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韬
- 作品数:16 被引量:133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大学科研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跨区际合作探析——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跨区际合作为例被引量:1
- 2011年
-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跨区际合作具有一定的驱动力,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而资源和能源、金融和资金以及科教人才等领域可成为两地合作的重点。要推进这两地的跨区际合作,应解放思想,以两大区域的重点领域为切入点推动互惠互利合作;发挥政府企业双主体作用;发挥多种合作协调机制,积极构建合作体制环境;力争部分领域以对口支援方式实现合作。
- 吕韬
- 新发展格局下新疆打造我国向西开放“桥头堡”中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 2024年
-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且有加速演进的趋势,我国审时度势提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作为“一带一路”中心枢纽的新疆,在助力我国向西开放过程中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一系列挑战。新疆应抢抓机遇,化解挑战,主动融入和服务于新发展格局并加快发展。文章运用态势分析法(SWOT分析法)剖析了新疆助力我国向西开放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挑战;同时,构建了态势分析矩阵,提出新疆助力我国向西开放发展的SO策略、WO策略、ST策略和WT策略四大策略组合,并针对每一策略组合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助于新疆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并走向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新发展格局中“一带一路”中心枢纽和我国向西开放重要的“桥头堡”。
- 广西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边疆经济研究院新疆调研课题组章海源张林吕韬吴昊周涛
- 关键词:向西开放
- 边境口岸城市特色产业空间分布影响因素与驱动模式研究——以云南瑞丽珠宝玉石产业为例
- 2020年
- 特色产业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增长极,研究其空间布局规律和影响因素对推动地区形成协调有序的产业空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云南瑞丽为案例地,研究其珠宝玉石产业空间形成特征、影响因素和驱动模式。结果表明:瑞丽珠宝玉石产业空间经历了由“双集聚中心”向“多集聚中心”的转变,现呈现出集中与分散并存态势;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瑞丽珠宝玉石特色产业空间形成受政府行为、要素禀赋、产业环境、市场因素和社会条件的综合影响,其中政府行为和市场条件是最为核心的因素;瑞丽珠宝玉石产业空间形成的驱动模式可归纳为政府行为驱动型、市场因素驱动型、政府市场交叉型和多因素综合驱动型。基于此,政府应根据特色产业空间演化规律,进行适时引导和调控,尊重并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对特色产业空间的塑造作用,以推动边境口岸城市特色产业布局优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 徐楚萍吕韬彭路韦惠金
- 关键词:边境口岸城市影响因素
- “时空接近”空间自相关模型构建及其应用——以长三角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为例被引量:67
- 2010年
- 地理学第一定律是空间自相关统计学的核心和基石,传统的空间自相关以邻接性或空间距离函数确定空间权重矩阵。但随着快速交通网络变得具有渗透性,空间距离内涵已发生质的变化,"接近"概念有必要从"空间接近"拓展为"时空接近"。基于这一新的内涵,提出"时空接近"空间自相关概念并构建相应计算模型,结合表征时间距离的可达性指标将该模型应用于长三角区域经济差异分析。通过计算全局Moran′sI和局域Moran′sI,结果表明:在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上,"时空接近"空间自相关能更好地揭示地理事物间的关联动态变化。在局域空间自相关指标上,当时间距离截取在合理范围时,邻接性表现出较强的稳健性,但"时空接近"与传统"空间接近"的空间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两者结合能更客观揭示地理事物空间关联的现象和本质。
- 吕韬曹有挥
- 关键词:可达性区域经济差异长三角
- 中国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非均衡特征分析——基于锡尔系数分解方法
- 2010年
- 我国高技术产业整体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非均衡现象。在考察影响高技术劳动生产率主要因素的基础上,运用锡尔系数分解因素的方法从物质资本效率、软硬环境投入比、人均科研投入强度和科技人员比例等四个因素对全国、东中西三大地带组间和组内的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进行分解测度,结果表明:(1)全国各省市区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逐步趋同,但各因素及其协方差项影响程度不同;(2)东中西三大地带组间和组内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同,两者对全国总体差异在不同时段贡献率也有所不同;(3)东中西三大地带组间劳动生产率趋同态势非常明显,人均科研投入强度因素影响最大;(4)三大地带组内波动较大,软硬环境投入比是影响最大的因素。
