色谱技术具有快捷性、直观性和重现好的特点,可作为一种理想的标记用于柃属植物的分类鉴定。此外,本研究还能为柃属进一步的资源利用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石祥刚李成仁李凯凯叶创兴
关键词:柃属HPLC图谱化学分类聚类分析分类学意义
山茶科的系统发育诠析——Ⅱ.金花茶的分类特征被引量:10
1993年
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 Chi(C.chrysantha Tuyama)与C.petelotii(Merr.)Sealy 是2个差异很大不相关联的种,表现在二者的叶片大小,叶缘的齿式深浅,花柄长度与其附着的苞片数目多少,花的颜色,花瓣的数目及形状和先端分裂与否,苞片及萼片同样还有花瓣是否具有毛被,都十分悬殊,因此,这2个种是不能混同的.
张宏达叶创兴
关键词:系统发育山茶科金花茶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