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荣耀

作品数:11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脓毒
  • 4篇脓毒症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内皮
  • 3篇血管内皮生长...
  • 3篇血管内皮生长...
  • 3篇炎症
  • 3篇炎症反
  • 3篇脂肪
  • 3篇生长因子受体
  • 3篇受体
  • 3篇脓毒症患者
  • 3篇免疫
  • 3篇免疫功能
  • 3篇内皮
  • 3篇内皮生长因子
  • 3篇可溶性
  • 3篇可溶性血管内...
  • 3篇可溶性血管内...
  • 3篇谷氨酰胺

机构

  • 8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1篇吴荣耀
  • 4篇管向东
  • 4篇郑朝旭
  • 3篇李小悦
  • 3篇陈娟
  • 2篇周丽华
  • 2篇林浩添
  • 2篇谢环
  • 2篇谭敏
  • 2篇陈流华
  • 2篇周靖
  • 2篇刘佛林
  • 1篇江智毅
  • 1篇余俊峰
  • 1篇陈敏英
  • 1篇陈国泰
  • 1篇郑冬
  • 1篇吴志棉

传媒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新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谷氨酰胺联合w-3不饱和脂肪酸调节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联合ω-3不饱和脂肪酸对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本研究是单中心、前瞻、对照临床研究。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重症监护中心连续收治的22例脓毒症...
李小悦陈娟吴荣耀管向东
文献传递
微孔多聚糖止血球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微孔多聚糖止血球(microporous polysaccharide hemospheres,MPH)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止血效果。方法2005年12月至2008年5月期间,临床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且有脾切除手术指征的患者50例,随机分成医用生物蛋白胶组(FG组,25例)和MPH组(25例),由同一主刀医生进行LS,两组术中分别常规用5mlFG或1gMPH喷洒于脾蒂断面钉合线及脾窝创面。记录术中出血量、喷洒FG或MPH后渗血停止的时间,测定术后24、48h引流液量。统计方法采用x2检验和Student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术前血小板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FG组和MPH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0.8±85.8)ml和(82.2±101.0)ml(t=0.325,P=0.747),喷洒FG或MPH后创面渗血停止时间分别为(2.1±1.8)min和(1.2±0.8)min(t=2.470,P=0.017),术后24h引流量分别为(85.9±45.7)ml和(52.3±37.9)ml(t=2.833,P=0.007),术后48h引流量分别为(37.6±18.8)ml和(22.4±17.7)ml(t=2.948,P=0.005)。FG组术后1例疑胰尾损伤,保守治疗成功。余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孔多聚糖止血球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具有快速、可靠的止血作用,其效果优于医用生物蛋白胶。
郑朝旭吴荣耀余俊峰陈流华陈国泰吴志棉谭敏
关键词:止血腹腔镜脾切除术葡聚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丙酮酸乙酯对脓毒症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研究丙酮酸乙酯(ethyl pyruvate,EP)对脓毒症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perforation,CLP)法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60只大鼠分3组:假手术组(n=20)、CLP模型组(n=20)、CLP+EP治疗组(n=20),检测肝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及功能变化。结果电镜扫描结果显示CLP模型组肝细胞线粒体发生明显结构损伤改变,CLP+EP治疗组肝细胞线粒体病变较轻。比较分析CLP模型组与CLP+EP治疗组的超微结构参数表明:两组的比表面积及形态因子数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27vs.0.029,1.162vs.1.300),但CLP+EP治疗组的中位数较CLP模型组更接近正常;与CLP模型组比较,CLP+EP治疗组线粒体横截表面积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41±0.460)vs.(0.231±0.110)μm2,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CLP模型组肝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活性下降42%;CLP+EP治疗组的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活性仅下降12%(P<0.05)。结论 EP对脓毒症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结构及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陈敏英江智毅吴荣耀管向东
关键词:脓毒症丙酮酸乙酯线粒体
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克隆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1
2009年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能竞争性地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新生血管形成的生物学功能。目的:克隆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1,尝试构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设计、时间及地点: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实验,于2006-10/2007-11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材料: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MD-18T载体及pcDNA3载体。方法:提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总RNA,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扩增获得到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cDNA,并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经酶切及测序证实。