- 吕韬曹有挥吴建楠
-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非均衡锡尔系数
- 广西基本公共服务与区域经济协调关系探讨被引量:12
- 2017年
- 基本公共服务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关系本质上是基本民生与经济发展如何兼顾的问题,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沿研究内容。以广西为例,利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此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在2004—2015年间,广西基本公共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且时间变化稳定,具有经济滞后型特征;14个地级市的协调发展度及其时间趋势变化不一,并按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和桂西资源富集区的时序形成递减分布空间格局,区域差异极为明显。通过Theil指数分解,发现区域内差异是区域差异的最主要特征,并呈倒"V"型演变轨迹。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缩小区域差异、注重社会经济发展是应有政策含义。
- 林光祥吕韬彭路
-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发展度THEIL指数
- 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效应分解——基于扩展的Nordhaus指数方法被引量:6
- 2010年
- Nordhaus指数方法是一种有效且已较广泛应用于测量生产率增长的方法。文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地区间要素变化或流动导致地区要素比例结构的变化及其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并从劳动力要素角度对Nordhaus指数方法进行扩展,以中国劳动生产率为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纯生产率效应是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主导性的驱动因素,其他效应影响相对较小但近年来有日益增大趋势;各效应时序变化有较大差异,纯生产率效应波动较大,其他效应较小;扩展模型中的劳动力地方结构效应与地方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比例结构变化密切相关,能够反映出一定的地方差异。
- 吕韬车前进吴建楠
-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增长
- 中国城市群区域城际轨道交通布局模式被引量:29
- 2010年
- 我国城市密集区与城市群的迅速发展,对交通网络化、现代化的需求日益迫切,而城际轨道交通是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前提。国外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表明,城际轨道交通是城市群客流运输最佳的交通方式选择,两者相互影响、互为促进,城市群区域和城际轨道交通之间的空间结构存在着必然的空间映射关系。基于此,本文根据我国城市群发展现状及其区域空间结构发展的5种模式,相应提出放射型、钟摆型、串珠型和网络型等4种城际轨道交通布局形式,并阐述各自特点。在未来一定时期,国内城际轨道交通将蓬勃发展,必须根据城市群区域空间结构发展模式,进行科学规划和布局形式的选择,以有效满足日益庞大的客流需求和推动城市群发展战略的实现。
- 吕韬姚士谋曹有挥梁双波陈振光
- 关键词:城际轨道交通城市群
- 区域物流节点空间布局评价研究——以泰州市为例被引量:1
- 2009年
- 区域物流节点空间布局是现代区域物流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总结区域物流节点布局评价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满足区域发展战略的潜力、交通枢纽及对外联系便捷度、物流相关内容布局情况和物流节点布局限制因素等4个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三端点区间数层次分析模型计算指标权重及综合评价值。最后,基于"轴-辐"网络理论构建了泰州市域物流节点空间结构体系。
- 吕韬车前进
- 关键词:物流节点层次分析法
- 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化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从服务业"成本病"视角梳理了服务业集聚、服务业"成本病"和城市化三者间的关系,并阐释了三者间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利用2003-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服务业集聚与城市化的时空差异和相关性,进而采用面板门槛模型,探讨了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化发展的非线性影响及其相应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存在两个服务业劳动生产率门槛值;在不同区间的劳动生产率下,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化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即当劳动生产率较低时,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较弱,而每当劳动生产率跨越更高的门槛值时,其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均有极大的增强。
- 彭路吕韬林光祥
- 关键词:服务业集聚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