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周喜洋

周喜洋

作品数:13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省天台县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腹腔
  • 3篇奥曲肽
  • 2篇蛋白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切口
  • 2篇细胞
  • 2篇消化道
  • 2篇阑尾
  • 2篇化道
  • 2篇腹膜
  • 2篇腹膜炎
  • 2篇腹腔镜
  • 2篇肝癌
  • 2篇肝癌组织
  • 2篇癌组织
  • 1篇蛋白酶
  • 1篇凋亡
  • 1篇多平面重建
  • 1篇抑素

机构

  • 10篇浙江省天台县...
  • 3篇浙江省人民医...
  • 2篇天台县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杭州医学院

作者

  • 12篇周喜洋
  • 4篇彭兆意
  • 3篇陈飞
  • 2篇林希
  • 2篇张凯
  • 1篇丁忠祥
  • 1篇俞碧君
  • 1篇牟一平
  • 1篇赵忠扩
  • 1篇鲁超
  • 1篇周育成
  • 1篇张治邦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奥曲肽联合预置切口引流对急性弥漫性腹膜炎预后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奥曲肽联合预置切口引流对急性弥漫性腹膜炎预后的影响,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4月90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仅予以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预置切口引流,观察两组治疗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预后情况.结果 对照组的治愈率为20%,有效率51.11%,总有效率为71.11%;观察组治愈率为46.67%,有效率42.22%,总有效率为88.89%,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在胃肠道减压量、肛门排气时间、电解质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切口愈合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症状缓解时间和外周白细胞计数、内毒素水平、胃动素水平上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均〈0.05).结论 奥曲肽联合预置切口引流可促进急性弥漫性腹膜炎预后.
林希周喜洋周荣湖
关键词:奥曲肽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临床预后
感染对老年患者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病原菌感染对行胃切除重建消化道术后老年患者的影响及病原菌感染的分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医院行胃切除重建消化道术的老年患者235例,根据病原菌检查结果分为感染患者115例(感染组),无感染患者120例(对照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老年人118名为健康组。记录感染组病原菌类型及其分布,比较3组受试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3和MMP9)水平,胃蛋白酶原Ⅰ(PGI)、胃蛋白酶原Ⅱ(PGII)及胃泌素-17(Gastrin-17)蛋白水平。结果感染组分离病原菌115株,革兰阳性菌62株(53.9%),革兰阴性菌53株(46.1%);感染组TNF-α、VEGF、MMP2、MMP3、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PGⅠ、PGⅡ及胃泌素17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胃切除重建消化道术的老年患者术后病原菌感染发生率高,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同时感染导致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及重构异常,并可能引起胃黏膜萎缩。
周喜洋陈飞陆飞王强
关键词:病原菌感染基质金属蛋白酶老年患者
胃癌根治术后LAK细胞及rIL-2腹腔灌注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使用淋巴因子激活杀伤(LAK)细胞及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腹腔灌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2月天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87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行常规化疗,n=42)与研究组(行LAK细胞过继免疫疗法及rIL-2腹腔灌注治疗,n=45)。术后采集腹腔引流液行真菌培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腹膜转移发生情况,评价相关指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外周T细胞亚群变化;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感染率。结果研究组真菌感染率、腹膜转移发生率、治疗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桥蛋白(OP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CD3^(+)、CD4^(+)高于对照组,CD8^(+)、自然杀伤(NK)细胞及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治疗后预防腹膜转移治疗期间开展LAK细胞过继免疫疗法及rIL-2腹腔灌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肿瘤复发,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和感染的发生。
周喜洋王强赵忠扩
关键词: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重组白细胞介素-2过继免疫疗法
