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晓明

作品数:13 被引量:48H指数:5
供职机构: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5篇血管
  • 4篇血管造影
  • 4篇造影
  • 3篇小肠
  • 3篇脑动脉
  • 3篇X线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3篇16层螺旋
  • 3篇16层螺旋C...
  • 2篇缺血
  • 2篇椎动脉
  • 2篇系膜
  • 2篇小肠梗阻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颈动脉
  • 2篇梗阻
  • 2篇CTA

机构

  • 12篇胜利油田中心...

作者

  • 12篇周晓明
  • 10篇庞闽厦
  • 10篇杨新国
  • 9篇刘磊
  • 7篇宋殿行
  • 7篇郭秀琴
  • 2篇张凡涛
  • 1篇王玉强
  • 1篇刘世君
  • 1篇郭鹏
  • 1篇李荣鲜
  • 1篇肖英
  • 1篇田昭俭
  • 1篇孙鹏

传媒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医用放射技术...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A显示双椎动脉变异二例被引量:5
2008年
宋殿行刘磊庞闽厦郭秀琴杨新国周晓明
关键词:椎动脉变异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右侧颈总动脉左侧椎动脉神经系统查体右锁骨下动脉
颈脑动脉联合CTA与DS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D)的病变血管既可发生于脑动脉,也可发生于颈部,全面评价颈脑动脉是进一步治疗的关键。CT血管造影(CTA)是诊断血管狭窄的无创性检查,以往受CT机软硬件因素的限制,只能分别进行颈或脑动脉成像。目前,多层螺旋CT可在短时间内行大范围薄层扫描,使得头颈部动脉联合成像成为可能。本研究旨在比较16层螺旋CT颈脑动脉联合CTA与常规DSA在诊断ICD患者动脉狭窄中的价值。
刘磊庞闽厦杨新国宋殿行周晓明郭秀琴
关键词:脑血管障碍
16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方法搜集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自2009年至2010年骨关节创伤病人402例,所有病例采用SiemensSomatomSensation16层螺旋CT扫描。结果 402例骨关节创伤病人中脊柱118例,骨盆及髋关节57例,膝关节41例,踝关节24例,足部11例,头颅颌面部71例,肩关节17例,肘关节12例,腕关节9例。结论 MDCT让患者在一个体位下一次扫描即可完成特定部位的体积扫描,通过重建能多角度清晰的显示骨关节损伤的立体形态和各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有助于临床医生做出准确的术前诊断。
周晓明
关键词:骨关节创伤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一次扫描全身动脉CTA的图像质量:与局部扫描CTA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比较一次扫描全身动脉CTA和局部扫描CTA的图像质量。方法:使用飞利浦256层螺旋CT对20例拟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由颅顶至足跟的一次扫描全身动脉CTA,扫描准值128×0.625mm,螺距0.601,球管转速0.75s。每例患者的评价动脉包括16支颈脑动脉、10支胸腹部动脉和14支下肢动脉,共40支。测量每支动脉的CT值,并对其图像质量进行3级量化评分。对照组包括行颈脑部、胸腹部和下肢部局部扫描CTA者各20例。两组间每支动脉的CT值比较采用t检验,图像质量评分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结果:全身扫描CTA的髂总动脉、髂外动脉和股动脉的CT值低于下肢部局部扫描CTA[分别为(314.2±47.8)HU vs(386.8±30.4)HU,(293.7±65.3)HU vs(365.2±25.4)HU,(294.9±84.8)HU vs(384.5±28.5)HU],其余动脉的CT值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全身扫描CTA组中,除2支肠系膜下动脉外,其余动脉的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但肠系膜下动脉、髂外动脉和股动脉的图像质量评分低于局部扫描CTA组。结论:一次扫描全身动脉CTA的图像质量在绝大多数血管能够满足诊断,且并不比局部扫描CTA差。
杨新国刘磊庞闽厦宋殿行周晓明
关键词:动脉硬化
肠系膜血管CTA诊断小肠梗阻和小肠缺血病因的研究
刘磊庞闽厦杨新国周晓明刘世君李荣鲜郭秀琴
