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章敏

作品数:113 被引量:416H指数:1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3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1篇医药卫生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9篇动脉
  • 41篇手术
  • 33篇血管
  • 30篇腔内
  • 25篇外科
  • 24篇主动脉
  • 24篇腹主动脉
  • 23篇主动脉瘤
  • 23篇腹主动脉瘤
  • 19篇腔内修复
  • 18篇疗效
  • 18篇颈动脉
  • 17篇血管外科
  • 15篇动脉瘤
  • 14篇髂动脉
  • 12篇动脉闭塞
  • 12篇修复术
  • 12篇腔内修复术
  • 11篇外科手术
  • 10篇诊治

机构

  • 107篇首都医科大学...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心肺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13篇吴章敏
  • 108篇陈忠
  • 100篇寇镭
  • 97篇唐小斌
  • 69篇王盛
  • 67篇吴庆华
  • 48篇刘晖
  • 42篇刘晖
  • 34篇何楠
  • 30篇杨耀国
  • 25篇李庆
  • 24篇杨宝钟
  • 23篇张征
  • 21篇邓鸿儒
  • 20篇韩延民
  • 16篇罗小云
  • 16篇贾云峰
  • 14篇杨燎
  • 9篇王艳阳
  • 8篇邓洪儒

传媒

  • 20篇心肺血管病杂...
  • 17篇中华普通外科...
  • 8篇中国实用外科...
  • 6篇中国医药
  • 5篇第一届北京全...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 4篇全国第五届中...
  • 3篇中国血管外科...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第八届全国血...
  • 2篇2009全国...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5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10篇2010
  • 14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1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腘动脉逆行穿刺治疗股腘动脉闭塞症
王盛陈忠刘晖杨燎唐小斌寇镭吴章敏郑焕勤赵雅萍
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胸腹主动脉型大动脉炎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形术 (PTA)治疗大动脉炎胸腹主动脉狭窄的经验。方法  1987~ 1999年间 ,我科应用PTA的方法治疗了 8例胸腹主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患者 ,扩张前后有动脉造影以及术中狭窄段测压以判断疗效。结果  8例PTA均获得成功 ,除 1例患儿术后发生髂股动脉急性血栓形成外 ,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 ,无 1例死亡。本组病例扩张后病变狭窄均小于 5 0 %。扩张前狭窄段近远端压力差为 2 5~ 45mmHg ,平均为 36 7mmHg ;扩张后压力差降至5 0~ 9 5mmHg,平均为 7 3mmHg。本组病例术后随访 12~ 6 0个月 ,无再狭窄或阻塞者。结论 应用PTA治疗胸腹主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 ,安全、有效、经济。PTA是短段狭窄的胸腹主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首选治疗方法。
吴庆华寇镭陈忠杨宝钟邓鸿儒唐小斌吴章敏刘晖
关键词:腔内血管成形术术式疗效
破裂性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研究影响破裂性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6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腔内修复术治疗的25例破裂性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主要并发症情况,将人组病例分为并发症组(11例)和无并发症组(14例)。比较2组患者年龄、就诊时收缩压、血红蛋白、近端瘤颈成角、近端瘤颈长度以及术中内漏情况的差异,观察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并发症组近端瘤颈成角明显大于无并发症组[(66±19)°比(4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9.000,P=0.036)。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患者年龄、就诊时收缩压、血红蛋白水平、近端瘤颈长度及术中内漏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6±8)岁比(70±13)岁、(108±33)mmHg(1mmHg=0.133kPa)比(122±30)mmHg、(81±23)g/L比(98±32)g/L、(18±7)mm比(26±12)mm、45.5%(5/11)比57.1%(8/14)](均P〉0.05)。25例患者术后30d内病死3例(12.0%),均死于术后失血性休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0%(11/25)。结论近端瘤颈成角可能与破裂性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主要并发症相关,术前充分评估瘤颈解剖形态可能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杨耀国陈忠唐小斌寇镭吴章敏刘晖王盛
关键词:主动脉破裂腔内修复术手术后并发症
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探讨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方法和初步临床经验。方法:2002年1月至2010年6月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患者161例,其中4例行单纯髂动脉球囊扩张,157例患者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共植入支架207枚,其中累及腹主动脉末端的10例患者采用对吻技术行支架植入。结果:16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患者踝臂指数(ABI)由术前的0.46±0.28提高至0.89±0.2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症状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急性血栓形成2例,穿刺部位血肿4例,肺部感染2例,脑梗死2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消化道出血2例。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62%,随访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为91.8%,二期通畅率为100%。结论:主髂动脉病变的腔内治疗有良好的效果,部分复杂病变使用杂交技术可以提高成功率及通畅率。
陈忠王盛唐小斌吴章敏刘晖寇镭李庆何楠张征贾云峰杨耀国吴庆华
关键词:动脉硬化闭塞症髂动脉腔内成形术血管疾病
射频消融术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1
2023年
