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旭
- 作品数:13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爱的背叛与救赎——浅谈海岩作品《玉观音》的爱情观被引量:1
- 2007年
-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远不会过时的主题。海岩倾心讴歌他心目中应该存在的爱情,不遗余力地为读者献出—个个理想传奇和爱情童话。海岩说,他最喜欢写也最擅长写的是女性。海岩又说,他最喜欢写那些美好的人和事物。于是,我们在海岩的笔下看到了一系列从容貌到内涵都几近完美的女性形象。
- 吴晓旭
- 关键词:爱情观《玉观音》海岩救赎背叛讴歌
- 齐齐哈尔烧烤文化及网络传播现状
- 2019年
- 自从互联网进入了文化传播的领域,我们人类的各种文化和民俗的传播样式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餐饮文化作为贯穿于人类整个发展历程的广泛概念,体现在各个方面和环节之中,(以上不是本文摘要)齐齐哈尔的烧烤文化作为当地餐饮文化的代表,很值得去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也要深入剖析其网络传播的发展和现状。发挥网络传播的交互功能、挖掘网络传播的民间力量,更充分地利用网络传播方式势在必行。
- 吴晓旭
- 关键词:网络传播
- 延缓少数民族语言由弱势向濒危状态的转化对策被引量:1
- 2014年
- 少数民族语言在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上有着相当大的作用,但是目前由于经济飞速发展及民族语言环境问题的影响,少数民族语言教育也呈现出弱化趋向。母语汉语固然重要,但是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的掌握对于理解和保护本民族文化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为此,建议通过民汉双语教学的促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力度的加强、并利用网络工具的宣传与传播等手段及方法适当的延缓这种趋势。
- 吴晓旭
- 关键词:少数民族语言濒危
- 达斡尔族与赫哲族民间文学莫日根故事相似性比较研究
- 2018年
-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主流文化的冲击下,如何应对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值得深思和探讨。莫日根故事是赫哲族和达斡尔族民间文学中的经典,蕴涵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同时又是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的工具。本文依据赫哲族和达斡尔族莫日根故事文本和相关研究资料进行研究,力求通过比较研究的视角,梳理两个民族莫日根故事呈现出的相似之处,以及产生的原因,挖掘其蕴涵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探析其独具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质。
- 张萍郑仪东吴晓旭陈德新
- 关键词:达斡尔族赫哲族
- 试论觉新三兄弟的性格及其基本趋向——浅析《家》中的人物悲剧命运被引量:1
- 2004年
- 巴金的小说《家》塑造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他们构成不同系列,但最突出的就是青年一代的爱情、幸福被摧残,被毁灭的现实悲剧命运,分析这些人物悲剧产生的根源,是理解小说主题意蕴、人物形象的关键。
- 吴晓旭
- 关键词:性格《家》悲剧封建礼教
- 中国现当代作家“医文跨界”的命运抉择及其文化意义
- 2012年
- 探寻中国作家精神生态的核心契点一直是学界聚焦域。作为标示作家精神生态效度的关键契点,中国两岸三地以鲁迅为代表的现当代作家人生轨迹演绎的多向度"医文跨界"现象——"弃医从文"、"弃文从医"或"亦文亦医",不仅是作家主动、被动和从动的职业选择,也是对未来人生道路和生存方式的个性选择,其实质是多元矛盾中的命运选择,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
- 吴晓旭邓树强
- 关键词:现当代作家文化意义
- 谈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类比迁移法被引量:1
- 2010年
- 大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类比迁移法,就是促使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实现知识系统化,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开启学生的思路,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的探求能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 吴晓旭
- 关键词:大学语文知识系统化教学效果
- 论中国古诗词中哀怨意象的审美价值
- 2012年
- 古代文人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直接向读者灌输,而是通过一系列意象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哀怨意象既可以作为文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悲伤情感意念的载体,又是现实生活的写照。所以,这些哀怨意象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离愁别绪之悲、闺怨相思之苦、征人游子之思、忧国忧民之怨等多个方面的审美价值。
- 吴晓旭
- 爱的背叛与救赎——谈海岩作品《玉观音》中的爱情观
- 2007年
- 海岩小说是以写实手法表现浪漫的爱情,从而体现了对真善美的推崇和追求,善于在人生的苦难、困惑、痛苦和毁灭中寻求荚和发现崇高。通过描写爱的背叛与救赎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后现代爱情的新境界。
- 吴晓旭
- 关键词:背叛救赎
- 新结婚时代:电视剧《闪婚》引发的思考被引量:2
- 2012年
- 关注婚恋问题、选材"80后""90后"人群,一直是新生代导演的独特审美方向,电视剧《闪婚》就是典型的代表作品。通过对《闪婚》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在新结婚时代,慢热的爱情模式已经被颠覆,家长权威制度回归,婚姻是不能被当做儿戏的。同时通过分析《闪婚》的审美特征,探寻导演独特的艺术主张。
- 吴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