然后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从pMD-18T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重组载体中克隆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再将其定向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构建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提取质粒进行双酶切、聚合酶链反应及测序鉴定。主要观察指标: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情况及pcDNA3-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真核重组体的构建与鉴定结果。结果:构建的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经过双酶切及聚合酶链反应鉴定,证实其中含有目的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测序结果经比对分析,证实与预期设计的编码区cDNA一致。结论: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成功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克隆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成功构建出了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吴荣耀郑冬郑朝旭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克隆基因治疗
谷氨酰胺联合ω-3不饱和脂肪酸对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联合ω-3不饱和脂肪酸对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将连续收治的22例脓毒症患者按CD4/CD8比值分为CD4/CD8>2组(n=9)和CD4/CD8<2组(n=13),干预方法为静脉滴注含有谷氨酰胺0.67 g/(kg.d)和ω-3不饱和脂肪酸0.17 g/(kg.d)的营养液,疗程3 d,观察谷氨酰胺联合ω-3不饱和脂肪酸对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后CD4/CD8>2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CD4/CD8<2组;CD4/CD8<2组治疗后CD4和IgG水平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CD8>2组治疗后CD4和CD4/CD8比值有下调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谷氨酰胺联合ω-3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增强CD4/CD8<2脓毒症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抑制CD4/CD8>2脓毒症患者过度的炎症反应,降低免疫亢进的风险。
李小悦陈娟吴荣耀管向东
关键词:谷氨酰胺Ω-3不饱和脂肪酸脓毒症免疫
谷氨酰胺联合w-3不饱和脂肪酸调节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联合ω-3不饱和脂肪酸对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本研究是单中心、前瞻、对照临床研究。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重症监护中心连续收治的22例脓...
李小悦陈娟吴荣耀管向东
关键词:谷氨酰胺脓毒症免疫功能
重新认识脾切除术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地位被引量:4
2007年
郑朝旭吴荣耀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脾切除术肾上腺皮质激素出血性疾病
神经损伤诱导脊髓运动神经元nNOS表达的种属差异被引量:2
2004年
林浩添吴荣耀谢环周靖刘佛林周丽华
关键词:神经损伤脊髓运动神经元NNOS表达金黄地鼠小鼠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转染结肠癌Lovo细胞的实验研究
2009年
目的研究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基因转染结肠癌Lovo细胞后对其细胞生长及培养上清液VEGF含量的影响。方法使用脂质体介导方法把含sFlt-1基因的重组质粒pcDNA3-sFlt-1转染Lovo细胞,通过RT-PCR及ELISA法鉴定sFlt-1的表达,MTT比色法及ELISA法检测该蛋白对Lovo细胞生长及VEGF含量的影响。结果pcDNA3-sFlt-1成功转染Lovo细胞.ELISA法检测到转染后培养上清液中sFlt-1蛋白的表达.MTT实验显示此培养上清液可抑制Lovo细胞的生长.转染后2、14、21和28d细胞培养上清的抑瘤率分别为(23.92±9.16)%、(13.98±10.21)%、(22.54±11.92)%和(33.43±9.34)%,与未转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ELISA证实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的含量降低,与未转染组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将sFlt-1基因转染至结肠癌Lovo细胞后,可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sFlt-1蛋白.抑制癌细胞生长。
郑朝旭吴荣耀陈流华谭敏
关键词:转染结肠肿瘤LOVO细胞
神经根撕脱后3种鼠类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再生反应(英文)
2004年
背景:臂丛撕脱损伤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程度存在种属差异,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nitricoxidesynthase,nNOS)基因与运动神经元的死亡密切相关。目的:研究臂丛撕脱诱导受损运动神经元nNOS基因表达的种属差异。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中山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实验所需SD大鼠、Hamster金黄地鼠、BALB/C小鼠各20只。干预:3组动物分别行右侧臂丛撕脱术,2周后取C7段脊髓进行nNOS免疫细胞化学、NADPH-d酶组织化学和中性红活细胞染色。主要观察指标:三种动物损伤侧脊髓前角nNOS阳性和存活的运动神经元数目。结果:臂丛撕脱后2周,SD大鼠和金黄地鼠损伤侧前角都可见大量强阳性的nNOS运动神经元,而BALB/C小鼠却没有此反应。统计分析显示:三组动物间nNOS阳性运动神经元数目有显著差异(F=501.502,P<0.001):SD大鼠多于金黄地鼠(55.59%与42.26%,t=5.940,P<0.001),多于BALB/C小鼠(55.59%与0%,t=51.651,P<0.001),金黄地鼠多于BALB/C小鼠(42.26%与0%,t=21.452,P0.001);三组动物间存活的运动神经元数目也有显著差异(F=110.588,P<0.001):SD大鼠多于金黄地鼠(87.29%与76.01%,t=5.252,P<0.05),多于BAL/C小鼠(87.29%与57.38%,t=19.561,P<0.001),金黄地鼠多于BALB/C小鼠(76.01%与57.38%,t=7.996,P<0.
刘佛林周丽华林浩添吴荣耀谢环周靖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神经根撕脱金黄地鼠小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