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立强

作品数:24 被引量:80H指数:6
供职机构:沭阳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体层摄影
  • 6篇X线
  • 6篇X线计算
  • 6篇X线计算机
  • 4篇体层摄影术
  • 4篇螺旋CT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平滑肌脂...
  • 3篇脂肪瘤
  • 3篇平滑肌
  • 3篇平滑肌脂肪瘤
  • 3篇肿瘤
  • 3篇CT
  • 2篇动脉
  • 2篇多平面重建
  • 2篇腰椎
  • 2篇造影
  • 2篇肾血管
  • 2篇肾血管平滑肌
  • 2篇肾血管平滑肌...

机构

  • 24篇沭阳县人民医...
  • 5篇建始县中医院
  • 1篇苏州高新区人...

作者

  • 24篇宋淮
  • 24篇周立强
  • 18篇胡少平
  • 13篇张银
  • 5篇徐开鹏
  • 1篇杨建萍
  • 1篇陈士花
  • 1篇吴智玲
  • 1篇彭爱琴
  • 1篇杨建平
  • 1篇李全卫
  • 1篇鲁华丽
  • 1篇刘金有

传媒

  • 4篇中国误诊学杂...
  • 3篇中国医药导刊
  • 2篇CT理论与应...
  • 2篇罕少疾病杂志
  • 2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华疝和腹壁...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10篇2008
  • 1篇200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胆石性肠梗阻14例CT征象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胆石性肠梗阻的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7年间14例经手术证实的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结果:胆石性肠梗阻CT表现为小肠积气、扩张或见液平;肝内胆管积气,胆囊变形,壁增厚,胆囊内积气;小肠内见"同心圆"形高密度影。结论:胆石性肠梗阻具有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CT对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准确性高。凡60岁以上老年人怀疑胆石性肠梗阻,应首选CT检查明确诊断。
胡少平尹定尧宋淮周立强张银
多层螺旋CT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4月—2011年11月收治的18例SMAE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SMAE的MSCT影像学特征。结果 18例患者均行MSCT三期扫描,其中11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MSCT判断肠系膜上动脉(SMA)主干栓塞准确率达100.0%(13/13);而5例SMA分支栓塞患者中,MSCT仅诊断出3例(3/5),2例可疑为SMAE,后行DSA证实。MSCT平扫见栓子呈低密度,与正常SMA不易区分;4例伴有肠腔扩张征象,无腹腔积液、肠梗阻等征象。增强扫描显示13例患者SMA主干内充盈缺损影,其中6例SMA主干栓塞的患者可见栓子周围点状、椭圆形或弧形增强影,为不完全栓塞;5例SMA分支栓塞的患者见分支充盈缺损影,均为完全栓塞。数据后处理及图像重建:13例SMA主干栓塞的患者容积再现(VR)能够良好地显示空间关系,且能很好地显示血管的大体形态及其周围关系;3例患者最大密度投影(MIP)可见血管壁的斑块形成。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对于血管腔的显示更加直观。结论 MSCT及后处理技术能够无创、快速、准确地诊断SMAE,为SMAE的病情评估提供可靠信息。
张银吴智玲周立强杨建平徐开鹏陈士花宋淮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急性颅脑损伤基底池及大脑中线CT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基底池及大脑中线CT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09年7月间收治的150例资料完整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基底池及大脑中线的CT改变与患者的预后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按照基底池变窄及中线移位程度共分为Ⅳ型,本组数据显示脑外伤患者的死亡率随CT分型的加重而显著提高;动态观察显示死亡率随病情的发展而显著提高。结论:动态观察急性颅脑损伤基底池及大脑中线CT影像变化,对预测患者的预后和指导临床抢救有重要指导意义。
胡少平周立强宋淮
关键词:脑损伤基底池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螺旋CT MPR重建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螺旋CT常规椎间盘扫描,结合兴趣区多平面图像重建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有临床症状且符合退行性腰椎管狭窄诊断的190例患者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退行性椎管狭窄CT表现为椎间盘膨出/突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体滑脱,椎小关节肥大、黄韧带肥厚和后纵韧带骨化至中央椎管矢状前后径及横径变小,侧隐窝、椎间孔变窄。190例患者中以Ⅱ、Ⅲ型狭窄为主,椎管狭窄的部位主要分布在L4~L5及L5~S1。MPR图像直观的显示了脱出的椎间盘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以及椎体、小关节增生所致椎管狭窄失状及冠状影像表现。结论:螺旋CT轴位扫描结合兴趣区MPR重建对退行性椎管狭窄的发现、评价及病因诊断方面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对临床治疗计划的制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胡少平宋淮周立强
关键词:椎管狭窄退行性螺旋CT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6例CT征象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RAML)的CT征象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RAML的临床及CT资料,扫描设备为SOMATON SPIRIT双层螺旋CT扫描仪。结果:RAML的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密度不均匀,有软组织及脂肪等多种成分或以某种成分为主的肿块。2例巨大肿瘤病灶合并出血。增强扫描表现为病灶不同程度强化,脂肪成分不强化,部分病例血管呈条索状和斑点状强化影。结论:典型RAML有其特征性的CT征象,病灶内是否含有脂肪组织是确诊的重要依据,增强扫描肿块内可见条索状斑点状强化影,颇具特征性。巨大肿瘤病灶内可合并出血。
胡少平尹定尧宋淮周立强
关键词: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CT诊断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CT对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证实的19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病例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CT平扫17例可见腹腔和腹膜后游离气体密度影。2例结合平扫和增强扫描时才确定在增厚的肠壁内发现小泡样气体密度影。全部病例CT平扫均未能直接明确显示十二指肠破裂的准确部位。8例CT增强扫描有5例(62.5%)6处准确显示了破裂部位。结论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具有特征性的CT征象,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能有效检查出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胡少平宋淮周立强张银
关键词:十二指肠损伤
CT在肝内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
2007年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肝内胆管结石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CT诊断肝内胆管结石33例,准确率达95%;CT可准确显示和诊断其合并症。结论CT是肝内胆管结石有效的诊断手段,其诊断准确性特别是对并发症的诊断优于B超。
刘金有宋淮周立强张银鲁华丽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胆管阻塞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闭合性肾损伤的螺旋CT诊断及其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对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闭合性肾损伤的临床与CT检查资料。结果: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损伤的诊断达100%。肾损伤可根据临床与CT表现分为轻型、中型及重型三型。轻型及多数中型钝性肾损伤可经临床保守治疗治愈,少数中型肾损伤及全部重型肾损伤需外科手术治疗。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损伤的诊断分型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胡少平尹定尧宋淮周立强
关键词:肾脏损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造影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与临床分度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CT与临床分度间的相互关系,并评价CT对预测新生儿HIE预后的意义。方法对169例HIE患儿行头颅CT检查,并对CT结果分为轻、中、重度与HIE临床分度进行对照比较,并对107例患儿复查CT片进行分析。结果CT分度轻度与临床符合率为80.7%,CT中、重度与临床符合率分别为94%、43.7%。本组轻度HIE复查CT时病灶多已吸收,无明显后遗症;中、重度HIE大多数亦可治愈,少数形成外部性脑积水,而且外部性脑积水可以逐步吸收直至痊愈。结论HIE患儿头颅CT分型与临床分度有一定相关性,但也有差异性,两者综合评价可作出较明确诊断,为临床的早期治疗提供重要依据。CT对HIE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宋淮胡少平周立强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新生儿
脾表皮样囊肿一例被引量:2
2008年
宋淮胡少平周立强
关键词:脾表皮样囊肿上腹胀痛囊性肿块囊性占位肋缘下腹水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