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海
- 作品数:30 被引量:135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制备去细胞髓核支架最佳条件的初步优化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机械振荡和去污剂浓度对髓核去细胞支架形态学的影响,建立一种髓核的优化脱细胞方法。方法取成年兔髓核分成A、B、C(含C1/C2/C3子组)、D、E组,并在不同震荡频率下用Triton X-100和脱氧胆酸钠处理。振荡频率分别为0 r/min(A组,n=5)、80 r/min(B组,n=5)、130 r/min(C1、C2、C3组,n1=n2=n3=5)、180r/min(D组,n=5)以及对照组(E组,n=5),其中C组中3个子组(C1/C2/C3)的去污剂的浓度分别为1%、3%、5%,其余组均为3%。对所得标本行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其细胞清除情况和基质形态学变化。结果 A、B及C1组残留大量脱核的髓核细胞胞体,C2、C3及D组细胞被彻底清除。所得支架呈一种无细胞的三维网状结构,但C3和D组纤维结构出现明显破坏。结论合适的机械振荡频率及去污剂浓度在脱去髓核细胞的同时还能较好地保存髓核内天然的基质纤维和三维空间结构。
- 张朋曹纬周初松吕海蔡进奎陈仲
- 关键词:椎间盘神经变性性疾病脊柱疾病骨代用品
- 髓核去细胞基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髓核的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髓核去细胞基质支架(NPAMS)复合体(rBMSCs-NPAMS)构建组织工程髓核。方法制备若干NPAMS,接种BMSCs至NPAMS体外培养分为NPAMS组、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正常髓核)。肉眼及显微镜观察复合体形态变化,并行扫描电镜(SEM)、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实时定量PCR(qRT-PCR)、支架的生物力学等检测。结果肉眼下rBMSCs-NPAMS形态接近正常髓核;SEM显示细胞在支架表面大量黏附、并向深部迁移,表面细胞密度比横截面细胞密度大;HE染色表明随时间延长,rBMSCs-NPAMS内细胞量递增,分布更广泛;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细胞外基质2型胶原(CollagenⅡ)分泌量随时间递增,且实验组CollagenⅡ表达量大于NPAMS组,小于正常对照组;qRT-PCR结果:NPAMS组未提取到mRNA,实验组CollagenⅡ、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mRNA相对表达量呈时间依赖性递增,但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1),支架与正常髓核在相同位移下的压缩载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髓核体外NPAMS复合rBMSCs可成功构建组织工程髓核。
- 谭伟吕海曹纬张朋杨刘柱周初松
- 关键词:髓核去细胞
- 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线内弥散情况对椎体成形术疗效的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线内弥散情况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0steoporosis Verteh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52例,均行PVP治疗,根据多平面重建CT或MRI评估情况分为骨水泥弥散良好患者39例(弥散良好组),弥散不佳患者13例(弥散不佳组),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局部后凸Cobb角。【结果】弥散良好组骨密度为(-3.20±1.13)T,明显低于弥散不佳组(P〈0.05);弥散良好组术后d。的VAS评分和0DI评分分别为(2.60±0.55)分和(12.82±1.41)分,明显低于弥散不佳组(P〈0.05);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及0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弥散良好组术后dt和末次随访局部后凸Cobb角分别为(6.30±2.11)°和(6.51±1.84)°,明显低于弥散不佳组(P〈0.05);弥散良好组和弥散不佳组再骨折发生率分别为5.13%和7.6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弥散良好组椎体塌陷发生率为10.26%,明显低于弥散不佳组的38.46%,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可改善OVCF患者功能障碍,而骨折线内骨水泥弥散不佳会影响近期疗效,可能导致术后后凸性畸形。
- 吴金伟邹伟民吕海
- 关键词:骨黏合剂椎体成形术
- 椎管内肿瘤围手术期护理干预30例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积极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30例椎管内肿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3例发生了脑脊液漏,经积极处理后痊愈;4例发生便秘,经恰当处理后患者排便形态正常;2例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经扩创后痊愈。结论:系统、全面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椎管内肿瘤手术患者手术成功的关键,可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 赖金云吕海张玉娴
- 关键词:椎管内肿瘤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 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发病的解剖因素探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SSEH)发病中的解剖学因素。方法分析1995-2010年10例接受手术的SSEH患者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及病理结果。结果10例患者均行随访,时间6-18个月,手术治疗的患者中2例患者受累肢体神经功能完全恢复;8例患者除大小便功能不同程度改善外,肢体的运动感觉功能无明显恢复。术中所见并结合病理检查,血肿组织者10例,血管畸形者。结论SSEH病因不明确,多发病急,发展迅速,预后差。自发性的出血可能与硬脊膜外隐匿性血管瘤或静脉血管扩张等有关,解剖学因素在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 刘成龙靳安民朱立新闵少雄吕海