背景与目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HSL)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经典术式,但存在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切口瘢痕不美观等缺点。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以腔内热消融治疗为代表的微创治疗技术蓬勃发展。本研究旨在对比射频消融术(RFA)与传统HSL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2年6月期间因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72例患者(298条肢体)的临床与随访资料,其中96例(100条肢体)行RFA治疗(RFA组),176例(198条肢体)行HSL治疗(HSL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临床特征、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临床表现-病因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CEAP)分级、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和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问卷-14问版(CIVIQ-14)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术后3 d复查超声提示大隐静脉主干缺如/闭合率为100%。共完成随访265例(290条肢体),平均随访时间(13.2±3.8)个月,随访期间超声提示大隐静脉主干缺如/闭合率为100%。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均P>0.05);与HSL组比较,RFA组术中出血量(21.3 mL vs. 46.8 mL)、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3.1 vs. 3.3)、总并发症发生率(25.5%vs. 38.0%)及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5.1%vs. 24.0%)均明显降低(均P<0.05),RFA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升高(5.1%vs. 0,P<0.05);术后所有患者CEAP分级均较术前降级,RFA组81.7%的患肢降级为C0~C1级,HSL组83.9%的患肢降级为C0~C1级;所有患者的VCSS和CIVIQ-14评分均较术前有所改善,且HSL组的VCSS评分改善程度大于RFA组(均P<0.05)。结论:RFA短期疗效与HSL相当,相对于HSL而言,创伤更小、疼痛感更轻、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是一种下肢静脉曲张的有效治疗方案。
王硕杨耀国唐小斌寇镭吴章敏王盛何楠张征张腾飞陈忠
关键词:静脉曲张隐静脉射频消融术结扎术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与脑缺血症状的相关性
目的 病理分析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成分,将其与患者术前脑缺血症状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与临床症状较为密切的组织学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4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病变侧狭窄率数据、术前相关脑...
王艳阳陈忠刘晖王盛吴庆华唐小斌寇镭吴章敏杨耀国
杂交技术在髂股移行处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2022年
目的:探讨杂交技术治疗髂股移行处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中心2007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股动脉内膜剥脱联合髂动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治疗的72例髂股移行处闭塞性病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2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5.96±8.8)岁。采用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术后12、24及60个月一期通畅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踝臂指数(ABI)由术前0.37±0.18提高至术后0.92±0.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3.9%(10/72)。30d病死率为零。平均随访时间3045.50(2052.50,4053.00)d。全因死亡率为12.5%。应用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为(94.29±2.77)%,术后24个月一期通畅率为(88.57±3.8)%,术后60个月一期通畅率为(79.71±4.84)%。结论:杂交技术治疗髂股移行处塞性病变早期结果满意,为治疗髂股移行处闭塞性病变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刘晖胡忠洲陈忠唐小斌寇镭吴章敏王盛
关键词:杂交技术髂动脉股动脉临床疗效
破裂性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并发症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究腔内修复治疗破裂性腹主动脉瘤后围术期并发症出现的相关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0月到2019年10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住院并行腔内修复治疗的破裂性腹主动脉瘤患者53例。其中围术期未出现并发症者29例(54.7%),出现并发症者24例(45.3%)。将并发症组患者分为术后介入相关并发症组8例,术后系统性并发症组13例,术中死亡3例。比较并发症患者与无并发症患者在基线资料、动脉瘤解剖条件、术中及术后理化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系统性并发症患者在年龄、就诊时收缩压及舒张压、有无反复搬动、近端瘤颈成角,以及术中尿量、术后24 h内腹腔内压、PT、APTT、CKMB、TnI等改变较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相关并发症患者在近端瘤颈成角方面较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年龄、就诊时血压、近端瘤颈成角以及术前多次搬动可能对破裂动脉瘤腔内治疗后系统性并发症产生影响,术中尿量和术后24 h内的腹内压、凝血功能及心肌标志物的监测,对预测系统性并发症发生十分重要。
孙弘陈忠唐小斌寇镭吴章敏刘晖王盛杨耀国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破裂腔内修复治疗围术期并发症
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的诊治分析-附27例报道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5月到2008年12月收治的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27例。急诊行手术治疗21例,其中单纯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9例,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加肠切除吻...
王盛陈忠唐小斌吴章敏寇镭刘晖吴庆华
关键词:病理诊断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腹主动脉瘤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围术期处理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总结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患者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围术期的处理。方法回顾1991年1月至2014年8月间AAA围术期合并冠心病的患者225例作为研究组,同时以手术方式(开放手术和腔内治疗)为匹配因素选取不合并冠心病的患者225例为对照组,对治疗效果及出现的合并症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前检查中糖尿病与高脂血症发病率高(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与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增高(P<0.01),HDL-C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围术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合并症率较对照组高,分别为19.1%(43/225)和7.6%(17/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围术期手术失血量、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入住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症合计在研究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腔内治疗的患者总体合并症率小于行开放手术者(29.2%vs 14.5%,P<0.01)。结论合并冠心病的AAA患者应注意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控制,如果解剖条件合适应首选腔内治疗。给患者以精心细致的围术期处理,有利于减少术后合并症的出现。
杨耀国陈忠唐小斌寇镭吴章敏刘晖王盛张征贾云峰何楠
关键词:动脉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围术期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