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妤
- 作品数:11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宋教仁行政组织思想探析被引量:1
- 2011年
- 宋教仁的行政组织思想主要体现在政府组织的基本原则、民主共和国行政机关的职能及其施政纲领两个方面。在政府组织的基本原则方面,宋教仁强调政府机构改革应与政体相宜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单一国制,发展地方自治,励行种族同化,采用民生政策,维持国际和平的五项基本原则。在民主共和国行政机关的职能及其施政纲领方面,宋教仁在整理军政、行政、财政、划分中央地方的行政、开发产业、振兴教育、民政、兴办国有交通业、司法、外交诸方面都有详尽的说明。他的思想较为全面地反映出民国初创时期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行政权限与关系、各级政府的职能和政府体制内存在的弊端。
- 周妤
- 关键词:宋教仁行政组织
- 清末新政时期严复的教育思想述论被引量:1
- 2015年
- 清末新政时期,科举制被废除之后社会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严复先生不惟"一二巨子之论",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教育理念提出了中肯的批评,并认为要通晓"中学"与"西艺",使之融会贯通;"以科学为艺,西艺实乃西政之本"。他还拟定了"教育办法划一条例"等等。从本质上看,清末新政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逻辑延续。严复先生此一时期的教育思想体现出一个时代思想家、教育家严谨求实的风格,他还批评当时学术界避重就轻、避深就浅,议论多、指责多、行动少的弊端。我们探讨严复在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思想,亦可为化解当代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难题提供借鉴。
- 周妤
- 关键词:教育思想清末新政废科举
- 论清朝雍乾嘉时期的禁烟策
- 2015年
- 对于清朝的禁烟问题,学术界重点关注了鸦片战争前后一段时间,而对雍乾嘉时期的禁烟问题尚缺乏系统研究。清朝雍乾嘉时期的禁烟策主要包括禁贩策、停税禁入策、罪及吸食策、稽查走私策四个方面内容,具体涉及停止征收鸦片进口税、禁贩、禁种、禁吸食、惩罚违例官民和失察官员等。中英鸦片贸易问题产生的背景、中英立国决策的差异是导致中国禁烟策略虽相对完善却难以取得成效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清朝前期鸦片的禁而不止,是清政府农业立国决策的失误,也是康熙帝出台鸦片贸易合法化政策的失策,还是官吏执行中央政府决策不力的恶果。
- 周妤
- 关键词:清朝
- 论清末新政时期的口岸教育改革
- 2012年
- 清朝末年中国的教育改革方兴未艾,而口岸教育则是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缩影。这一时期口岸教育改革涉及到办学实效、办学形式、毕业生出路、经费来源、制约因素、学堂设置、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学生入学年龄、资格待遇、女子教育、各地各级各类现代学校的数量统计、师生数量统计等方面。这些因素全方位地展示了清末新政时期教育改革的实际,反映了政府兴办现代教育的动力和阻力。
- 周妤
- 关键词:清末新政新式学堂办学
- 论清政府铁路决策的出台
- 2010年
- 铁路决策既是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朝野上下议论的焦点,又是求强、求富宗旨的有机组成部分,还是"商战"策略在政府决策之中的反映。从1874到1887年,清政府历经近14年才做出铁路的决策,到1906年,清政府基本上对各省修筑铁路请求都予以批准,使铁路利国利民的共识得以充分体现。围绕着铁路的修建问题的讨论,朝野上下还引出了海防和边防运兵、富国利民、与列强争利权等现实的主题,客观上反映了中国人在求强求富道路上艰难曲折的历程。
- 周妤
- 关键词:清政府
- 清人论纳谏与谏铮之道
- 2010年
- 纳谏是中国封建帝皇集思广益、进行科学决策的有效途径之一;谏铮是谏官发挥聪明才智为国为民做贡献的职责所在。虚心纳谏与善于进言是谏铮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历朝历代、朝野上下都对之讨论得极为热烈。《清经世文编》中关于论述纳谏问题的文献较为集中,主要包括谏官之道、纳谏促致治、纳谏之道、谏铮之道和纳谏的最高境界为君臣一体五个方面,这些内容反映了清代纳谏思想的内容、特色,对当代行政管理理论和科学决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周妤黄水源
- 关键词:清人纳谏
- 论清政府铁路决策的实施被引量:1
- 2011年
- 从1874到1887年,清政府历经近14年才作出铁路的决策,其实施过程涉及筹款方式、路线规划、修筑计划以及铁路国有等现实的主题,到1906年,清政府基本上对各省修筑铁路请求都予以批准,使铁路利国利民的共识得以充分体现。而1911年出台的铁路国有政策,引发了巨大的政治危机。这些问题客观上反映了中国人在求强求富道路上的艰难曲折的历程,反映了清政府统治下的近代中国面临着列强威胁、财政危机、边疆危机、区域差异、政治斗争诸方面的问题。
- 周妤
- 关键词:清政府
- 论清末督抚的地方官制改革策略
- 2011年
- 清朝宣布预备立宪后,确定了行政改革为先、政治体制改革在后的基本思路,以三权分立原则,对中央和地方官制进行了改革,以求以官制改革,为预备立宪奠定基础。地方则仿照中央,以省咨议局为立法机关,以总督、巡抚为地方行政机关,以高等审判厅为地方最高审判机关。各府、州、县的机关也按"三权分立"的原则设立。从1906年11月至1907年2月,地方督抚根据中央提供的预案就地方官制改革问题的方方面面展开了激烈讨论,主要涉及省政府机关的设置、地方自治机关的设置、官吏的选拔标准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国力乃其真精神,官制由如形式"的有益见解,为1907年7月7日正式出台的地方官制改革方案提供了决策基础。
- 周妤
- 清末地方政府禁烟策探析
- 2010年
- 1906年9月光绪发布禁烟令,全国各地都积极响应,并针对地区实际制定了禁烟措施和禁绝时间表。当时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成立戒烟机构,设立鸦片专卖机构,限制吸食者,清查鸦片存量,严厉打击种植者,实行中央财政统税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禁烟事务。这些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反映了清末禁烟运动是富有成效的清末新政的内容之一。遗留问题是出现了吗啡和可卡因通过走私大量运入的新问题,成为新政府禁烟的难题。
- 周妤
- 关键词:清末地方政府
- 论清朝道光时期的禁烟策被引量:2
- 2012年
- 道光时期的禁烟策是清代前期最为完备的禁烟策略,它主要包括塞源止流策、弛禁策与严禁策、禁烟章程三个方面的内容,涉及到禁贩、禁种、禁吸食和相对应的刑罚措施。但其收效甚微,既未能禁止白银外流,又未能禁止鸦片走私,其结果是愈禁愈发。造成这种禁烟策的完备与禁烟成效甚微相矛盾的被动局面,其内在原因主要反映在国力衰微、官吏执行不力和民风败坏等方面。
- 周妤
- 关键词:清朝道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