社区低文化层次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看图对话工具在社区低文化层次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的作用。方法于2015年3月—2016年6月选择了该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初中及以下文化2型糖尿病患者101例,用随机、双盲对照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观察组(n=51)及对照组(n=50)。观察两组干预前后FBG、2hPBG、HbA1c等糖尿病生化指标、血压、体重指数及SDSCA评分。结果观察较对照组对患者的糖代谢更有显著的敢善作用,可明显降低FBG、2hPBG、HbA1c、血压、体重指数(P<0.05)。同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护行为能力,通过接受教育,患者能更好的做好药物依从性、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监测、足部护理等(P<0.05)。结论应用糖尿病看图对话工具对低文化层次糖尿病患者实施互动式健康教育,改善低文化层次患者的自护行为能力,有效控制糖代谢指标,防治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陈飞周喜洋俞碧君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联合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联合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胃肠外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奥曲肽针0.1 mg皮下注射,每8小时1次,直至肛门恢复正常排便排气功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减压引流量、肠蠕动恢复时间和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22,P<0.05)。结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联合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较确切,更能促进胃肠道蠕动,加快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周喜洋许王华陈飞
关键词:急性肠梗阻粘连性奥曲肽
奥曲肽在弥漫性化脓性腹膜炎术后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弥漫性化脓性腹膜炎术后早期应用奥曲肽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弥漫性化脓性腹膜炎62例,男性45例,女性17例,年龄25~82岁,平均(58±6)岁.其中阑尾穿孔30例,上消化道穿孔19例,小肠外伤穿孔10例和自发结肠穿孔3例.
周喜洋张凯彭兆意
关键词:化脓性腹膜炎腹膜炎术后奥曲肽上消化道穿孔阑尾穿孔
HSPA2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2(HSPA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120例H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HSPA2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HSPA2蛋白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RT-q PCR结果显示,HSPA2 m RNA在50例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肝脏组织中(2.82±0.19与1.18±0.14,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120例HCC标本中,HSPA2蛋白高表达有69例(57.5%),低表达有51例(42.5%),HSPA2蛋白高表达与肿瘤长径、病理分化程度和肿瘤分期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HBs Ag状态以及血清AFP水平无关(P>0.05)。结论 HSPA2在人HCC中高表达,其高表达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作为HCC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的指标。
彭兆意周喜洋
关键词:肝癌热休克蛋白
miR-1246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微小RNA-1246(mi R-1246)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q RT-PCR)方法检测mi R-1246在肝癌以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SMMC7721)转染mi R-1246抑制剂后,采用MTT法观察肝癌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mi R-1246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65.39±8.77)vs(10.23±2.58),P=0.002]。MTT和凋亡实验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mi R-1246抑制剂后,BEL7402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凋亡增加(P均<0.05);SMMC7721细胞也出现增殖能力下降,凋亡增加(P均<0.05)。结论 mi R-1246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肝癌细胞的增殖及凋亡有关,其表达的上调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彭兆意周喜洋
关键词:增殖凋亡
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在肠外瘘保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在肠外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 年1 月-2012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各类肠外瘘患者68 例,其中31 例患者给予了生长抑素治疗,37 例患者给予了生长抑素与生长激素联合疗法.观察两组间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相比于单纯生长抑素治疗组,生长抑素联合生长激素治疗组患者自愈率提高(89.18% VS 67.74%,P〈0.05),平均瘘口闭合时间缩短[(22.58±7.83)d vs (28.35±10.56)d;P〈0.05],平均住院时间缩短[(43.89±7.43)d vs (52.61±6.54)d],两组均无严重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联合应用生长抑素与生长激素对治疗肠外瘘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林希周喜洋
关键词:肠外瘘生长抑素生长激素
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诊断阑尾黏液性肿瘤的价值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后处理技术在诊断阑尾黏液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阑尾黏液性肿瘤影像表现,包括13例低级别黏液性肿瘤(LAMN)和1例(LAMN)伴腹腔假黏液瘤形成,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获得图像进行观察。结果13例肿瘤位于右下腹回盲区,1例位于盆腔与右侧附件关系密切,常规CT轴位肿瘤形态表现为卵圆形、长管状,囊内密度均匀,囊壁厚薄均匀完整,边界清晰,增强囊壁轻中度强化,其中11例囊壁弧形线状钙化,1例伴有腹膜假性黏液瘤(PMP)。多平面重建(MPR)除能显示轴位所表现的征象外,还能较直观显示肿瘤整体外形,表现为卵圆形、茄子状、花生状及不规则长管状,并能显示肿瘤蒂连接于回盲瓣下方,即阑尾开口处。结论阑尾黏液性肿瘤CT表现多样,根据囊壁厚度、密度及强化方式大致作出判断,特别是(MPR)技术对显示肿瘤形态学上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金一张赛锋张治邦周喜洋刘广岱丁忠祥
关键词:阑尾肿瘤黏液性肿瘤多平面重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