该研究为2009年东营市科技发展指导性计划,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如影像医学、胃肠外科、消化内科等。研究应用多层螺旋CT,对38例CT平扫不能明确病因的小肠梗阻患者和56例拟诊小肠缺血的患者进行了肠系膜血管CTA检查。定位扫...
关键词:
关键词:病因学
16层螺旋CT颈脑动脉联合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颈脑动脉联合成像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4例ICD患者应用S iemens Sensation 16层螺旋CT行颈脑动脉联合CT血管造影(CTA)检查,扫描准直16 mm×0.75 mm。以DSA为参考标准,分析颈脑动脉联合CTA的诊断价值。结果134例患者中,86例存在动脉狭窄,仅颈部动脉狭窄25例,仅颅内动脉狭窄33例,颈脑动脉均有狭窄28例。颈脑动脉联合CTA对轻度动脉狭窄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80.9%、98.6%、73.9%、99.1%、97.8%;对中度及以上动脉狭窄分别为95.7%、99.3%、88.0%、99.8%、99.1%。结论16层螺旋CT颈脑动脉联合成像技术能够全面评价ICD的狭窄动脉,且对颈脑动脉中重度狭窄和闭塞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庞闽厦刘磊杨新国肖英孙鹏周晓明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颈动脉脑动脉
CT引导穿刺抽液并无水乙醇多次冲洗治疗肝肾囊肿68例临床分析
2006年
庞闽厦周晓明杨新国刘磊郭秀琴宋殿行
关键词:肝肾囊肿无水乙醇穿刺抽液CT引导
粘连性小肠梗阻肠系膜血管CTA表现:基于治愈方式的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初步分析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肠系膜血管的CTA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粘连性小肠梗阻的肠系膜血管CTA图像。依据治愈方式分为非手术治愈组和手术治愈组,分析内容包括肠系膜血管有无聚集、移位、狭窄、扩张、充盈缺损。结果非手术治愈的9例中,3例见多支空肠或回肠血管呈束状聚集,1例见回结肠动静脉顺时针移位,1例见回结肠动脉逆时针移位,2例见多支空肠血管逆时针移位,2例未见明显异常走行血管。经手术治愈的3例中,1例见空肠动脉右移,末段回肠动脉略聚集;1例仅见末段回肠血管聚集,1例见多支空肠血管逆时针移位。所有病例均未见肠系膜血管的狭窄、扩张及充盈缺损。结论肠系膜血管聚集、移位为粘连性小肠梗阻主要的CTA表现,少数患者CTA无异常或呈现既往手术后改变。经手术治愈的粘连性小肠梗阻,仅见轻微的肠系膜血管异常。
刘磊宋殿行杨新国庞闽厦郭秀琴周晓明张凡涛
关键词:肠梗阻血管造影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静脉
肝癌供血特点与螺旋CT多期扫描相关性
2004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C)供血特点与螺旋CT多期扫描的相关性及其对临床诊断治疗的指导意义。材料与方法:搜集我院经病理或临床证实98例的PHCC患者,采用GE Hispeed Nxh双螺旋CT机扫描,分析其供血特点及螺旋CT多期扫描表现及其相关性。结果:98例PHCC中,肝动脉供血型80例,占81.6%;双重血供型13例,占13.2%;门静脉供血型4例,占4%;少血供型1例。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可以清晰显示PHCC供血特点,利于早期发现小肝癌及对PHCC诊断及治疗有指导作用。
周晓明
关键词:供血螺旋CT血供肝癌
小肠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小肠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26例小肠GIST的MSCT表现及特点,所有病例均行CT增强扫描和三维重建观察。结果:本组26例中,发生于十二指肠5例,空肠9例,回肠7例,肠系膜5例。其中,良性及低度恶性10例,恶性16例。肿瘤强化密度均匀4例,均为良性及低度恶性,强化后密度不均匀22例,其中良性及低度恶性6例,恶性16例。肿瘤≤5cm者7例,6例为良性及低度恶性,1例为恶性。肿瘤>5cm者19例,其中良性及低度恶性4例,恶性15例。其中恶性GIST出现坏死内气体2例,溃疡2例,肠系膜脂肪间隙密度增高3例,出血1例,腹腔及肝脏转移5例。结论:MSCT对于判断小肠GIST的良恶性无明显优势,但对于肿瘤的早期发现、形态评估、血供特点、治疗方案选择及术后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周晓明田昭俭杨新国庞闽厦
关键词:小肠间质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