- 关键词:血肿解剖学硬膜外
- 主控台车(骨科手术机器人)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主控台车(骨科手术机器人)。;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为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主控台车。;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与图案的结合。;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
- 冯前进赵磊庞树茂贠照强吕海苏志海
- 射频消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7
- 2016年
-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55例脊柱溶骨性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组),27例行射频消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RFA组)。PVP组中男20例,女7例,年龄47.0±8.5岁,PVP+RFA组中男19例,女9例,年龄49.0±7.6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KPS)评价患者功能状态,观察两组患者骨水泥外渗情况及术后肿瘤复发率,并应用Kaplan-Meier法对全部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随访6~18个月,PVP组11.68±3.29个月,PVP+RFA组12.19±3.33个月。PVP组VAS评分从术前的7.86±0.85分降至3.07±0.90分,PVP+RFA组从术前的7.67±0.96分降至2.96±0.94分,两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疼痛明显缓解(P〈0.05);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两组VA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KPS评分较术前均有所提高,两组术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骨水泥外渗率为42.86%,PVP+RFA组为11.11%;PVP组肿瘤复发率为32.14%,PVP+RFA组为7.41%,两组骨水泥外渗率及术后肿瘤复发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PVP+RFA组为13个月,两组术后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VP+RFA治疗脊柱溶骨性转移瘤可取得与PVP相似的临床疗效,并能有效减少骨水泥外渗及术后早期肿瘤进展。
- 陈水木黄金承胡争波陈克冰谭文乐吕海
-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射频消融术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
-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突出射频消融术穿刺路径规划方法
- 一种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突出射频消融术穿刺路径规划方法,以对象的MRI数据为基础通过5个步骤,最终得到最优路径。本发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突出射频消融术穿刺路径规划方法运用深度学习自动分割,能够媲美人工分割的精度同时还能...
- 冯前进刘虎苏志海黄成颉吕海
- 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SSEH)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总结珠江医院骨科自199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2例SSEH患者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及随访情况。12例患者中采用经椎管减压血肿病灶清除术10例,非手术治疗2例。所有患者均随访6~18个月。结果12例患者发病前均无明显诱因,发病后均表现为受累肢体肌力丧失或减弱、大小便功能障碍。手术治疗患者中2例术后受累肢体运动、神经功能完全恢复,8例患者除大小便功能略微改善外,肢体的运动感觉功能无恢复。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中1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例神经功能部分恢复。结论SSEH进展迅速,脊髓运动、神经功能障碍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及时的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是SSEH首选的治疗方式。
- 刘成龙靳安民朱立新闵少雄吕海
- 关键词:硬膜外血肿脊髓
- siRNA沉默TAp73对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力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通过siRNA沉默细胞TAp73蛋白表达对骨肉瘤Saos-2细胞的增殖、周期以及侵袭力的作用研究。方法以骨肉瘤Saos-2细胞系为研究对象,设计合成沉默TAp73的siRNA片段,转染入Saos-2细胞,用Western-blot法检测干扰后TAp73蛋白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Western-blot检测显示siRNA对TAp73蛋白表达有显著下调作用;CCK-8检测实验组细胞增殖明显(P<0.05);细胞周期检测显示细胞处于DNA合成期(S期)的细胞比例上升;穿过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数量也明显增加,由(84.17±1.35)增加为(92.67±2.80)(P<0.05)。结论抗癌基因TAp73在骨肉瘤的增殖、凋亡和侵袭过程中发挥有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控制肿瘤增殖和转移的关键性因素。
- 薛剑靳安民吕海闵少雄
- 关键词:SIRNA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