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相云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单殖吸虫
  • 3篇进化
  • 2篇系统学
  • 2篇RDNA
  • 1篇新纪录属
  • 1篇新种描述
  • 1篇养殖
  • 1篇鱼虫
  • 1篇鱼类
  • 1篇指环虫
  • 1篇宿主
  • 1篇尼罗
  • 1篇种虫
  • 1篇网箱
  • 1篇网箱养殖
  • 1篇系统发育
  • 1篇系统进化
  • 1篇协同进化
  • 1篇鲤科
  • 1篇鲤科鱼

机构

  • 6篇中山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吴相云
  • 4篇李安兴
  • 3篇谢明权
  • 1篇朱兴全

传媒

  • 3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Curren...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指环虫属的早期辐射及其与宿主鲤科鱼类的协同进化关系被引量:3
2007年
本研究利用28SrDNAC1-D2区序列分析采自鲤科鱼类中6亚科宿主和寄生在花鲈、梅花鲈上的共17种指环虫的系统发育关系。同时,通过比较宿主鲤科鱼类与指环虫的系统发育树,检验指环虫与其宿主是否存在协同进化关系。结果表明:17种指环虫形成5个进化支(Clade),其中寄生在团头鲂(亚科)和鲢、鳙(鲢亚科)上的6种指环虫聚为一支(Clade1),而它们的宿主鱼类在系统发育分析中也表现为近缘关系;寄生在鲮鱼(野鲮亚科)上的D.quanfami(Clade5)位于系统树最基部,鲫鱼和鲤鱼(鲤亚科)的寄生指环虫处在系统树的次基部位置,而鲤亚科与野鲮亚科组成的姐妹群在宿主系统树上同样处在基部位置,寄生虫和宿主在进化上较为原始的地位得到了很好地相互印证。因而,本研究首次利用分子系统学手段分析指环虫属远缘物种间的系统关系,揭示了指环虫属与宿主鱼类之间存在协同进化关系。另外,本研究首次发现,野鲮亚科鱼类也可能是指环虫类的早期宿主,这与先前认为鲤亚科鱼类为指环虫类的祖先宿主的推测有所不同。
吴相云谢明权李安兴
关键词:鲤科鱼类RDNA协同进化系统发育
指环虫科及鳞盘虫科(单殖吸虫纲)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指环虫科与鳞盘虫科是单殖吸虫类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两个科,对其所包含的部分类群开展分子系统学分析,一方面能更好地理解各类群的系统学地位及进化关系,另一方面也为这两个科今后的分类学工作提供新的依据,从而为单殖吸虫生态学、流行...
吴相云
关键词:核糖体DNA分子系统学进化生物学
文献传递
基于28S rDNA C1-D2区的鳞盘虫科单殖吸虫系统学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首次利用核糖体28SrDNAC1-D2区序列对鳞盘虫科开展初步的系统学分析,探讨鳞盘虫科各亚科是否成立及其相互关系,并考察鳞盘虫属的单系性问题。结果表明:1)寄生在黄姑鱼Nibea albiflora上的Sinodiplectanotrema属虫种与鳞盘虫科虫种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因虫种后吸器不具鳞盘,故应纳入鳞盘虫科4亚科之一的Murraytrematoidinae亚科;2)本研究不支持Murraytrematoidinae亚科的单系性,并支持Doumingous(2004)废除Murraytrematoidinae亚科并将其中的Lobotrema和Murraytrema二属归入Diplectaninae亚科这一做法;3)对于Doumingous(2004)所提议的新Diplectaninae亚科是否为单系群需进一步探讨;4)本研究支持Lamellodiscinae亚科的单系性;5)7种鳞盘虫属虫种的分析结果显示鳞盘虫属具有明显的非单系性。今后需要将形态学分析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结合起来,通过分析更多的虫种,才有可能理解鳞盘虫属及鳞盘虫科其它种类的适应辐射问题。
吴相云谢明权李安兴
关键词:RDNA
奥尼罗非鱼寄生单殖吸虫中国二新纪录属(锚首虫科)被引量:3
2006年
记述了锚首虫科Ancyrocephalidae单殖吸虫中国2新记录属、2新纪录种,即嗜丽鱼虫属CichlidogyrusPaperna,1960,几丁嗜丽鱼虫CichlidogyrussclerosusPaperna&Thurston,1969;盾形片虫属ScutogyrusPariselle&Euzet,1995,长角盾形片虫Scutogyruslongicornis(Paperna&Thurston,1969)Pariselle&Euzet,1995。对新纪录属种作了新的形态描述并给出特征图。围绕此2属分类学地位的争议性问题,结合分子系统学的研究作以下推测:其一,盾形片虫属可能应与嗜丽鱼虫属合并;其二,鉴于28SrDNA变异较小,2属可能是最近才分化出的两个分类单元,并处在物种形成活跃期。
吴相云谢明权李安兴
关键词:单殖吸虫锚首虫科罗非鱼
Thaparocleidus(Monogenoidea)的rDNA序列系统进化及其其适应辐射分析
利用核糖体大亚基脱氧核糖核酸序列的D1-D2区对Thaparocleidus的单系性及它和Pseudancylodiscoides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评价。讨论了生殖复合体和后吸器硬骨片特征的相对分类学重要性,为了Anc...
吴相云朱兴全谢明权李安兴
关键词:系统进化
文献传递
尖吻鲈寄生拟合片虫属一新种描述(单殖吸虫纲,鳞盘虫科)(英文)被引量:1
2005年
描述了采自广东省阳江市海水网箱养殖尖吻鲈鳃上寄生的单殖吸虫鳞盘虫科DiplectanidaeBychowsky ,195 7、拟合片虫属PseudorhabdosynochusYamaguti,195 8中的 1新种 ,文中量度 μm ,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山大学华南寄生生物研究中心。阳江拟合片虫 ,新种P .yangjiangensissp .nov .(图 1~10 )宿主 :尖吻鲈LatescalcariferBloch (Centropomidae)。寄生部位 :鳃。广东阳江 ,2 0 0 3 11 0 7。虫体中小型 ,体长 35 0~ 770 ,体宽 136~ 175。身体后半部分被有鳞片。食管较短 ,于咽后端分叉 ,伸至身体后 3/4处 ,末端不相连。后吸器长 88~ 12 2 ;背、腹鳞盘由 11~ 12列同心圆排列的几丁质小杆组成。背中央大钩外突长 2 5~36 ;腹中央大钩外突长 34~ 4 2。背联结片全长 4 0~ 5 5 ;中央联结片中部凹陷 ,两端削窄 ,全长 97~ 12 2。边缘小钩全长8~ 11。雄性交接器球形部大小为 (30~ 39)× (2 8~ 35 ) ,由四层肌肉质构成 ;管状部全长 6 2~ 88。阴道全长 2 8~ 38,前端部几丁质化 ,呈现花瓶状 ;后端部为几丁质化的纤维状细管。卵呈四面体 ,端部圆形 ,并由一端伸出一条细长的极丝。新种与同样寄生在尖吻鲈上的P .latesi和P .monosquamodiscusi在形态上最为相似 ,尤其是交接器的结构 ,其基部为球形 ,由四层肌肉?
吴相云李安兴
关键词:尖吻鲈寄生部位单殖吸虫种虫海水网箱养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