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增斌

作品数:25 被引量:103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通气
  • 4篇正压通气
  • 4篇痰病
  • 4篇痰病原菌
  • 4篇重症
  • 3篇血液
  • 3篇葡萄球菌
  • 3篇球菌
  • 3篇重症监护
  • 3篇重症监护病房
  • 3篇金黄色葡萄球...
  • 3篇黄色葡萄球菌
  • 3篇技术应用
  • 3篇监护
  • 3篇监护病房
  • 3篇病房
  • 2篇心源性
  • 2篇心源性肺水肿
  • 2篇血功能
  • 2篇血小板

机构

  • 24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生物技术公司
  • 1篇苏州高新区人...

作者

  • 24篇吴增斌
  • 17篇潘曙明
  • 9篇王树云
  • 5篇徐雯
  • 5篇王海嵘
  • 4篇陈峰
  • 4篇刘瑛
  • 4篇费爱华
  • 3篇牛磊
  • 3篇赵洁
  • 3篇葛勤敏
  • 2篇葛晓莉
  • 2篇陈凉
  • 2篇张征
  • 2篇殷娜
  • 2篇宋志芳
  • 2篇郑晨
  • 2篇谢伟
  • 2篇王莹
  • 1篇严云

传媒

  • 3篇中华实用诊断...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中华医学会急...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肺部疾病...
  • 1篇《中华急诊医...
  • 1篇中华医学会急...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薄层细胞涂片技术应用于痰病原菌快速检测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薄层细胞涂片技术在痰病原菌快速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传统痰涂片制作与薄层细胞涂片镜检图像质量。结果薄层涂片技术的镜检质量优于传统制片法。结论薄层痰涂片技术克服了传统制片的不足,为临床病原菌的快速初步诊断提供...
吴增斌潘曙明陈峰刘瑛贺坚慧
文献传递
主动脉夹层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一例反思并589例文献复习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AD患者临床资料,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2015年收录的相关误诊文献,检索式为"主动脉夹层"关键词检索加"误诊"模糊检索,分析命中文献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结果 1本例因突发胸痛伴左背部剧烈疼痛入院。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并多导联ST段弓背样抬高,就诊期间因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突发意识丧失,予体外电复律后室速终止,初步考虑AMI,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中冠状动脉造影排除AMI诊断。后行主动脉螺旋CT造影确诊为AD(Stanford A型),转心胸外科行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但因患者心功能极差,术后18 d抢救无效死亡。2文献检索共命中73篇文献,累计误诊病例589例,症状以剧烈胸痛为主(57.9%),其次为剧烈腹痛、晕厥、神经系统症状、腰痛等;体征以血压升高为主(53.0%),其次为大汗、皮肤湿冷、休克、血压降低等。前5位误诊疾病为AMI、心绞痛、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急性脑卒中。结论 AD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对于突发持续性胸、腰、腹部剧痛的中老年人,应高度警惕AD的发生,尽早采用有效检查手段,迅速评估病情,合理处理,以降低病死率。
牛磊费爱华吴增斌王海嵘高成金潘曙明
关键词:误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梗死
床旁膈肌超声评价电针预防脓毒症患者获得性肌无力的效果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应用膈肌超声评价电针治疗对机械通气脓毒症患者获得性肌无力的预防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在我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行机械通气的脓毒症患者75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早期干预组及后期干预组各25例,均予以常规脓毒症机械通气的基础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不做任何与康复、理疗相关的治疗,早期干预组和后期干预组患者分别在机械通气24 h内、24~72 h行电针干预。所有患者均于脱机前行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评分。在入组时(T0)、入组后3 d(T1)和7 d(T2)分别应用床旁超声测量右侧膈肌活动度、双侧膈肌增厚分数(DTF)及双侧膈肌移动-时间指数(E-T指数),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早期干预组和后期干预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滞留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早期干预组脱机时MRC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后期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时,早期干预组和后期干预组膈肌活动度、右侧DTF、左侧DTF、右侧E-T指数及左侧E-T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针干预相关系数为0.249~0.598,电针早期干预相关系数为0.288~0.623,两者均与右侧DTF相关性最大(r电针=0.598,r早期=0.598;均P<0.001)。结论应用床旁膈肌超声可以观察到电针干预有助于改善行机械通气的脓毒症患者膈肌功能。
宋伟王明明凌受毅吴增斌焦云
关键词:膈肌脓毒症
血栓弹力图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疗效监测价值被引量:27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疗效的监测作用。方法对60例口服阿司匹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光学法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栓弹力图检测,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结果。结果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抵抗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6)。结论血栓弹力图检测对服用阿司匹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药物疗效有较高临床价值,可用于评价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疗效,指导临床治疗。
潘曙明吴增斌费爱华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司匹林抵抗血栓弹力图血小板聚集率
薄层细胞涂片技术应用于痰病原菌快速检测的临床研究
吴增斌潘曙明陈峰刘瑛贺坚慧
血培养假阳性结果的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血培养的阳性率与血液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浓度相关。生长缓慢的苛养菌、血中细菌数少以及用过抗菌药物治疗均会影响阳性率。血培养假阳性的根本原因就是血培养的污染。中心静脉导管和血管植入物的普遍应用使血培养的污染更为常态,因此临床医生面对阳性血培养报告必须综合考虑患者临床表现,对真阳性和假阳性加以鉴别。
吴增斌潘曙明
关键词:血培养假阳性抗菌治疗
血液灌流对急性毒物中毒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对急性中毒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32例急性中毒患者第一次行HP前后的凝血指标和血小板数值及观察临床出血情况.结果:HP治疗1小时后的血小板数值较治疗前有显著的下降(P<0.05),凝血指...
吴增斌王树云陈凉张征郑晨赵洁徐雯潘曙明
关键词:急性毒物中毒血液灌流凝血功能
文献传递
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应用
王树云吴增斌葛勤敏徐雯
甲状腺激素对于早期诊断急性重度胰腺炎临床价值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对胰腺炎疾病严重程度早期评判的价值。方法回顾收集11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疾病严重程度根据2013年亚特兰大标准分为31例重度和81例轻中度急性胰腺炎。检测入院时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FT3、FT4、TT3、TT4、TSH、r T3),进行APACHEⅡ评分及Balthazar CT分级,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及Balthazar CT分级等临床资料的关系,比较重度组与轻中度组指标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预测疾病严重程度是否有意义。结果重度组血清FT3,TT3和TT4水平明显低于轻中度组(P<0.05);而FT4和TSH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3,FT3,Balthazar CT分级,FT4,r T3,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687,0.682,0.672,0.655,0.625,0.566。结论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以作为早期评判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
沈飒林强赵洁吴增斌于洋杨敏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甲状腺激素
液基薄层细胞学涂片快速检测痰病原菌价值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涂片技术快速检测痰病原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患者痰液标本10份,分别应用传统痰涂片法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涂片法检测,比较2种检测方法镜检图像质量和计算每高倍镜视野细菌数。结果:显微镜下液基薄层细胞学涂片背景清晰度、每高倍镜视野的细菌数均优于传统痰涂片(P<0.05)。结论:液基薄层细胞学涂片技术可为临床病原菌的快速初步诊断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吴增斌潘曙明陈峰刘瑛贺坚慧
关键词:痰涂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